蘆軍志,肖 冰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主要關節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蘆軍志,肖 冰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目的:研究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主要關節肌力背部特征,為籃球項目的科學選材、力量訓練、和預防運動損傷提供依據。方法:利用美國Cybex-Norm等速肌力測試系統對第一屆青運會女子籃球冠軍隊16名運動員髖、膝、踝、肘關節進行60°/s、180°/s和300°/s等速測試。結果:左、右膝關節的屈、伸肌群PT、PT/BW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膝關節的屈、伸肌群F/E值是0.61~0.63,膝關節的屈肌群肌力與伸肌群肌力發展不平衡;300°/s快速測試膝關節屈肌群ER值較伸肌群ER值高。髖關節伸肌與屈肌比值為0.72~0.80,髖關節伸肌群力量比屈肌群力量弱。踝關節在300°/s測試過程中,運動員在后1/3的做功水平大部分為0,運動員踝關節耐力水平較差;在60°/s的測試,踝關節伸肌肌群力量明顯大于屈肌肌群力量,運動員踝關節的屈、伸肌群力量發展失衡。右踝關節屈、伸肌群力量均明顯大于左踝關節屈、伸肌群力量(P<0.05),左右兩側踝關節的肌力發展失衡。肘關節左側伸肌群肌力顯著高于屈肌群肌力(P<0.05),左側的上肢肌力發展不均衡,肘關節屈肌群肌力小于伸肌群,肘關節屈伸肌群力量發展不平衡。結論: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應著重加強各關節屈伸肌群肌力的平衡協調性、提高薄弱肌肉的力量及關節肌力的耐力水平,從而提高運動成績,避免因肌力不平衡而導致的運動損傷。
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關節;等速肌力
等速肌力測試是將等速運動中肌肉收縮過程通過等速儀器記錄下來,經計算機處理,得到力矩曲線及多項反映肌肉功能的參數,作為評定肌肉運動功能的指標,等速測試技術多應用于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研究領域。等速肌力測試在評定肌肉力量特征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以往對籃球運動員的肌力特征研究較少,尤其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肌力特征研究更少。本文采用Cybex-Norm等速肌力測試系統對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主要關節肌肉力量進行測試分析,了解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的肌力特征,為籃球項目的科學選材、力量訓練和預防運動損傷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取16名廣州青少年女子籃球隊運動員(2015年青運會女子籃球賽冠軍),年齡15.42±1.6歲,身高181.9±5.7cm,體重64.2±7.8kg,訓練平均年限5.2年,運動等級要求1級或健將級,受試者主要關節活動度正常,無現病史,對測試知情同意,愿意配合。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國Cybex-Norm等速肌力測試系統,測試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肘關節的屈、伸肌群。嚴格按照Cybex-Norm等速測試標準程序進行,左右側肢體隨機抽樣測試,測試角速度選擇慢速60°/s,主要反映肌肉的絕對力量;快速180°/s 、300°/s,主要反映肌肉的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實驗測試前由專人組織受試者進行15min的準備活動,受試者在每種測試的正式測試前在儀器上進行3次亞極量等速向心收縮的體驗,熟悉測試模式,然后進行3次正式測試,測試時采用等速向心肌力測試,每種測試速度間隔時間為60s,取3次正式測試中最好值,兩側肢體測試間歇5min。測試數據由系統計算機自動記錄和保存。測試過程受試者無脫落。測試指標:峰力矩PT(Nm),峰力矩體重比PT/BW(Nm/kg),屈伸肌群峰力矩之比F/E(%),肌肉耐力比ER(%),平均功率AP(W)。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用M±SD表示,對數據進行T檢驗和多元方差分析。
2.1 膝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結果
慢速60°/s測試下峰力矩PT和峰力矩體重比PT/BW是評價肌肉最大力量的指標。由表1可見,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在慢速60°/s測試下的左、右膝關節的屈、伸肌群PT、PT/BW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膝關節的屈、伸肌群F/E值是0.61~0.63,這說明運動員膝關節的屈肌群肌力較伸肌群肌力弱。這說明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膝關節的屈肌群肌力與伸肌群肌力發展不平衡,這不僅影響運動能力的發揮,也會增加運動員膝關節損傷的可能性。平均功率(AP)指單位時間內肌肉做功的大小,是等速測試中的效率指標,反映肌肉做功的效率。由表1可見,180°/s測試時,AP值反映肌肉的爆發力,膝關節伸肌肌群AP大于屈肌肌群AP,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表明膝關節伸肌群爆發力優于屈肌群。肌肉耐力比ER是反映肌肉耐力水平的主要指標,300°/s快速測試過程中后1/3做功量同前1/3做功量的比值,如果該值越接近1,說明耐力越好,反之說明耐力較差。運動員膝關節屈肌群ER值較伸肌群ER值高,這說明運動員屈肌群耐力水平較伸肌高,但屈、伸肌ER值與其他項目優秀運動員的ER值(0.8~1.0)相比亦較低。這說明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的膝關節的肌肉力量耐力水平較弱。

表1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膝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統計結果 n=16

表2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髖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統計結果 n=16

表3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踝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統計結果 n=16
2.2 髖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結果
髖關節對籃球運動員在跑、跳中的抬腿及伸髖動作起關鍵作用,也與跑動中的步幅大小關系密切。由表2可見,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髖關節伸肌與屈肌比值為0.72~0.80。這說明運動員髖關節伸肌群力量比屈肌群力量弱。這種狀況反映在運動員跑動過程中會導致髖關節打不開,影響跑動過程中的步幅和速度的提高。
2.3 踝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結果
由表3可見,踝關節在300°/s測試過程中,運動員在后1/3的做功水平大部分為0,提示運動員踝關節耐力水平較差;60°/s的測試結果顯示,運動員踝關節伸肌肌群力量明顯大于屈肌肌群力量(P<0.05),這表明運動員踝關節的屈、伸肌群力量發展失衡。運動員右踝關節屈、伸肌群力量均明顯大于左踝關節屈、伸肌群力量,這表明運動員左右兩側踝關節的伸肌力量發展失衡。

表4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肘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統計結果 n=16
2.4 肘關節等速肌力測試結果
由表4可見,在反映肌肉耐力水平的300°/s快速測試中,運動員左側伸肌群肌力顯著高于屈肌群肌力,這說明運動員左側的上肢肌力發展不均衡,可能與運動員投籃手是右手有關。肘關節屈肌與伸肌比值(F/E)范圍為0.71~0.80,此結果與世界優秀女子籃球運動員的結果(0.8~1.0)來看,仍然存在差距,肘關節屈肌群肌力小于伸肌群,這反映出運動員肘關節屈伸肌群力量發展不平衡。
3.1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左、右膝關節的屈、伸肌群肌力無顯著性差異;在300°/s快速測試時運動員屈肌耐力水平較伸肌高;膝關節的屈肌群肌力較伸肌群肌力弱,屈、伸肌群力量發展不平衡會降低運動能力,增加膝關節運動損傷風險。研究表明,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膝關節損傷比例較高。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應加強膝關節屈肌群在快速運動狀態下專項力量訓練,并不斷提高和突破最大力量水平,注重運動環節保健防傷的力量訓練,提高運動員的爆發力、耐力水平和快速運動時膝關節的穩定性,提高運動成績和預防高強度運動時膝關節損傷。
3.2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髖關節伸肌力量比屈肌力量弱,這種狀況會導致在運動員跑動過程中髖關節打不開,影響跑動過程中的步幅和速度。髖關節屈肌群(髂腰肌、股直肌、恥骨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伸肌群(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后部)是人體核心部位肌肉,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髖關節力量訓練可通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肌肉工作效率。
3.3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踝關節耐力水平較差;運動員右踝關節伸肌力量明顯大于左踝關節伸肌力量。這提示運動員左右兩側踝關節的伸肌力量發展失衡。運動員在訓練中應整體提高速度耐力,并著重加強屈肌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以便更好地完成比賽時的跑動、轉向、急停等動作。
3.4 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肘關節左側伸肌群力量高于屈肌群力量,左側的上肢肌力發展不均衡。體能訓練應注重力量訓練的協調發展,加強薄弱肌肉力量訓練,避免因肌力不平衡而導致損傷。現代籃球運動不斷向快速、準確、多變、實用和女子籃球男子化的方向發展,籃球的競賽規則也隨著技術、戰術的創新發展而不斷演變,這對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主要關節的伸肌與屈肌的力量發展不平衡和不協調,反映出運動員力量訓練缺乏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提高優秀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科學化水平,突破現階段力量訓練的瓶頸,仍然需要從最大力量、爆發力及力量協調發展等方面進行突破。
[1]董仁衛,郭琪,劉詩琦,等.等速肌力測試和訓練技術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2):207-210.
[2]馬濤,高炳宏.青少年運動員肩關節屈伸肌等速肌力測試與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4):3595-3601.
[3]岳建軍.不同級別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髖、膝和踝關節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6):59-66.
[4]盧澎濤.優秀男子游泳運動員肩關節等速肌力特征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12):58-62.
[5]汪洋,王雁,衣龍燕,等.我國優秀男子花劍運動員下肢等速肌力測試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3(6):66-69.
[6]殷翔.我國優秀男子自由跤運動員腰背部等速肌力測試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4(6):76-80.
[7]熊維志.優秀男子舉重運動員腰背、膝關節等速肌力與專項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5):57-62.
[8]鐘思.籃球專項學生運動員膝關節損傷的特征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5(11):65-66.
G841
A
1674-151X(2017)14-02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12
投稿日期:2017-05-16
蘆軍志(1967—),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