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迪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中小城市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研究
——基于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市銅陵市的調查
張 迪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深刻剖析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市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非均等化發展不成熟的原因,提出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基礎設施資源供給狀況、人民需求及滿意度及公共體育服務的差異問題,并對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發展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旨在為推動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市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完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
2002年,由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體育行政部門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研究制定體育行業政策和發展規劃,依法加強行業管理和提供服務上來。目前,銅陵市的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已明顯提高,體育事業發展成績較為顯著。2016年5月,《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指出:加快完善體育共建共享機制,著力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使全體人民能夠共享發展,享受體育樂趣,提升幸福感。但銅陵市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和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間依舊存在矛盾,城鄉、群體間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仍存在差距,導致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發展模式出現偏差,也就是所謂的非均等化現象出現。本文就公共體育服務非均等化現狀為著力點,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旨在引導和加快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銅陵市屬中國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銅陵市生產總值增長高于全國、全省,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7.3億元人民幣,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消費市場平穩增長,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
為更好地發展銅陵市體育產業,依照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圍繞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用品業(制造和銷售)、體育旅游業、體育彩票業和體育廣告傳媒業6個方面,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布局,推動和引導市、縣、區依據資源進行合理定位,分類建設其“一主、兩副、三帶”體育產業功能集聚地。銅陵市市政府多次召開全國全民健身示范試點工作會議,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試點工作。2016年,在銅陵市體委和市政府的領導下銅陵市體育局實施“提標工程”,以“銅都健身大舞臺”為載體,除日常體育工作以外(表1),還承辦2016—2017年中國女子籃球聯賽預選賽、2016年全國青年羽毛球錦標賽、全國健美錦標賽和銅陵市第1屆環西湖濕地公路自行車比賽等品牌活動,推動公共體育穩步前進。
健全的體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是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要條件,近年來我國體育設施逐步增加,體育健身設施也逐步完善。據統計,2016年,銅陵市實施基礎工程,爭取國家級體育設施項目共計890萬元,強化場館對外開放工作,體育設施有新的改善。據銅陵市政府相關統計,2016年較往年相比,銅陵市基礎設施指標在逐年增加(表2)。
近年來,銅陵市已成功爭創全國體育先進社區3個、全省體育先進社區5個、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0所、省級社區體育指導俱樂部12所、省市兩級示范晨晚練點142個。針對銅陵市公共體育場器材地設施資源發現,各種場館的開發較為迅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設施總體數量、面積偏少,導致人均占有的公共體育場地數量和面積偏低;健身器械出現設施損壞多、修復少的現象,維修經費不足及無人管理情況居多;體育設施地理位置布局不盡合理,導致各地場館利用率層次不齊。導致其問題大多由于管理模式有部分欠缺或者資金不足等原因。另外,針對學校場地來看,一方面是銅陵市的體育場地設施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另一方面即是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存在一定的閑置。學校體育設施社會開放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銅陵市的高等學校較少,規模較小,體育資源不豐富,在不能滿足廣大學生需求的同時也缺乏向社會開放體育設施的意識。另外,學校考慮到對外來社會人員管理不方便,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和對體育設施維修問題。
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研究的關鍵在于“公共”和“服務”,意味著供給的公平,消費的非排他性,不能因經濟利益或政治利益而使一部分的居民享有,而使另一部分居民不能享有,即應“人人享有”。公共體育服務是人類的實踐活動,其主體是人,供需從為人本主義考慮,因此滿意度是評判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方法,只有當地區的居民滿意度較高時,才反映和體現了某一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的質量,才能逐步體現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程度。調查發現,銅陵市居民對公共體育服務總體滿意度低,因居民體育需求大,導致出現供給需求出現偏差。據統計,2016年全年培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0名,但居民反映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工作分配力度不夠,指導質量不高,真正意義上使得居民健身質量不高或無人指導等現象也大有存在。另外,政府等體育組織的供給與居民的需求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不統一的問題,在供給什么、供給數量及供給方式這3個問題上也存在不統一的問題。
公共體育服務是伴隨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不斷地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不可能是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因此,受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制約,銅陵市在體育公共服務上存在城鄉差異、人群差異及地域差異。在城市體育設施持續增加的情況下,農村體育設施漲幅較小,且農村體育設施普遍存在種類少、質量差的現象?,F有的免費體育設施(如社區體育設施)多適合于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因退休或者事業處于穩定期,閑暇時間比較多,并且具有自我健康意識,是使用健身路徑人群中的主力軍,但針對大型體育設施和完整健身場所大多為收費性質,如各種體育場、館。另外,城區與鄉村之間的公共體育服務也有著較大差異,城鄉較為完善,鄉村地區屬欠發展地區,所以存在中部與外圍的地域差異。

表1 2016年銅陵市舉辦體育活動場次及其運動員數據統計

表2 2016年銅陵市“基礎工程”設施指標統計(新增數)
針對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具體現狀,應充分拓寬融資渠道,將體育彩票公益基金充分利用,增加及擴大體育事業在經費支出上的比例。另外,面對城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總量一直優先于鄉鎮公共體育服務的特殊化問題,應完善政府及體育組織的財政分配,加強其供給制度管理,實行收支分配校核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化財政管理,逐步加強農村鄉鎮地區的公共體育事業經費供給的傾斜度。真正意義上實現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發展,保障地區群眾體育權利,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針對基礎的場地人均面積小、設施數量少、布局不合理現象,應提高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的建設水平,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擴展其場地設施總量并提高質量,同時按照群眾居民的健身需求,進行體育場館合理布局,提高有效利用率,加強對現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的保護,增長其使用年限。另外,銅陵市應加強學校等公共體育設施開放力度,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增加資金供給,做好高等學校體育資源擴大化、體育設施豐富化、質量提高化,逐步拓展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時空。繼續推動《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的意見》落實,選擇部分具備條件學校非教學時間向社會全面開放,時間延長,項目增多。學校也可周六周日對外開放,可使用雙休日收費經營制度;另一方面,學校可將學校體育資源以承包方式,讓企業承包,執行對外承包,這樣可加大學校體育資源的社會開放程度。
面對銅陵市在城鄉、人群和地域上存在公共體育服務的差異性,建議銅陵市政府應當進行特殊問題的特殊對待,抓住重點問題和關鍵點。對于收入不同的人民群眾所享受公共體育服務程度不同的情況,政府及體育組織應逐步實現多元化主體消費模式,實行多元化的供給模式;加強經濟欠發達區的體育產業化發展,針對銅陵市推動出臺《銅陵市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制度背景下,加強推進醫療卡余額用于健身消費,保障一部分群體的體育消費;針對公共體育服務的地域差異,應加強基層的體育組織和公共體育服務隊伍,強化公共體育人才培訓,從實際工作中促進體育系統運轉提速提效,多方位開展各具特色的體育活動,加大力度對設施進行維護、修理,盡量減小中部與外圍的因地域問題而產生的公共體育服務差異。
銅陵市體育公共服務指導平臺尚未完全建立,人民群眾所應有的體育需求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滿足。針對銅陵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需求不均衡現象,應當逐步建立有效的群眾需求表達機制。居民群眾既是公共體育服務的出資者也是享用者,公共體育服務應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因此,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資源必須體現群眾的體育需求。此外,在當今電子政務平臺下,政府可以通過即時的信息公開,讓行政區域內的公民可及時了解政府的政策規定。政府在建立公共體育服務的監督和評價機制的同時,還要進行群眾意見反饋信息系統的建立和管理,讓廣大群眾真正意義上參與評價和監督,體現其真實性和有效性。
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是全國全民健身大文化背景下的重要趨勢。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伴隨各級政府及體育組織工作的不斷反思、改進和創新,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和水平將顯著提高,也為健康中國的實現做出不懈努力。
[ 1 ] 陳振明.公共服務導論[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02.
[ 2 ] 湯際瀾.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理念的確立與模式選擇[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29(4):12-16.
[ 3 ] 郝利玲,方新普,劉玉.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分析與發展研究[ J ].體育與科學,2014,35(4):46-50.
[ 4 ] 范宏偉,肖林鵬,李宗浩.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供給問題解讀[ 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5):398-405.
[ 5 ] 苗春竹,唐玉斌,王紫娟,等.黑龍江省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對策研究[ 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31(3):43-47.
[ 6 ] 湯際瀾,徐堅,郭權.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模式選擇和路徑探索[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24(5).
[ 7 ] 方新普,楊葉紅,董紅剛.中國體育利益均衡的理論抉擇及其發展[ 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3,36(1):89-93.
[ 8 ] 趙躍.重慶市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 D ].重慶:西南大學,2013.
[ 9 ] 范宏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研究[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 10 ] 樊炳有.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及實踐路徑選擇探討[ J ].體育與科學,2009,30(4):27-32.
[ 11 ] 馮國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其財政政策選擇[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6).
[ 12 ] 于干千,鄒再進,甘開鵬.服務型政府管理理論[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G80-05
A
1674-151X(2017)12-12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2.067
投稿日期:2017-04-09
張迪(1992—),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