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日冰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正在日漸增加,同時,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逐漸的變得更為嚴格,為了培養出很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許多的學校都紛紛開展了教學的改革,以初中為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是初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生觀,還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形成價值觀,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來看,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尤其突出的就是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因此,為改善這種教學狀況,本文將初中思想品德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研究出發點,做出如下探究。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學習;教學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來看,學生之所以不能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繼電,第一,學生對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理解出現錯誤,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思想品德的作用就是應付各種考試,在學習時,抱以無所謂的態度,導致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加之有些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便是理解了思想品德對自身發展的作用,也沒有完全做到知行合一,第二,教師的教學理念出現錯誤,絕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學時,都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了考試考點上,對于考試常考的內容多次講解,而不考或是少考的內容,教師則一筆帶過,這種教學使得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教學本質出現了偏差,思想品德的教育旨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幫助學生,扶持學生的,它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讓學生養成探索,實踐、探析、創造等各種綜合學習能力,而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恰好與之相違,更多的是側重于考試大綱的內容,使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呈現出“跟著考試內容走”的現象,完全偏離了思想品德教學的內涵。比如,比如,在教八年級上冊《欣賞與贊美》時,由于這一課時的內容在考試中出現的并不多,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概括性的對其講解,但是,這種欣賞他人,贊美他人的美德對于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這就導致教學出現了“因小失大”的現象。除此之外,學生不能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少,教師在教學中,只知道強制性的對學生進行“吩咐”,教師經常是學生的唯一信息來源,在教學中占據了太大的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處在了被動的地位,課堂教學中,缺乏提問的環節,從而致使學生的學習缺乏探索,或者是互動缺乏靈活性,部分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互動的形式僅限于課堂提問,這種單一的互動方法,既疏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又會使學生對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失去興趣,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1]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培養策略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之所以不能正確的理解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對于思想品德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尋求知識的動力,只有擁有了高漲的興趣,學習學習才能更具有熱情。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思想品德充滿學習興趣呢?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喜歡上自己,這的喜歡不僅僅是喜歡教師自身,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等,要讓學生接受并且喜歡教師的課程,一旦學生表現出對思想品德的課程有興趣,那么,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很好的被其吸收了。具體的方法為,利用小故事開展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走出枯燥,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樂趣,讓學生保持在“聽故事”的狀態上進行學習。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誠實守信》中,對于誠實就是“實事求是,表里如一,說實話,做實事”等內涵,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小故事的方法,為學生講解實事求是的內涵,可以利用“考試不作弊”,“不拖交作業”等學生身邊的例子,為學生講解具體的誠實品質,通過這種課堂例子的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的學習有趣,進而使學生培養出自主探索,自主新的學習習慣。
2、加強教師素質。思想品德的學科并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對教師的要求注重的是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高了,教學的效果才能更好,而要想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就必須要讓學生的思維中樹立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學習自覺性,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那么,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性呢。第一,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自身的反思,要教師以提高教學效果為教學思想,如果僅局限于獲得教學經驗或是提高教學成績的話,就會使得教學變的“功利化”,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要貫徹并始終貫徹道德的教育,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停滯不前,要跟隨時代的發展,順應時代的需求,根據學生的興趣發展趨向進行教學。比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課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時,由于公民權利義務的眾多,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傳統的教學往往會一股腦的在黑板上寫出各種權利和義務的詳細條例,然后再吩咐學生對其進行抄寫,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的學習量加大了,還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是十分不科學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使用新時期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或是網絡故事等方法,為學生講解具體的公民權利,讓學生在學習時能聯想到具體的行為,進而加深學生的形象,使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3、多樣化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針對教學單一的問題,教師可以拓展教學的內容,及時的學習新技術,利用新知識,新技術開展教學,使思想品德教學更貼近現代化。[2]比如在學習九年級《認識國情 理解國策》,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不能完全的理解“社會主義”,這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視頻,音樂,圖片,或是電影的方式,讓學生觀看與我國社會社會主義發展有關的視頻,給予學生直觀上的知識,或者是利用PPT等形式,為學生播放關于我國發展的情況,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向同學提問 “什么是社會主義?”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矛盾是什么?”通過這種方法,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長期努力,教師要緊緊抓住教學中重心,適時改變教學觀念,有意識的將自主學習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全面實現學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龍海月.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 學周刊,2016,(23):71-72.
[2] 張建林. 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15,(29):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