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凜
摘要:國際化營商環境下沈陽旅游公示語規范性研究對于沈陽市經濟發展和旅游國際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現在公示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阻礙營商環境建設,通過明確公示語建設戰略地位,注重城市工程建設與城市語言景觀建設和諧發展。加緊制定地方公示語翻譯規范 ,加強制度保障。推動公示語建設協調發展,加大公示語宣傳力度和群眾參與度。加強公示語國際規范建設,研究翻譯策略。成立旅游公示語工程建設聯盟。設立旅游公示語專項研究課題等對策和措施來加強我市旅游公示語的建設,為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創造條件。
關鍵詞:國際化營商環境;主要問題;對策建議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沈陽市委、市政府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推動沈陽新一輪振興發展的主要切入點;是不斷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有效路徑。在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指導下,以“游客即是旅游客商,客商亦是潛在游客”為理念,推進全市旅游產業改革創新,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東北亞旅游集散中心,充分發揮旅游作為幸福產業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親和力和帶動力。而沈陽旅游公示語規范性是推廣智慧旅游標準化工程的重要內容,更是打造共贏開放環境,全面深化城市間旅游合作的要求。[1]
一、沈陽市旅游公示語現狀和存在主要問題
1、經濟發展中旅游景觀建設與語言景觀建設不配套。公示語是語言景觀重要形式和內容。全市景點建設總體注重外觀設計、輕語言服務支持。服務性、指導性、警示性語言景觀公示語的缺失和錯誤情況嚴重,例如,沈陽棋盤山奧特萊斯旅游景區、關東影視城景區、渾南奧體公園、沈陽的寺廟景區公示語、旅游特產和紀念品店、北陵公園等區域缺少中英公示語介紹或者錯誤較多;龍之夢旅游景區公交和地鐵站的中英公示語錯誤較多,質量有待提高;生活區新樓盤和新建筑公示語提示和服務欠缺嚴重。
2、沈陽公示語載體形式單一,信息量不足。由于沈陽地區公示語信息量不足,導致使用的有效性降低,破壞了營商環境。紙質載體較多,旅游網頁建設方面不全。例如,沈陽故宮英文網站中英文介紹內容不完整,學生票和老年票中英文說明不完整,而且網上出現明顯的語法和語句錯誤。
3、沈陽公示語缺少國際標準的引入,翻譯質量差強人意,對受眾的人文關懷缺失。在對沈陽太原街商圈調查中發現沈陽玖五文化城書店內部,購書信息明顯錯誤和有中國式英語的痕跡,例如,成長散文(Growth Essay);青春綻放(Youth Blossom)。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公示牌座落在中山廣場西側,公示牌力圖用雙語設計,其中對于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漢語和英語介紹較好,但是在下方布局圖的建筑物指示語上卻只用了漢語,沒有對應的英語,沒有照顧到外國游客的感受,不能不說很遺憾。
二、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我市公示語建設的對策建議
1、明確公示語建設戰略地位,注重城市工程建設與城市語言景觀建設和諧發展。作為語言景觀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公示語,特別是旅游公示語既是市容工程,也是國際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公示語納入到城市建設領域,并且由政府專門部門進行管理勢在必行。而且國際語言環境建設應涵蓋常態語言環境建設、應景語言環境建設與應急語言環境建設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可以構成語言規劃的系統。所以我們可以采取具體措施:政府出臺公示語建設工程項目。各級政府包括市、區、縣、社區、街道按照規范和制度要求開展公示語建設工作。社會研究團體和機構積極參與公示語研究和建設,例如,2002 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立項并資助了“漢英公示語翻譯研究”,成立了公示語翻譯研究中心。2005年,北京召開了“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到2017年已經舉辦四屆了,其主題包括:公示語漢英翻譯理論研究、實踐探討、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信息服務環境建設、協作網絡建設。自2006年至2010年,北京、青島、山東、廣西、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和陜西等地結合當地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和會展活動為契機,先后研制和頒布實施了本地的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語譯法地方標準。北京市于2006年11月3日發布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地方標準(DB11/T 334- 2006)并于同年12月1日起實施。青島市于2007年6月18日發布并實施了《青島市公共標識英文譯法通則》地方標準(DB- 3702/T094-2007)。2008年10月1日,山東省發布了《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地方標準(DB37/ T XXX-2008)2009年10月1日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于2009年3月1日制定和實施了《公共場所漢英標識英文譯法》(DB45/T 578.1—2009)。廣東省于2009年3月25日發布公共場所雙語標志英文譯法規范(DB44/T 603—2009)。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1年1月24日發布和實施了《公共場所公示語英文譯寫規范》(DB61/ T 510- 2011)。可以看出多個省市區對公共場所雙語標識的規范越來越重視,同時也促使公示語翻譯研究逐漸走向國際化標準的道路。[2]
2、加緊制定地方公示語翻譯規范 ,加強制度保障。關于公示語翻譯, 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制定本地區的公示語規范。上海和北京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上海市政府早在 2003 年就出臺了《關于加強本市公共場所英文譯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見》, 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基本規則》 , 確定了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對相同事物的英譯名統一、音譯和漢語拼音使用、意譯等進行了規范。2006 年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也以文件的形式下發了《公共場所雙語標示英文譯法》。沈陽市也應該加緊制定沈陽市的公共語使用規范和管理辦法。
3、推動公示語建設協調發展,加大公示語宣傳力度和群眾參與度。著力在重點商區或營商地域,如遼寧自貿區重點區域、太原街商圈、中街商業街等商業密集區,將這些區域率先打造成國際營商環境一流的區域,之后帶動普通區域建設和發展。利用網絡、信息媒體以及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宣傳公示語,提高社會各界認識,提升市民公示語意識。組織公示語評比大賽,例如,舉辦“遼沈地區國際化營商環境語言景觀大賽”,選出優秀區域,樹立榜樣。endprint
4、加強公示語國際規范建設,研究翻譯策略。漢英旅游公示語對來華經商和旅游的外國人就更有現實意義。我國經濟正在與國際經濟接軌,漢英旅游公示語也必須符合國際上英語公示語使用的語言規范,即,在語言層面體現簡約性、規范性和交際性文體特點,依據“簡潔、統一、易懂”三原則;策略方面可以采用:回譯”、“借用”、“模糊對等”、“直譯”、“意譯”、“增譯”、“減譯”、“音譯”、“順譯”等。
三、成立旅游公示語工程建設聯盟
政府、媒體及翻譯工作者建立聯盟,相互合作、協同發展。第一,成立遼寧省旅游公示語學會和沈陽市旅游公示語學會,招募會員,成立專家研究團隊,研究和制定沈陽公示語規范標準和管理制度。第二,建立國際化公示語語料庫,同時引入國際標準并對公示語展開研究、開發和建設。第三,培養和儲備公示語專門翻譯人才,并實行公示語行業標準化考試制度和行業準入制度,提高公示語專門翻譯人才的素質,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伍來監督公示語使用狀況。[3] 第四,設立沈陽市公示與宣傳周或宣傳日,再通過網絡、電視、媒體宣傳對公示語重要性進行宣傳,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四、設立旅游公示語專項研究課題
公示語的研究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縱深發展的道路。公示語研究也要建立其他系列課題的研究,例如文化遺址類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研究、語言景觀政策對策研究、交通領域公共服務翻譯研究、飲食店鋪翻譯標準的研究、生活中行為警示語的研究、醫療機構公示與研究、公示語與城市形象的研究、公示語與政府職能監管的研究、服務信息接受者的研究、公示語翻譯理論的研究等一系列的系統化的研究工作。
五、結語
規范的旅游公示語對于更好地建設國際營商環境,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對于更好地提升城市環境、推廣智慧化城市、實現旅游文化強市戰略、讓我市旅游走向世界都具有現實意義。由于旅游公示語深入到城市的各個領域,因此公示語的建設需要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出臺相應政策支持和專業人員積極參與和努力。
參考文獻
[1] 梁欣.沈陽市傾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系列報道(一)[J].遼寧經濟,2017(1):68-71.
[2] 王銀泉,張日培.從地方標準到國家標準:公示語翻譯研究的新里程[J].中國翻譯,2016(3):64-70.
[3] 史菊桂.我國公示語的英譯研究現狀調查與對策[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8(10):98-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