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本報記者 王亞斌 ●魏輝
“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昨天在備受島內關注的“雙十”講話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再次重申她在兩岸關系上的“四不”原則。她還呼吁兩岸在既有基礎上尋求突破,探索兩岸互動新模式。在輿論看來,蔡英文的老調重彈不過是“自嗨”。依然不肯面對一個中國,繼續回避“九二共識”,她所謂的“互動新模式”注定只是空談。國臺辦10日針對蔡英文的講話回應表示,臺灣當局不論提出什么模式、主張,關鍵是要說清楚兩岸關系的性質這一根本性問題,確認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認知。對近來不斷搞“去中國化”的民進黨當局來說,這場“雙十慶典”本就辦得挺糾結,若不是需要躲在“中華民國”的保護傘下,他們恨不得拆掉這塊招牌。難怪有臺灣媒體感嘆:“這樣的國慶,我們自己看得都難過,那些外賓恐怕也是笑在心里。這一天,還是趕快過去吧!”
“四不”無法化解兩岸難題
在10日上午的“雙十”演講中,蔡英文先是感謝了三個前任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接著極力粉飾政績,宣稱過去一年多來,她領導的政府“從三個面向實現更好的臺灣”。“三個面向”分別是:“兌現承諾,沖刺改革,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用盡全力,捍衛臺灣民主自由的價值和生活方式”,“積極為臺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
在第二個“面向”中,蔡英文談到兩岸關系。她先是強調“要強化國軍戰力”,“我們全力強化戰力,但不會求戰。我們會致力維護臺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捍衛臺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蔡英文隨后稱,從去年“5·20”到現在,為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我們盡了最大的善意,雖然因為雙方政治立場差距造成兩岸的波折,但也努力維持兩岸關系的基本穩定。我也多次重申,‘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我們處理兩岸關系的一貫原則”。今年是兩岸交流30周年,“我們應該珍惜30年來得來不易的成果及累積的善意,在既有基礎上,尋求兩岸關系的突破”。她還向大陸喊話稱,面對兩岸及區域發展的新情勢,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
臺灣“中央社”總結稱,蔡英文這篇以“更好的臺灣”為題的演說全文約4600字,提到“臺灣”48次、“兩岸”14次、“中華民國”6次,去年“雙十節”演說則是提到“臺灣”“兩岸”各19次、“中華民國”3次。臺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分析稱,蔡英文每次提到“中華民國”后都會提及“臺灣”,可以看出其更密切整合“中華民國=臺灣”的認知,以各種方式凸顯“中華民國在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了無新意,大打安全牌”,臺灣《聯合報》稱,蔡英文今年談話在兩岸論述部分并沒有太多新意。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說,蔡英文的談話在兩岸部分沒有太多改變,意在告訴大陸,她的兩岸論述及蔡政府的大陸政策,都會是可預期、不會變來變去的。“從壞的角度來看,內容了無新意;從正面角度來看,就是維持一定穩定性,不因壓力變大或情勢變化就調整政策”。
去年“雙十”前接受采訪及“5·20”就職演說時,蔡英文都提到她的“四不”原則。臺灣“風傳媒”10日稱,今年看來依然畫葫蘆,只是,大概沒有太多人還關切她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因為過去一年五個月,基本確定她葫蘆里的藥不管用。兩岸關系用這“老四句”,就只能繼續冰封,不過,想來她也并不介意。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說,蔡英文“國慶”演講對兩岸沒有新論述,也沒有“新模式”,“新模式”是用來要求對方的,不是用來要求自己的。“四不”和去年一模一樣。但一年中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最近就有賴清德的“臺獨”言論、刪文言文“去中國化”以及“抹紅”促進交流的政治人物等,“很多事并沒有維持現狀,只有講稿一直維持現狀”。游梓翔批評說,缺乏新論述,這“四不”注定成為蔡英文版的“四不一沒有”——只有“四不”,沒有新意。在大陸政經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兩岸差距不斷擴大的新情勢下,面對臺灣該怎么做的“新答卷”,我們的答案卻只有“不”,光靠“不”是無法化解兩岸難題的。
針對蔡英文“雙十”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的內容,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0日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講話重復了以往的一些說法。我們已多次就兩岸關系表明立場和態度,臺灣當局不論提出什么模式、主張,關鍵是要說清楚兩岸關系的性質這一根本性問題,確認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認知。馬曉光表示,30年來兩岸交流成果來之不易,啟示彌足珍貴。其中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兩岸關系才能和平穩定發展。
“另一種形式的對抗”
不少國際媒體也報道了蔡英文的演講。路透社稱,蔡英文的演說距離中共舉行十九大只有幾天時間,自從蔡上臺后,兩岸關系便如跳水般降至最低點,北京不斷施壓要求蔡英文政府承認一中原則。法新社稱,蔡英文去年5月上臺以來,兩岸關系急轉直下,由于不信任傾向“臺獨”的民進黨,北京切斷了同臺北的所有官方聯系。
媒體還注意到,相比以往,今年的“雙十節”明顯冷清許多。臺灣“中天新聞”稱,從“國慶典禮”開場,人潮稀稀落落,蔡英文致辭結束,更是走了一大半。大約11時10分花車游行開始,人數更是少得可憐,堪稱“中華民國史上最凄慘冷清國慶場面”。
蔡英文講話時“蓬首散發”的形象也引發島內輿論“吐槽”。據“中時電子報”報道,蔡英文致辭時風勢不小,她頻頻整理頭發。臺大財金系兼職教授陳嫦芬說,“總統”服裝暗沉、披頭散發、黑眼圈深厚,眼神直盯提示器,不與鏡頭前的民眾接觸,表情無一絲喜慶,政府沒有形象顧問嗎?陳嫦芬同時批評蔡英文的演講內容欠缺高廣視野,“空洞如同文青閑稿”。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葉毓蘭諷刺蔡英文可以請御廚,“麻煩再加聘一個妝秘吧,別把小英演成貞子”。
“臺獨”分子也不消停。據聯合新聞網報道,在蔡英文致辭時,有一面“消滅中華、實踐正義”的標語飄入會場,通過“總統府”上方。“獨派”團體“908臺灣國”還在臺中公園更樓前擺設花圈,要為“中華冥民國舉辦追思大會”。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與民進黨執政下的大環境不無關系。民進黨本就對“中華民國”心態糾結。臺灣“風傳媒”稱,說來諷刺,去年甫就任的蔡英文,迎來她任內的第一個“國慶日”,因為她在講話時,左一句“這個國家”,右一句“這個國家”,被批評連“中華民國”都說不出口。今年的“國慶盛典”能代表“中華民國”的字樣或“國旗”,全部“淡到最高點”,讓人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或許,這就是蔡英文的真心誠意,她要歡慶的是“民進黨執政的國慶”,而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慶”。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在臉書發文稱:“從來沒有一次國慶節讓人們如此郁卒,種種跡象顯示蔡英文正一步步向臺獨邁進,讓人最憂心的是,蔡政府把中華民國下架后,下一步呢?”他說,蔡英文過去一年多的施政都是借著修改課綱、去文言文、“去中國化”等惡意地、蓄意地鏟除與5000年中華文化的聯結,“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對抗?蔡英文說兩岸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事實上‘對抗是現在進行時”。
“柔性暗獨卡住臺灣未來”
“蔡英文的雙十演講,可以說通篇都在為自己涂脂抹粉,是在自吹自擂,但臺灣老百姓是否真有這樣的感受,恐怕不好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臺灣社會現在分裂非常嚴重,對于這篇“雙十”講話,綠營方面或許容易被這些華麗的辭藻和夸耀迷惑鼓舞,但可以想象藍營支持者會有多么反感。
張文生表示,兩岸30年來確實是在求同存異,但求同存異不是蔡英文這種搞法。它是建立在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基礎之上的,只是在代表權上存在爭議。但蔡英文上臺后,直接損壞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個基礎。蔡英文在講話中還再次提到建立兩岸關系新模式,但這種新模式又是什么呢?她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這樣的前提,所謂的新模式實際上是想往“一邊一國”和“臺獨”方向發展。
自從臺灣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大談自己是“臺獨政治工作者”后,島內近段時間有關“大陸武統”的言論再度升溫。10月3日,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院”的中國事務專家易思安在其新書中稱,大陸已擬定好在2020年以武力攻占臺灣的方案。9日,在臺灣電視節目《政經看民視》中,主持人與專家討論大陸“2020年攻臺計劃”。其中一名資深媒體人溫紳發言時表示,希望大家不要以為大陸要打臺灣時,是臺灣的“國軍”在防御。他還對此進一步闡述了理由,“他打狗要看主人,臺灣后面是美國跟日本在保護”。
雖然有關“武統時間表”的猜測未必靠譜,但這種猜測不斷在島內發酵本身足以說明大陸在兩岸關系中越來越大的主動性。“兩岸關系無解會帶來‘更好的臺灣嗎?”《聯合報》10日援引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的話說,任何了解國際政經情勢的人都知道,肯定不會。“三立新聞網”援引香港中評社的話稱,蔡英文的講話仍然不見一中,也不見“九二共識”,她“言行反中,柔性暗獨,卡住了臺灣的未來”。▲
環球時報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