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健康,也在不斷尋求保持健康的對策。健康的體魄是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也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而保持健康離不開終身體育鍛煉,所以,人們具備終身體育意識非常重要。在中職院校中,開展體育教學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養成堅持運動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及學生學情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引導學生堅持鍛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一、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只有有了好習慣,才有可能提高學習水平,發展綜合運用能力。對于體育教學,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呢?首先,應當從學生的運動興趣抓起。試想如果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又何談養成運動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就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而形成良好鍛煉習慣的前提是擁有運動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每種教學方法的設計都要遵循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這一原則。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后以學生為本發展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教師可利用一些簡單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可以舉行拉繩比賽。兩人面對站立,腳前各畫一條線,相距50cm~60cm,兩人握緊一根繩子,然后同時用力向后拉,將對方拉過線者為勝。游戲時,雙方聽到開始口令后,才能用力拉,在拉的過程中不能松手以免摔傷對方。這個游戲的運動價值在于鍛煉學生的臂力,進而提高學生引體向上的水平。
二、設計多樣化教學方法,確保體育課程的完整性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活動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運用到許多種教學方法。對于一般的體育教學而言,經常利用的教學方法有發現法、探究法、合作法、自主學習法、情景教學法等。隨著現代化教育的發展,這些教學方法也有了創新和變革,使得教學質量和水平在不斷提高。要想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需要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科學地開展體育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體育課程變得更加完整。總之,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教師都要有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對教學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劃分,精心設計訓練方式,給學生完美的學習體驗。
開展立定跳遠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及個性特點設計以下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法: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科學原則。講解示范法:通過精練的語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并用正確規范的動作進行示范,讓學生模仿。預防與糾正錯誤法:加強易犯錯動作的提示,預防學生形成錯誤動作,并在練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以講解示范法為例,即教師對立定跳遠的技巧進行講解和示范,立定跳遠的最后用力點是在前腳掌,甚至是腳尖,需要踝關節的跖屈用力有相當大的強度。同時,髖、膝、踝三關節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做出協調的擺動動作,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
三、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用專業素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欲明人者先自明。”在中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首先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具體要求是教師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傳播體育運動文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教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具備人格魅力,能夠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融入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利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同時,教師需揣摩學生的心理,對學生有詳細的認知和了解,培養學生對自己的信任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應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解運動技巧,利用廣博的知識向學生普及體育相關知識,利用平易近人的教學態度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讓學生建立起對教師的信任及好感,進而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散發個人教學魅力,才能更有效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四、結束語
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堅持不懈。在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設計多樣化教學方法、確保體育課程的完整性,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用專業素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吳清.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7(02).
[2]李俊杰.談中職體育課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