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芳
摘 要:先學后教是值得提倡的語文學習方式。文章從引導學生從拼音他教到字音獨立拼寫、字形學習要注意自學、字義的理解、語文要求大聲誦讀、作文的獨立完成幾方面對先學后教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先學后教;小學語文;學習方法;自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6-0097-01
語言類的學科普遍存在通性,如最常接觸的語文和英語其相同點主要是背記和朗誦,運用重復記憶的方式,使其轉化為人們潛意識中的一部分。抒發情感、展示自我,都需要用語言來表達。語文也是人們學會講話后,初次嘗試修飾自己語言及豐富文化水平的開端,其學習方式更是提倡先學后教,而非教完自行消化的教學方式,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從拼音的他教到字音的獨立拼寫
語文重在對中華文明的基礎教育,文明之本即為文字內涵。學生學習語文首先要對字音、字形、字義的書寫與體會有一定基礎。基礎來源要靠學生自學,親身體會語言的魅力,老師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只能起到啟發作用,并不能對學生造成任何實質性影響。當然,這與學生自身語感的天賦與理解力是密不可分的。字音的基礎由老師來奠定,從最簡單的拼音字母學起。枯燥乏味一向是背誦的一大特點與難題,老師應根據聲母韻母,抑揚頓挫來劃分節奏。打油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背誦。學會拼音后最重要的是拼寫,老師可以做示范,教會學生方法與規律,之后學生再自己拼寫,鼓勵學生不懂時要主動尋求幫助,要不恥下問,及時糾正學生的音準。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些地區的孩子從小說方言長大,學習普通話會有難度。例如,一些地方的方言影響到學生拼音的發音,出現“q”“t”不分的情況,老師要耐心地教育和引導。字典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學生學會拼音后,老師應專門抽出時間教會學生字典的使用,爭取人手一本,不懂就查。
二、字形的學習要注意自學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體現在字形上。中國人崇尚相由心生,字形也是根據實物演化而來。多數學生學寫字都是被動學習,現在的小學課本分一類字與二類字,一類字主要用于實記,聽說讀寫要面面俱到。二類字主要是較難生字,認識會讀即可。目前多數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死記硬背,采用不斷聽寫來加深學生的記憶,效果顯著但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建議老師不妨試著拆解文字,用小故事來描述一個文字,或者是一大段文字,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不能僅靠做些生字卡來天天提問。例如“木”字老師可以解釋為:一木是棵樹,兩木連成林,三木成片森。還可以用圖解和打油詩等方法為課堂增添色彩,學生聽得認真,老師教得輕松,又有實際效果。更好的方式是在老師講之前讓學生自己理解,自己編寫順口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對真正好的順口溜可以給予嘉獎。這樣,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了解學生的長處并加以利用。
三、字義的理解
既然上文提到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字典等教輔工具書,那么對字義的理解也可以運用字典。老師要引導學生多查多記,不會的字詞不能立馬就問,而是要聯系上下文猜測字義詞義,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語文要求大聲誦讀
語文學習沒有捷徑,背記課文、賞析詞句都是必備功課。老師要充分利用早讀時間督促學生學習,讓學生站起身大聲朗誦,熟讀課文之后再背誦。課上要求學生多讀多聽,糾正其發音,如果有學生學不進去就換個學習方法,例如可以采取文章接龍、詩詞接龍等形式。緊張又有趣的環境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思考能力,使學生沒有心情分神也沒有時間分神。朗誦是語文學習的另一大基礎,有助于理解課文,賞析句子。所以,要經常組織朗誦比賽,背誦比賽,并鼓勵家長一起參與,形成家校合一齊發力的局面,督促學生學習。
五、作文的獨立完成
學生寫作文粗淺可以理解,老師應培養學生記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做到有話可寫,有話可說。表達自己從來都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許多事情不能告訴老師、家長和朋友,可以用寫文章的方式來傾訴。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大幅提升,不用講都會寫。老師只要指點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即可,讓孩子自由發展。高年級學生已經慢慢形成一種獨立思維,但日記照樣要寫。例如,有個學生寫了這樣一篇作文《有意義的一天》,其中寫道:今天媽媽從冰箱里取出來一些大蒜,全部都發黑腐爛長芽了。媽媽指著大蒜對我說,“孩子,你看大蒜的生命力多么頑強,即使枯萎,還能孕育出新的生命”。我重重地點了點頭,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這真是有意義的一天。作文就是暢想的天地,孩子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能夠得到啟發和聯想。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先學后教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提高文學素養、培養語言思維方式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老師要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精彩,使學生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的自我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昭明.小學語文教學:教什么?不教什么?[J].課程·教材·教法,2014(07).
[2]金春琴.自讀導學,凸顯主體性意識——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08).
[3]劉淑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4]高阿莉.“先學后教”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的研究與實踐[J].語文建設,2015(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