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法制史的教學內容往往枯燥無味,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得到良好的教學成果。情境教育雖然在中小學中應用范圍比較廣,但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也能夠起到較為良好的作用。而在自媒體的時代,進行情境教育的前提和硬件設施更加完善,因此,在中國法制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育,具有了更高的可行性。利用情境教育加強教學的主觀能動性,令學生主動接受中國法制史相關知識的灌輸,最終有助于學生掌握中國法制史的學習內容。
關鍵詞 自媒體 法制史 教學 情境教育
作者簡介:馬聞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333
中國法制史至今為止仍然是法學本科專業中的必修科目,然而由于其學習過程的艱澀、學習內容理論性過強、科目本身的實用性不高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法學本科教育中的一項難點,甚至連一些課程教師對此都不夠重視,許多學生更是認為,這一門科目對我國法律系統的完善沒有參考價值。在這一背景下,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中國法制史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僅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現實作用,對促進我國教學方式的優化,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情境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模式的概念源自于歐美,廣泛運用的也大多是歐美國家。而我國的情境教育模式與西方存在一定的分歧,我國的情境教育模式更加關注的是中小學學生的學習狀況,強調“真、美、情、思”所形成的獨特優勢,強調情境的真實性和為兒童帶去的審美愉悅和情感認知。但無論是中西方,其本質含義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追求在課堂上建立一個有效的實際情景,令學生在一個近似于現實的環境下同時進行理論上與實際上的操作,令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熟悉現實操作。由于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的實踐中,因此在高等學府中,情境教育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中國法制史的教學條件下,就意味著教師需利用自媒體時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水平,要構建一個合適的歷史情境,促進學習者能夠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學習的動力,最終有效的提高學習的效果 。
二、情境教育的優勢分析
(一)利用審美愉悅開發潛能
進行情境教育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設置一個近似于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情景,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教學。無論是進行討論、進行辯論甚至進行角色扮演,都需要建立在這一情境之上來進行。這就意味著這一情境首先要符合學生的審美水平、勾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夠真正起到令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的效果。中國法制史的教學強調理論性,而采用情境教育,能夠將理論的符號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最終促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將中國法制史中的相關知識點與現實相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從中取得理解和補充我國法制法制的靈感,最終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情感導向提高學習效果
情境教育中注重的不僅是現實情景的構建,同時也要求在教學中展現出令學生獲得審美滿足的點,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創設,所要求的不僅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語言和實物,同時也可以利用音樂、圖像甚至生活中的細節,來體現出中國法制史科目本身的“美感”,利用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來提高學習效果。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方式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灌輸法制史學科的美好之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中國法制史本身的有趣之處,從而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的作用 。
(三)利用典型場景拓寬思維空間
進行情境教學的另一大優勢在于,能夠通過教師設置的現實情境,令學生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中國法制史中某一階段發展的必然性。而在此基礎上,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就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對某一項知識點進行了解,促使學生更加深入思考相關的知識內容。而在反復思考之下,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而在搜集資料、組織語言解答教師留下的課題時,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思維上的靈活度。這種思維上的靈活性對法學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在側面上體現了情境教育方式的優越之處。
三、自媒體時代的情境教育方式展現
(一)加強法制史課程內容特點的掌握
在自媒體時代,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情境教學,首先在于能夠令學生更加鮮明地掌握教學重點。中國法制史涉及到從殷商時期到現代社會數千年的歷史,其中不僅存在整體上相似程度比較高的唐宋時期,又存在元朝這樣特殊的歷史時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得不針對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立法、司法和法律執行情況等要素進行了解,這就很容易出現學生難以掌握學習重點的情況。但設置情境教學時,教師自然是會將學習重點和難點整合成一個有趣的情景進行教學,這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的印象。而利用情境教育,對中國古代法制歷史進行統一的整合,學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最終促使學習成績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激發學生法制史課程興趣
進行情境教育,最有效的特點就在于,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中國法制史的學習興趣。在進行中國法制史的教學過程中,傳統上也強調講解的生動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但這種考量是建立在“如何能夠將知識完整有效地傳授出去”這一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如何才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利用情境教育,能夠更加明確地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更加令人易于接受 。情境教學本身,是一種更加強調知識構建的情境性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選擇建立一個特殊的教學環境,令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在進行中國法制史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師采用各種有趣味性的方式、單方面灌輸給學生知識結構和體系,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對不同學習方式的接受度,對教學方法進行及時的調整。利用圖像、音樂或者是其他的藝術形式,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展示,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中,利用學生的情感方面的體驗,提高學習效果。endprint
(三)有效利用傳播媒介
最后一點,需要有效利用傳播媒介在情境教育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構建一個能夠更加有利于教學的情景模式。具體來說,可以利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法制建設的事件,來對某一時期的法制體系和法律建設進行深入的講解。而采用的構建情境的方式,也可以利用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媒體發展,如在大屏幕上播放一個微電影、搜索尋找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文化衍生品,同時利用圖片和音樂等形式,配合教師的講解,令學生更加理解這一事件或人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什么對中國的法制建設產生了作用。而音畫的共同作用下,也可以令學生進一步沉浸在課程知識點中,從而最大程度地令情景交融得以實現。
四、情境教育中自媒體的利用趨勢
(一)轉變學習模式
利用自媒體進行情境教學,首先會高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現今的生活方式中,如在互聯網上與同學朋友進行學習交流所消耗的時間,已經高于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面進行學習交流的比例。網絡學習環境具有許多優勢,尤其是在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字化學習能力的前提下,就意味著學生能夠獲得更廣泛的,協作學習的參與機會 。在營造學習情境時,利用自媒體也能夠更好地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模擬古代遠距離交流、消息傳遞不便的情況時,就可以利用QQ群來營造這種氛圍,扮演“距離很遠的人”的學生可以離開教室,傳遞信息利用網絡平臺,由教師控制時間,而其他學生就能夠站在“上帝視角”上全面地進行觀察。這樣一來,傳統的學習模式出現了變化,學生也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相關知識。
(二)轉變溝通方式
在進行情景設置的過程中,利用自媒體能夠更好地對情境進行設置。這是由于自媒體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方式造成的,這也令學習不再被局限于單純的課堂上,而是可能在生活的每一個時間段進行。社交平臺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而在中國法制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自媒體,能夠在任何時候進行情境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方式的轉變,也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在此前提下,教師開展情境教學時,學生會更加愿意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教學。由此,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更加容易地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也就能夠得到提高。
(三)提高課程開放性
在自媒體時代,新媒體在課堂上的廣泛應用也是的教學理念和價值觀受到了影響,使得課程內容、數據和資源的開放性,以及數據透明度與易獲取的理念正受到強調,并且有主見成為新價值觀的傾向。這種開放性的教育,意味著教育資源能夠得到自由復制、重組的權利。教師和學生能夠無障礙獲取、分享和應用教育資源,從而為中國法制史的情境教育提供更加豐沛的理論知識,和構建教學情境所需的資料。情境教學課程本身,也可以作為素材上傳到網絡上,利用網絡上其他人的評論和分析,進一步優化學習效果。而學生在接受情境教學、提高了對課程的興趣之后,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一方面向教師繼續請教,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鞏固學習效果 。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法制學雖然屬于必修科目,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學效果一直以來不甚理想。在自媒體時代,利用發展起來的自媒體環境開展情境教育,提高中國法制史的教學質量。利用情境教育開發審美愉悅、提高學習效果、拓寬四維空間的優勢,加強法制史課程內容特點的掌握、激發學生法制史課程興趣,同時有效利用傳播媒介來轉變學習模式、轉變溝通方式、提高課程開放性,從而不斷促進中國法制史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夠切實地提高學生的法制知識的儲備、提高學生的成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法學的教學水平,令學生能夠更易于接受較為枯燥的法學知識內容。
注釋:
潘荷新.職業教育的學習情境建設研究分析.才智.2017,5(14).64.
潘福妮.情境教學法扎根職業教學課堂——順應職業教育“新常態”職教課堂開展情境教學法分析.中國培訓.2016,5(6).97.
萬麗艷.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融合分析.求知導刊.2015,11(18).148.
汪金愛、吳柏均.MBA情境化教育的新思路——行動學習的發展及國內外典型應用案例分析.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4,7(6).511-528.
翁文艷.情境教育中情感要素的心理學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S2).166-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