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10月11日文章,原題:新研究將中國的對外援助公之于眾 自世紀之交以來,中國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對外援助全球提供國,為從阿爾及利亞歌劇院到津巴布韋煙草農田等在內的各種項目提供融資。鑒于中國就像保守國家機密那樣對待其對外援助預算,一些西方批評者將中國稱作華而不實的“胭脂捐助國”。然而,本周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項目向該概念發起挑戰。
總部位于美國的研究實驗室“援助數據”為人們描繪出一個崛起中的金融“巨人”形象,即便是最大的援助國也正受到它的挑戰。該研究發現,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間,中國向世界14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3544億美元官方融資,與美國同期提供的3946億美元相差無幾。這一研究顛覆了許多人對中國對外援助的一些成見。該機構在此前發布的研究項目中就已發現,從符合嚴格定義的官方開發援助(ODA)來看,來自中國的援助并非意在獲取自然資源或支持親北京的獨裁政權。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大衛·道拉表示,除向委內瑞拉和安哥拉等治理不善的國家提供資金外,中國也向巴西、印度、印尼和東非國家等政府治理相對良好的國家提供大量貸款。中國似乎對這些國家一視同仁。
(作者亞當·泰勒)
美聯社10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對外援助資金方面逼近美國“援助數據”周三發布的研究顯示,作為對發展中國家官方援助和貸款的來源國,中國正逐漸逼近美國。
該研究表明,北京正努力擴張其全球影響力以契合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就向其他國家提供資金而言,可以說如今美中兩國已成為最高層面的出資對手,”該機構常務董事布拉德利·帕克斯表示。該研究還發現,中國符合ODA標準的援助已顯著提升(受捐國)的經濟增長,其效果與接受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融資的項目不相上下。“我認為這是相當重要亦是令人鼓舞的發現之一,”帕克斯說。▲
(作者喬·麥克唐納德,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