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春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逐漸向可持續化發展轉型,我國地區間的林業工作的開展也得到了較大的推動力,林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同時也為林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基礎。但是縱觀林業發展的近些年內,由于缺乏科學化的管理制度和受地區地理環境、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以及管理理念的嚴重不足,病蟲害問題愈演愈烈,無形中影響了林業發展的可持續進程,與我國的環境友好型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相悖。為了實現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開展效用的真正有效發揮,本文從防治病蟲害新技術的角度出發,為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蟲害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對實際工作開展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新技術;林業病蟲害;具體應用
【前言】:隨著科技與人們的思想觀念的不斷革新,傳統模式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已經逐漸被歷史所淘汰。為將林業有害生物消滅在萌芽之中,不斷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地區林業部門需要將現代科技技術有機地融入其中,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的預防與治理,促進地區林業的健康全面發展。
1、 林業防治病蟲害的現狀問題
1.1單一樹種森林面積增加,防治病蟲害難度加大
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礎和重要途徑,我國的林業部門對于林業建設工作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林業地區缺少對樹種培育以及選擇上的認知,導致單一樹種的森林面積增大,增加了森林病蟲害大規模爆發的幾率。不僅如此,地區間森林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氣候、降雨等因素也會影響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致使森林受災情況無法得到緩解,甚至有時會加重森林病蟲受災情況。
1.2有害物種種類的增加
以重慶為例,所轄各區縣林業局屢屢進行蟲害警示通報,蟲害屢禁不止,新牌坊毛蟲啃食林道樹葉,榮昌發現軍配蟲,小囊蟲啃掉巫山巫溪7000畝華山松,日本落葉松球蚜蟲首次出現危害巫山林木,蜀柏毒蛾啃掉萬州大片柏樹林、巴岳山出現蝗蟲侵害問題。這些有害生物的增加主要是通過外界人為因素的物種引進造成的,這些物種的增加不僅給林業病蟲害防治新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使地區林業面臨著巨大潛在性的威脅[1]。
1.3病蟲害問題反復出現
就過去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來看,許多諸如松毛蟲、青楊天牛等有害生物很難得到全面的控制,由于無法全部殺死害蟲幼蟲,導致地區林業森林反復出現病蟲害的問題,嚴重損害了林業部門的經濟利益。
2、 新技術在林業防治病蟲害上的全面應用
2.1雷達技術在林業防治病蟲害上的具體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將雷達通訊技術運用在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該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雷達對有害物種身上發出的信號的有效捕捉,并通過對信號統一的采集與處理,建立一個以雷達監控為主,以互聯網技術為輔的有害生物監控地區。誠然,現階段我國在將雷達技術運用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依然處于嘗試階段,雷達能夠采集到的也只是個別有害生物的種類,但這對于本就起步較晚的我國林業部門來說,依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雷達技術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技術上的改革,但是由于其發展的過程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更需要廣大林業科技部門的大力發展,爭取讓雷達監控技術早日投入使用[2]。
2.2數字技術在林業防治病蟲害上的具體應用
數字技術是指借助一定的設備,將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轉化為電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二進制數字“0”和“1”后進行計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就目前我國在將數字技術運用于病蟲防治工作嘗試性的階段來說,主要是通過對整個林區森林狀況進行全面的信息采集作為參考依據,劃定出爆發病蟲害的森林范圍。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化的病蟲害防治已成為目前相關林業部門開發的重點領域,它有效實現了對有害生物種類及數量等信息的全方位處理,大大提升了林業部門對森林病蟲害爆發的預測與防治能力。從一定角度來說,建設“數字化森林”是現階段林業部門應積極開展技術上的改革[3] 。
2.3飛機在林業防治病蟲害上的具體應用
面對數量以每年成倍增加的森林面積,各地區林業部門要想將防治病蟲害的工作落實到森林的每一個角落,就必須利用飛機等飛行器對森林噴灑藥物。在將飛機應用在防治病蟲害的工作中,林業部門應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使用飛機對藥物進行噴灑是一項需要進行細致規劃的工作,林業各部門還需應用數字化技術掌握有害生物種類以及數量等參考數據,以此判斷藥物密度的調配;第二,林業部門要對尚未發生或已經發生病蟲害問題的森林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制定出飛機的飛行路線;第三,林業部門也應重視對防治病蟲害藥物的統一管理,依照藥品特性或危險性進行分類,在藥物噴灑過程中注意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防治出現當地居民藥品中毒的現象,在保證周邊群眾與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平穩推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進行[4]。
2.4轉基因技術在林業防治病蟲害上的具體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加強,生物工程技術發展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林業有關部門也將生物工程中的轉基因技術運用在防治病蟲害的工作當中,通過將樹種的基因重新整合并加以完善,培育出大量耐蟲害強的新型樹苗,提高樹苗存活率,為林業地區的經濟效益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因此,林業部門在轉基因技術的運用時,就要大力培養一批具有生物專業技能的人才,對林業員工或當地居民進行轉基因技術的科普,讓轉基因技術可以在病蟲害的防
總結
綜上所述,將諸如雷達監測以及轉基因等新技術高效地融入到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不僅提升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率,更減少了林業經濟的損失,實現林業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運用此類新技術同樣需要加強林業部門員工專業技能上的培養,在運用新技術時不斷的進行實踐與總結,探索出一條更適用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祁世恒,董鶯,孫鶴. 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5,35(20):99.
[2]佟剛. 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體應用[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3):67.
[3]邱立新. 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進展及發展趨勢[J]. 中國森林病蟲,2014,33(04):28-32+10.
[4]朱秋蕾. 山東三地市林業有害生物調查及其風險性評價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