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論證和對中國及世界茶葉的產銷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搜集2011年至2015年間傳統產茶大國的各項統計數據,對各國茶葉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以及產品出口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就中國茶葉出口所面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了闡述,并就如何提高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中國茶葉 出口貿易 競爭力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茶在世界飲料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休閑茶文化風靡全球,成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幾年,經濟增長帶動精神消費需求的增長,綠色健康食品越來越成為人們所追求的對象。茶葉作為綠色健康食品的標桿代表,其消費需求呈現明顯的擴大趨勢,由此帶來茶葉產業的迅猛發展。
在我國,茶葉一直是傳統農業中的優勢產業,茶葉貿易在我國整個農產品對外貿易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在茶葉年出口量方面在國際上常年名列前茅,但是茶葉出口均價并不符合我國的茶葉出口水平,茶葉應有的市場價值也沒有完全實現。
根據聯合國年度貿易統計,近年來,中國的茶葉出口市場呈現出量增價低的現象。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茶葉市場的盈利能力不強。所以面對當今國際茶葉市場的激烈競爭的現狀,研究中國的茶葉市場在國際水平下的競爭力,從而找到提升中國茶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口,以促進我國茶葉貿易行業持續繁榮。
二、中國茶葉產業出口現狀及競爭環境
(一)中國茶葉出口現狀
1.中國茶葉出口量。近五年來,中國茶葉出口量波動上升,大約占據全世界總出口量的25%左右,在肯尼亞之后位列世界第二。2011年到2015年,我國的茶葉出口總額從32.25萬噸增長到34.49萬噸。由于我國茶葉生產技術的提高以及肯尼亞等茶葉出口大國產量銳減,2013年我國茶葉出口量達到了達到32.58萬噸,是近幾年來的新高。而在2014年,由于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我國的茶葉不符合國際農藥殘留標準,因此我國茶葉的品質遭到了國際市場的質疑,造成出口量驟減至31.34萬噸,減少1.21萬噸,下降幅度達3.71%。但好在有政府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進行大力扶持,再加上國內各個茶企對生產工序等各方面的嚴格把關,到2015年,我國茶葉出口水平得到恢復,出口32.49萬噸,穩居世界第二。
2.中國茶葉出口品種結構。我國出口的按種類分主要有紅茶、綠茶和特種茶三大類。盡管我國茶葉出口總量一直在浮動,但是綠茶出口數量逐年增加。2011年綠茶出口占我國茶葉總體出口約70%,而在2015年,綠茶占比近85%,五年之間提高了15%。
截止目前,我國綠茶出口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數額約占全球綠茶出口貿易數額的70%。出口市場包括歐洲、非洲等,其中非洲有一些國家正在逐漸成為我國目標出口茶葉的新興市場。與之相比,作為我國特有的茶葉出口產品—特種茶,依照常理由于其獨特性會在全球市場上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但可以從表中觀察到該類茶葉近兩年出口量和出口額不增反減。雖然可以看到紅茶相比特種茶在出口量方面略高一籌,但形勢依舊嚴峻,可見我國茶葉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等較弱,其增長空間有限。
3.中國茶葉的主要出口市場。我國茶葉的出口地區主要是亞洲、歐洲、非洲和北美洲。此中非洲作為我國最大的茶葉出口市場,2011到2015年它的進口平均數額為15.10萬噸,出口額為3.54億美元,分別占據我國茶葉進口和出口的41.6%和51.6%。亞洲也是我國茶葉主要出口地區,位列第二。北美洲和歐洲作為我國茶葉出口數額較少的地區,約占我國出口量的17.1%,出口額的19%。最后,雖然南美洲和大洋洲在茶葉貿易上有所往來,但由于地域和生活習慣的原因,出口數量和出口額在占比情況下相對于亞洲和非洲比較少。
(二)中國的競爭環境
1.世界茶葉生產狀況。第一,生產總量持續增長。2011年到2015年,全球茶葉總產量呈逐年遞增狀態,5年間茶葉的產量增加76.6萬噸,增長16.05%,年平均增幅達到4.83%,平均年產量達到522.89萬噸。
第二,地域分布差異顯著。能夠生產茶葉的區域比較廣泛,但是主要地區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個中亞洲的茶葉產量一向在五大洲之首,占比為84.5%,可見其遠遠超過了其他幾個大洲的茶葉產量總和。
2.世界茶葉進出口情況及趨勢。茶葉經濟貿易己經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全球的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金額逐年增加。由下圖可以觀察出,以肯尼亞,中國,斯里蘭卡和印度為例,四個國家茶葉出口貿易數額和貿易量每年都在增加。
與世界主要茶葉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亞非兩大洲不同的是,茶葉進口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具體來講,主要的茶葉進口國包括歐盟15國、獨聯體5國、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日本、美國和摩洛哥等國家。
(三)中國茶葉出口的競爭者
論出口量和出口額,肯尼亞第一,中國位于第二,同時斯里蘭卡和中國并列。中國在茶葉市場的的競爭者主要是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印度,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均以紅茶享譽國際。
肯尼亞的紅茶茶湯品質十分高,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飲料,因此茶葉出口量穩步上升。而斯里蘭卡是世界紅茶王國,其中的錫蘭紅茶享譽中外,已經成為當地人經濟來源的重要途徑,由于斯里蘭卡的茶葉品質位居世界第一,其出口價格也一直占據世界首位。紅茶的原產地和工藝又賦予其增值,目前,斯里蘭卡的茶葉強國地位似乎仍無可撼動。
中國出口的茶葉主要以綠茶為主,出口量占世界綠茶貿易量的80%,是世界上第一大綠茶出口國,且綠茶的出口數額逐年遞增,但是我國出口的茶葉大都是原料性的初級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更重要的是,缺乏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出口品牌。不可忽視的是,在國際市場上,雖然我國茶葉的年均產量和出口量大,但茶葉出口均價遠低于斯里蘭卡、肯尼亞、印度等國。
三、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的比較
對每個國家而言,其每年的出口量并不是一成不變,有些會增加,有些會減少。但總體來看,斯里蘭卡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最大,第二是肯尼亞,中國排在第三位。前三個國家的茶葉出口量占了市場份額約60%。相對與這些國家,中國的茶葉出口量比較穩定,全球市場占有率是穩中有漲。
(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比較
分析表(3-2)數據發現,我國的茶葉出口具有的顯示性指數值并不高,最高的指數值僅僅為3.12,遠遠低于其他茶葉出口強國。說明我國茶葉質量處于全球較低水平,甚至低于排名第四的印度。我國通常打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因而獲取市場大多數的茶葉產品都是通過茶葉原材料出口,沒有形成良好的品牌。
(三)貿易競爭力指數比較
分析上表3-3的數據可以得知,近十年我國的茶葉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處在0.9-1,這表示了我國在茶葉出口方面的國際競爭力程度相當,也說明我國的茶葉行業在全球茶葉市場上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
四、影響中國茶葉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
(一)市場環境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的新飲料不斷問世,如果蔬汁飲料等,嚴重沖擊著茶葉產品的推銷,而且大家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問題,迫使我國必須努力發展茶產品的類別,提高名優茶的比重,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精神需求,促使我國對當前茶行業的結構進行改變和升級。
(二)貿易壁壘
當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是現在能夠左右我國茶葉出口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主要通過影響中國茶葉的市場準入來影響我國的茶葉出口,因此也提高了茶葉的生產成本。所以,為了能夠提高出口競爭力,綠色貿易壁壘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質量與安全
除了外在的貿易壁壘,茶葉內在的品質十分重要。現如今,消費者關注的不僅是產品價格,還有產品的質量水平。同種商品價格一樣時,質量越好,則綜合競爭力越大。作為茶葉出口大國,中國的茶葉質量安全與其他茶葉出口國相比較,主要是農藥的過度使用問題,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對茶葉的安全觀念相對薄弱,運用的茶葉生產技術比較落后,致使茶葉中會有部分的農藥殘留,出現農藥超標的情況。
(四)品牌因素
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世界各國企業越來越重視通過品牌、產品包裝、廣告宣傳、產品差異化等非價格手段來贏得主動權。而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除了注意商品的質量狀況,對商品的其他要求也不斷的增強。在商品的質量及價格都一樣的狀況下,顧客肯定會注重好一點的品牌。在顧客對商品的質量不夠了解時,多數會一句品牌和信譽進行購買。
五、提高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貿易國家之一,盡管我國的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已位列世界第二,但也面臨許多問題。若想解決茶葉出口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須從政府、企業、行業協會三個層面入手。
(一)政府層面
1.大力推進和完善產業化。我國很多茶業生產企業難以與國外大市場接軌,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對此,政府需要推出優惠政策為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同時也要制定各項標準來規范化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政府應實施工農一體化經營、大力推進和完善茶業產業化。
2.治理惡性競爭,穩定出口秩序。低價競銷、價格不透明等現象在茶葉出口市場中普遍存在,這種惡性競爭十分不利于茶葉出口的發展。但是我國茶葉出口秩序混亂不應該全歸咎于茶企業,政府的管理不力也有很大原因。而政府作為經濟的宏觀調控者,應從茶葉的出口源頭源頭對整個茶葉行業進行根本性的治理。
(二)行業協會層面
1.搭建茶葉國際經營服務平臺。政府應著重加快組建茶葉行業協會和其他形式的組織,努力搭建國際性的經營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茶葉行業協會的作用,擴大我國茶葉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提高茶葉產業集約化水平,從而應對全球茶葉產業的競爭。在搭建過程中,改進管控能力、提高管控水平,強化行業監督。
2.探索新的服務合作模式,以文化促貿易。在國際市場上加大力度推進原有的工作外,同時加大推廣茶健康和茶文化的力度。在投資、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等方面探索新服務模式。
(三)企業層面
1.強化企業茶葉質量意識。茶葉質量應該是首要保證,嚴禁使用會造成污染嚴重的農藥,減少殘留,也可以和相關部門合作研究相對無傷害的農藥,來保證茶葉的農藥殘留量低于國際標準。另外,提高國內質量檢測標準,著力開發有機茶葉、綠色茶葉以及無公害茶葉,確保生產的茶葉符合國際質量標準。
2.增強品牌意識,培育品牌效應。目前的出口的茶葉多半都是散裝的銷往茶葉貿易強國的原料,有許多缺點。因此,提高名優茶的比重,盡快塑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積極打造國際品牌茶,是當前的迫切任務。由于國內外文化上存在差異,國內知名品牌在國外的推廣過程中要以當地消費者的審美觀念和消費特點對茶產品進行宣傳。
3.發揮“一帶一路”平臺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利用最新推出的“的一帶一路”政策,認真研究全球市場需求,尋求積極轉型。一方面,中國茶企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嘗試到國外建立茶葉基地,勘查各個地區的環境和需求,更有針對性地把握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應該注重提高茶葉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挖掘其更深的價值。就
4.推進跨境電商平臺建設。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越來越成為主流的交易方式,拓展網絡分銷渠道,高度發展物流產業,通過搭建跨境電商平臺,通過“互聯網+茶”來改變目前中國茶的低價出口情況,提升茶葉的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李玉梅.中國茶葉對外貿易動態比較優勢研宄[D].西南大學,2012.
[2]嚴重君.中國茶葉產業國際競爭力研宄[D].湖南農業大學,2012.
[3]丁俊之.世界茶葉出口知多少[J].貴州茶葉,2012 02:1-2.
[4]王蒞橫.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5]謝鴻澤.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2.
[6]黃成云,辜陽平.湖南茶葉出口分析[J].茶葉通訊,2013 03:10-11.
[7]趙小蘭.中國茶葉出口貿易和國際競爭力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5,(11):95-104.
[8]陳莉.湖南省茶葉國際競爭力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0.
[9]許詠梅.中國茶葉市場現狀及運行機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180-188.
[10]張星海,王岳飛等.綠色壁壘與我國茶葉貿易[J].茶葉,2005,31(2):104-106.
[11]李清光.中國茶葉國際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2.
[12]許詠梅.中國茶葉出口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J].世界農業, 2012,01:13-14.
[13]文國華,張運北,楊勇.湖南茶葉出口“十五”回眸[J].茶葉通訊,2012,02:16-18.
[14]楊宏玲,路梅.河北省農產品出口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貿,2014,31:23-24.
[15]齊雅莎.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出口貿易的動態相關性研究——基于金融危機前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出口貿易的VAR 經驗分析[J].經濟師,2011,09:27-28.
[16]芮正茂.江蘇宜城茶葉出口有限公司提升競爭優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
[17]李溪涓.林產品出口貿易風險問題及策略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
[18]呂天劍.人民幣區域化對中國與東盟出口貿易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2.
作者簡介:王浪萍(1995-),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學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