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姣
摘要:教育部公布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說明,對于中小學校來說,切實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鍛煉,有足夠的時間睡眠,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認為不良的教育觀念、繁重的課余學習負擔、學校體育的缺位、不良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環境是導致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保證學生體質,學校和家庭無疑是主陣地。
關鍵詞:體質;安全;家庭;學校
開展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不少的問題。保衛學生的體質,學校和家庭無疑是主陣地。當前,中小學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如何?確保孩子每天鍛煉一小時能否落實?學校和家庭在維護孩子體質方面還需要做哪些工作[1]?
一、學生體質與安全是學校選擇的兩難
一方面是教育部明確要求的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調查表明,居住環境、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青少年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加速了人體機能的退化,體質健康水平也隨之下降。如平時酷愛零食,不愛運動;在網絡時代,青少年更喜歡從網絡獲得信息和快樂,這成為青少年主要的休閑方式,久坐不動的靜態生活習慣逐漸形成。
另一方面是校園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上級部門動不動就對學校安全實行的是一票否決。面對種種不利于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因素,學校的體育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校園安全第一責任人,學校擔心出現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許多學?,F在實行“刀槍入庫”的政策,把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體育器械和活動項目全部擱置。
中國教育學會與衛生分會理事長宋盡賢建議,對于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的安全問題,一方面要盡快出臺《校園安全法》,用法律來理清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安全教育,要在平常的管理中做好、做到位、避免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而不是減少學生鍛煉的時間[2]。
二、考試與鍛煉,每天一小時的博弈
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勢必要削減其他課時,這是大多數學科老師不愿看到的事情,在家長眼里,孩子學習成績才是第一位的,學校重視體育活動就是“不務正業”。現在雖然教育口口聲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但是社會和家長評比一所學校的優劣還是以升學率為準。教師每年的年度考核、職稱評定、工資進升還是少不了各種質量獎、優秀教師獎等等。
三、周末時間的爭奪:輔導班與運動鍛煉
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灼心態和各類輔導班的強勢擠壓下,中小學生在雙休日和假期難有充分的休閑鍛煉時間。即使有時間,還要面對活動場地難覓的困擾?!氨Pl學生體質,每天鍛煉一小時不能理解為只是學校的事情”,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學校體育教研室主任王華倬說,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保障學校辦學條件,為學校提供完善的場地、設施,讓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能夠真正落實;社會各界要盡量為青少年學生提供良好的陽光體育運動環境,拓展社區資源,推動社會體育場地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學生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肩負起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的政策,是經過嚴格的科學測算的。研究表明,對于青少年而言,每天一次或兩次,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運動時每分鐘心跳保持在120次-140次之間,對于促進身心健康有明顯的益處。然而,現實中,還有許多學校不能嚴格執行“每天一小時”的規定。
有的學校,以場地條件不足為由,執行中打折。的確,有的學校,特別是城區學校,場地小,學生多,硬件條件不足,有些學校的場地甚至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同時做廣播操的要求。這是事實,但這不能成為不實施每天一小時鍛煉的理由,場地小有場地小的做法。學校要充分挖掘場地資源,探索出適合本校實際的各種活動項目和教學辦法。
有的學校,以安全責任過重為由,不愿意執行。體育運動本身就有風險,組織全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安全責任更大。對此,要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理解學生體育鍛煉的問題。從落實教育方針來講,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是學校的基本職責,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不能沒有體育。因此,學校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是盡本職,承擔保護學生的安全責任,也不是學校、教師責任之外的工作。從科學研究的結果來看,調查顯示,越是不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越是對學生進行過度保護,學生的體質就越差,遇到危險時自我保護能力就越差,長此以往,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安全問題和傷害。因此,從青少年長遠的健康成長的角度看,每天鍛煉一小時,對學校、對學生都有益。
有的學校,實施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遭到家長反對,學校不敢堅持。對此,要作認真分析,搞清楚家長反對的理由。如果家長認為,每天鍛煉一小時會影響學業,這就要求學校、老師針對孩子的情況,耐心、細致地做家長的思想工作,用科學的知識告訴家長,每天鍛煉一小時不會影響學生學業的道理。這方面工作做到了,相信家長會理解。如果家長認為體育活動組織不合理,運動負荷過大,時間安排不當,等等,這就要從本地、本校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適當安排鍛煉的時間。中國幅員遼闊,地區、氣候差異大,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肯定不能統一時間、同一模式。南方地區氣溫高,大課間活動就要適當提前;北方省區,紫外線過強,要避開陽光直射的時間。事實上,許多學校創新了許多辦法,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鍛煉。如有的學校,下午放學后,開放學校,讓家長帶領孩子在校共同鍛煉半小時。也有些學校鼓勵家長綠色出行,以步行的方式接送學生,即環保又減少交通堵塞,又達到鍛煉的目的[3]。
每天鍛煉一小時,不僅僅是簡單的學生鍛煉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的問題。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發展的希望,要肩負起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任,他們首先要有強健的體魄,“東亞病夫”的帽子我們戴了將近半個世紀,現在國家富裕了,國民生活質量大為改善,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記了居安思危。扎扎實實的開展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在體能上的競爭意識,對增強整個國民的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潞,游建良.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現狀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6(18):131-132.
[2] 許文龍.學校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J].新課程:中學2012,(7).
[3] 張潞,游建良.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現狀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6(18):131-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