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江勝
美國空軍10日罕見地夜間出動B-1B戰略轟炸機前往朝鮮半島,在韓國、日本戰斗機的掩護下,演練模擬發射導彈以威懾朝鮮。近年來,夜戰被美軍當做最有機會發揮技術優勢的場景,面對美國露骨的夜戰武力威脅,朝鮮是否有能力抵御呢?
美日韓夜戰訓練咄咄逼人
韓國《中央日報》12日報道稱,當地時間10月10日晚20時50分,美國空軍的兩架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先與日本自衛隊戰斗機進行聯合演習,再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實施模擬空對地導彈發射演練。隨后,美軍轟炸機在兩架韓國空軍F-15K戰斗機的護航下,橫穿朝鮮半島內陸飛抵韓國西海岸,再次模擬演練空對地導彈發射,并于當晚11時30分飛離朝鮮半島。
美國空軍官方網站也對這次演練的夜間特色大加贊賞。報道稱,參加10日三國聯合夜間訓練的美軍戰機,來自南達科他州埃爾斯沃斯空軍基地第37遠征轟炸機中隊,這也是美日韓第一次夜間聯合演練,目的是提高夜間協作能力和戰術技能。美空軍官員強調,本次演練表明,美國空軍具備同所有盟國隨時隨地“無縫鏈接”的聯合作戰能力。
美國白宮則透露,此次聯合夜訓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親臨白宮戰情室,與國家安全理事會成員深入探討了應對朝鮮進攻和解決朝核威脅的各種軍事可選擇方案。
朝軍夜戰處于劣勢
一名中國專家認為,此次美日韓夜訓既是能力訓練,也帶有一定意義的實戰化指向。美軍認為,“在美國必須勝過潛在敵手的各項技術競賽中,幾乎沒有一項優勢能比夜戰帶來更大的好處”,夜間作戰能充分發揮美軍的技術優勢。
冷戰后,美國所發起的多次局部戰爭都是在夜間打響,從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美軍的戰略空襲、地面進攻等主要行動大都是從夜間開始,兵力調協、物資運輸也都選擇在夜間進行,為奪取戰爭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美國與日韓進行罕見的夜間聯合訓練,很可能在為下一步夜襲朝鮮做實戰準備。
據專家介紹,夜戰首先考驗的是夜間觀測能力。肉眼在月亮和星光環境下,只能發現240米處走動的人員;在純星光下,只能發現70米的人員;如果是無月的陰天,觀察距離更近。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擁有紅外、微光等夜視技術裝備優勢的一方,無疑擁有優勢地位,可以構建對己方極為有利的“單向透明”戰場。
客觀上講,在夜視裝備領域,朝鮮軍隊相比美軍還存在較大差距。財大氣粗的美軍不僅把夜視裝備配備到了每一名士兵,還建立起紅外、熱成像、微光等多種手段、不同距離的觀瞄射擊體系。尤其是戰機等空中平臺,普遍裝備了高性能的夜間指示和瞄準吊艙。
而朝鮮人民軍可以直接投入夜戰的武器裝備屈指可數,通常只有最先進的“先軍”號坦克裝有紅外線夜視裝備,且數量極為有限;朝軍裝備數量較多的薩姆-2、薩姆-3、薩姆-5等防空導彈具有一定的夜戰能力,但探測距離較有限。
另一方面,朝鮮的電力供應問題可能限制了朝軍防空火力的夜間作戰效能。韓國軍方稱,朝軍此前并未對美國轟炸機靠近朝鮮海岸作出回應,顯示“朝鮮防空雷達可能根本沒有啟動”。
防夜襲拼戰法也拼訓練
不過專家介紹說,盡管技術上存在差距,但通過整合現有力量,也能針對夜戰特點做好預先準備。例如首先“藏”好重要目標。利用朝鮮多山的地形,靈活地對重要目標分散布置、降低損失,并實施隱形、變形和遮形偽裝,達到避光、隱形、消聲、靜電、隔熱,隱蔽重要目標位置和防空火力部署。
其次要“晃”過敵方眼睛。再精良的夜視器材,都會受其原理的短板制約。朝鮮可以針對夜視器材特性,綜合采取干擾措施,縮短敵夜視器材的觀察距離,想方設法避過敵方監視。
最后要“防”住敏感時段。美軍認為,凌晨半夜是人類的生理疲憊期,也是麻痹松懈期,因此經常利用對手夜間疏忽發起突襲、防不勝防。朝鮮可以發揮人力優勢,采取多班輪崗、冗余配置的方式,預置防御兵力火力,防止對手乘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