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摘要: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博大精深,容文、史、哲、藝術、美學為一體,是人文素質教育最為契合的載體。茶文化在高校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與健康生活意識、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人文素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通過開展茶文化實驗室建設、優化茶文化課程,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等途徑,實現茶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價值。
關鍵詞:茶文化;人文素質;高校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闡述了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了文化素質教育的定位和內涵,指出當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在人文素質教育”和“提高全體在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當前的高等教育過于強調專業性,忽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導致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缺失,急功近利、沉迷網絡、盲目崇洋等不良風氣蔓延。因此,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都有以茶雅志、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的社會功能。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注入中華茶文化的精髓,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與文化修養,增加職業底蘊,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人文素養教育的內涵
《周易·賁卦》:“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確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
“人文素質是指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各種因素結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也是一個人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總和體現。人文素質的內涵可以理解為由人文科學知識、社會心理、文化修養、人文精神等方面綜合而形成的一個人內在的、穩定的特質,外在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只有那些優秀的、能夠升華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價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1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形成、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近5000的歷史。茶文化內涵厚重,容文、史、哲、藝術、美學為一體,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點,是人文素質教育最為契合的傳播途徑。飲茶為風雅之事,與儒、道相同,都提倡修身養性,但飲茶更貼近生活,于日常之事中,起到教化、引導的作用。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具有感官享受的和精神愉悅的茶事活動,能夠從容的親近茶文化,是提高個人修養,展示自我形象,增強人際交往的平臺。
二、茶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價值
(一)茶文化能夠培養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的茶,源于中國,聞名于世界。歐洲科學家贊譽中國茶葉把西方從酗酒中解救出來,神奇的東方樹葉是東方給予西方的偉大慰藉物。在世界多種語言中,茶字的發音是不用翻譯的,日語、韓語、俄語、葡萄牙語等“茶”字讀音與漢語相同,英語中的“Tea”則是閩南方言中的“茶”的發音。了解了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和對世界的貢獻,可以豐富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大學生對中華燦爛文明的了解,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
(二)茶文化有助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步入大學,是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樹立良好的人生信念對大學生的未來有著深遠的意義。當前,網絡的高度發達,讓大學生更多的了解世界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與消極的生活狀態,比如網絡依賴、目標模糊、焦慮孤獨,甚至自暴自棄等。通過學習茶文化,尤其是對茶文化中茶德思想的了解和感悟,可以靜看一杯茶中茶葉如人生的浮沉,可以從淡淡的茶湯中品悟人生百味,可以內省自修,體驗“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自然與曠達,讓暫時的失意與困惑轉化為向上的動力。
(三)茶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樹立健康生活意識。
審美活動是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大學生通過學習茶文化,可以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茶文化涵蓋了各式的茶藝、各民族的茶俗、茶事禮儀、茶詩、茶畫、香道、音樂、插花等方面的內容,取八方佳器,納五行于一席,選應合四時之茶,各司其職,各盡其美。茶是健康飲品,飲茶可以養生,具有預防疾病、明目提神、益思悅志、消食降脂等功效,所以人們稱108歲為茶壽。大學生通過飲茶,可以減少速食、碳酸飲料和煙酒的危害,改善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意識。
(四)茶文化知識能夠豐富高校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人文素養。
高等教育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習茶文化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結構。茶文化中茶藝,是研究如何泡茶與如何品茗藝術,包含了各種茶類的辨識、沖泡、品飲、用水、茶具的選擇、茶點的搭配、茶桌的禮儀等,這些技藝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來說,具有極強的實用性。以茶藝為載體的中國茶文化涵蓋了人文和審美的文化整體,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和人文素養。
三、茶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實現路徑
(一)建設茶文化實驗室。
茶文化實驗室是茶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是茶文化宣傳和推廣的物質媒介。茶文化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單一的理論教學或者學術講座不能真正的讓學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茶文化的學習需要雅致的茶室環境、獨具匠心的茶席設計、行云流水的沖泡、不同茶類的品鑒,環境與氛圍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而言,至關重要。通過對茶文化實驗室的構建,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實驗室的建設不僅能夠滿足教學、科研和茶事活動的需求,同時,也是高校對外開放進行交流的重要窗口。外界通過高校茶文化實驗室硬件與軟件資源方面的建設,可以了解高校對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從而擴大高校的專業特點和社會影響力。endprint
(二)完善茶文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模式。
隨著茶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相繼開設了茶文化相關課程,也有部分具有師資的高校將茶文化設為公共選修課,但對于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而言,還遠遠不夠。高校應加強對茶文化課程的重視,加強師資力量和實驗室建設,緊隨時代性,創新茶文化課程。高校可以通過開設生活茶藝、茶道美學、茶文化簡史等作為公共選修課,配合商務茶禮、茶事禮儀、茶與健康等專題講座,增強茶文化在高校中的推廣力度。同時,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等專業要相應的增加實習實訓在茶文化課程學習中的比重,組織學生到茶葉市場參觀、到茶館實習等。根據學生專業需求的不同,發掘茶文化教學的不同模式,與現行的課堂教學相適應,充分發揮茶文化教學在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價值。
(三)利用學生社團廣泛開展茶事活動。
高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開展學術、社交、文體活動的主要陣地,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生社團廣泛開展各類茶事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和認同。通過茶藝類社團,可以開展茶會活動,如無我茶會、戶外茶會、節氣茶會等;可以開展各類的競賽項目,如茶席設計大賽、茶藝師技能大賽等;可以開展茶文化主題晚會、茶藝表演、不同茶類的品鑒會等。這樣的社團活動學生參與度高,趣味性強,而且社團文化具有傳承性與創造性,通過社團活動可以增強茶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影響力。在社團的引導下進行茶文化體驗,逐步體現出茶文化在高校學生人文素質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茶文化教育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高校應通過茶文化教育的多種途徑,創新茶文化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茶文化活動,讓學生將茶文化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文素質修養。
注釋:
1.錢源偉.社會素質教育概論.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287。
參考文獻:
[1]雷洋.淺談我國大學教育中的“茶文化熱”[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0,12(1):147-148。
[2]梁富,李玉清.論茶文化與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思考·探索,2016(08):269-270。
[3]朱海燕等.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