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飛速蓬勃發展態勢下,促使當今的電子商務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經濟類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以及農業經濟類型較多,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農村地域內使用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然到來,并為提高我國社會經濟收益已經縮短貧富差距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通過對農村電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新模式進行探析,以期我國農村電商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商;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
在我國的縣域經濟中農村電商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地域經濟體系內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高我國農村經濟效益以及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均具有積極意義。雖然,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日益成熟,但是受農村電商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現狀遠低于發展愿景,并在現實問題的阻礙下無法達成建設目標。為了應對農村電商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農村電商生態圈”在四方聯動構建下已初具雛形,并成為農村電商發展與轉型的助推器,促使電商支農政策得以落實。基于此,為了使當今農村電商得到更好的發展,探析新模式在農村電商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應用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分析當今農村電商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今農村電商發展缺乏專業人才。由于當今農村企業以中小型居多,缺乏吸引專業人才的動力,此外農村電商經營者缺乏人才意識,致使出現人才流失以及培養不當等情況制約電商發展;其次,農村電商存在地域內發展不均衡現象。受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農村地理環境、經濟基礎等條件影響,致使當今農村電商存在發展不均勻的現象,嚴重制約農村電商地域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農村電商促進地域經濟發展
首先,農村電商滿足地域經濟發展需求。雖然,我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積極投入產業轉型,但是當今產業轉型已經表現出產能過剩的消極現象,促使拉動內需與供給成為了可以將我國經濟轉型拉出“深水區”的方式方法,這一點不僅適用于城市,對當今農村經濟發展也同樣適用。農村經濟體系受傳統經濟貿易形勢影響較為嚴重,存在豪放式經營的現況,雖然一定程度上為農村地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但是在可持續發展觀的深入影響下,農村經濟需要抓住當今社會經濟轉型的良好時期,并積極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從而是城鄉經濟差距得以有效縮減,使得我國農村發展更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為促進地域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農村發展電商地域經濟,就是將農村經濟再次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促使經濟在整合后為農村地域內經濟轉型提供新思路,從而使農村趕上國家發展以及經濟轉型的“極速列車”,從而把握機會縮短城鄉貧富差距,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由此可見,農村發展需要電商,地域經濟發展需要電商進行關聯、整合與管理,促使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既可以保住“綠水青山”,也可以收獲“金山銀山”。
其次,農村電商促進地域經濟的新發展。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不僅是對城鄉環境的建設,更是對人的再創造,促使人具有可持續發展動力與思想,從而適應當今農村地域經濟發展需求,并為農村地域發展獻計獻策。例如,我國在一些具有突出特色產業的農村已經落實了淘寶村的電商概念,在電商發展的帶領下,不僅周邊地區有許多城鎮尋求發展構建農村地域貿易經濟發展區,而且吸引力大量投資,為電商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此外地方政府為了使電商相關物流產業得到充分落實,加快了修路建橋的腳步,促使物流渠道得以不斷完善,成為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系統。與此同時,大力發展電商的農村人們的思想意識更為貼近,環境保護能力更高,從而使農村地域內的經濟形式不斷適應當今市場經濟的需求,并逐漸形成了品牌、電商服務平臺等先進事物,從而使得小型農村企業在電商模式下得以豐富經濟形式并提高經濟收益,逐漸在地域經濟發展態勢下吸納周邊經濟支持力量,促使農村企業發展形勢不斷向良好態勢轉變。由此可見,農村電商有利于促進地域經濟的新發展,在不斷轉型、擴大生產的同時,促使地域內經濟得到有效整合與共同發展。
三、在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下農村電商發展新模式--農村電商生態圈
區域經濟涵蓋內容較多且較為復雜,囊口市場經濟各個方面屬于系統性工程,其中產業投入模式與產業組織模式是構成四方聯動農村電商生態圈的基本內容。從當今農村區域經濟的產業鏈發展狀態來看并不支持農村電商的規劃化發展,因此急需創新精神對電商發展模式進行深入探究,促使當今農村電商中阻礙發展問題得以逐步克服,推進農村電商更加全面系統的發展。
為了使當進農村電商得到更好的發展,應先明確阻礙農村電商發展的現實問題,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缺乏電子商務型專業人才。由于當今農村電商出于發展初期階段發展勢頭迅猛,造成電商發展專業人才無法進行良好的銜接的現象,使得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受到阻礙。此外,專業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也受到一定阻礙,在企業與地方政府中均未形成系統性強的專業人才培訓班,使得農村電商在缺乏人才動力的支持下,并無法得到更好的創新與發展;第二,電商形式較為陳舊。受農村經濟、地貌以及經濟體系等客觀因素影響,致使當今農村電商仍然存在信息交流順暢、聚合能力極低、電商產業鏈離散以及電商應用相對單一等消極現象,嚴重影響農村電商的良性發展。在各個區域經濟分崩離析的狀態下,則較為容易出現內耗次層次競爭現象,從而使農村電商經濟發展如同一盤散沙無法起到提高農村地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第三,農村地區發展電商主動性較差。雖然,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下,我國農村地區以意識到發展電商的重要性,但是經銷商、生產者、各級電商企業以及政府卻因缺乏有效引導與有效模式,致使電商發展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在缺乏有效整合以及模式約束下的農村電商在地域內呈現離散的“孤島狀態”,使得電商落實受到阻礙。
所謂“農村電商生態圈”就是指在政府、學習、企業以及農民共同聯動下,共同構建新型農村電商生態圈,在這種新型農村電子商務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中,通過政府引導農民學習并提升電子商務意識,并與企業聯合培養崗位型專業人電商人才,加之高校的合作辦學促使農村電商領域可在人才支持下,不斷提高發展與創新能力。為了使農村電商生態圈可以落到實處,地方政府應結合農村發展需求將地方電商分為管理機制、公共服務平臺、人才培訓平臺以及電商互動平臺等模塊,促使農村電商生態圈系統在各個子系統良性運行支持下,可以實現自我運營、自我供給、自我管理以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得處于電商生態圈內的農村各個區域均可得到協調與發展,從而使我國農村電商平臺運營更加高效。
為了使農村電商生態圈得以有效落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創建農村區域內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在平臺上各個地區內的農村均可第一時間掌握最新信息并實現信息共享,促使農村電商平臺可實現聯動,在服務平臺中及時搜尋需要的材料,此外還可通過構建電子商務平臺管理組織,促使“農、政、學、企”在農村電商生態圈內可各司其職,并做好協調與合作,從而提高農村電商新模式的運營效率,使得四方聯系在公共平臺中的權利與義務得以落實,提高聯系的高效性;二是學校應積極響應新模式對人才的需求,與企業構建校企合作體系,通過教師教學項目課改、學生實踐以及崗位實習等方法,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從而為農村電商生態圈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三是政府應做好服務與支持工作,促使農村電商發展有據可依,可以在政府幫扶下緩解電商發展對企業發展帶來的經濟壓力;四是農民應在電商發展的浪潮中積極投入理解、掌握以及學習電商的過程中,促使良好的電商模式可以在農村擁有發展基礎,從而為推動農村電商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力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當今農村電商得到更好的發展,應在培養專業人才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生態圈理論,促使農村地域經濟得到協調發展,為推動城鎮化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安璐.論農村電商如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1):126-127.
[2]張漢宇.農村電商的現狀及發展思路淺析--以龍巖市永定區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7(3):105-106.
[3]占璐.山西農村電商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9):15-16.
[4]邱瑾.廣東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路徑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5):144-145.
[5]王鋒.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J].農業經濟,2016(7):52-53.
[6]馬小雅.廣西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對策[J].開放導報,2016(5):77-80.
[7]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4):169-171.
作者簡介:侯艷艷,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