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媚
摘要: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主要橋梁。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實現幼兒語言發展的一種主要途徑,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語言習得的關鍵期是在學前期,因此,對學前兒童進行語言教育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關系非常重要。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進行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
一、培養幼兒傾聽能力是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表達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兒自我約束力差,上課坐不??;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以自我為中心,聽不完老師的話,插話問題嚴重;聽不懂老師的提問,對老師提的問題答非所問;或者根本就不去聽,自己玩自己的等等。針對小班幼兒在傾聽方面的特點及問題,加強對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幫助幼兒掌握傾聽技能
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可以邊玩邊聽。我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專門培養幼兒傾聽的游戲,如: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音樂游戲《找小貓》、表演游戲《小兔乖乖》、《下雨的時候》、《拔蘿卜》、傳統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等。這些游戲中的角色都是幼兒熟悉的對象,心中的偶像,而且它們有一個共性,都有一對會聽的耳朵,兒童特色濃,具有趣味性。在游戲中我放慢說話速度,說話口型都稍有夸大。這樣使幼兒不僅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也能看清發音的口型,用長期的聽覺刺激、強化幼兒的傾聽能力。
三、良好的語言氛圍是培養幼兒傾聽行為的關鍵
要讓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老師花費很大的精力。培養小班幼兒的傾聽習慣,教師要努力創造適合幼兒傾聽的氛圍,我每天利用放學前的20分鐘給幼兒安排了定時傾聽活動及固定的各種活動?;顒尤谝魳访?,語言美,文學美,形象美為一體?;顒又凶層變哼叿磸蛢A聽生動、形象的故事,邊看相應的圖畫,如:請幼兒觀看DVD《熊媽媽的生日》《小公雞早早起》等;邊傾聽音樂性質對比很明顯、情節鮮明的音樂,且這種音樂配有生動的故事介紹,如:歌曲《數鴨子》《小蜜蜂》等。作為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幼兒去發現,感受這些美,讓幼兒在美的感受中獲得滿足,不知不覺中學會有意識的傾聽,集中了注意力。
四、與家長聯合起來
眾所周知,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家長的影響,因此,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作為教師要和家長保持良好溝通,多傳授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讓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家長注意日常生活用語語言的規范,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家長也要主動加強與幼兒的溝通,引導他們正確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大力推廣普通話,教師在教學中要講普通話,家長也要有意識地跟孩子說普通話,使幼兒在“講”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
五、通過表演游戲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表演游戲主要是教師組織的,以幫助幼兒理解、使用文學語言、發展幼兒在人面前自然、大方說話為主要目的的游戲。它不是幼兒自發、自娛的,而是教師創編的,有著明確的教育意圖的活動。
隨著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高和課程建設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即可以依據語言教育的目標和不同年齡幼兒語言發展的一般特點選擇現成的語言教學游戲作為教學內容,又可以根據本地區和本班幼兒語言的實際水平自編語言教學游戲,使語言教育更具有針對性。游戲的目的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綜合的,游戲的內容、規則、玩法要明確,使幼兒能在游戲中按照游戲的規則、步驟完成游戲內容,順利的實現語言教學游戲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進行故事表演游戲的時候,要注意游戲的趣味性,因為只有做到有趣,幼兒才能樂玩、愛玩,在游戲中受益。教師還要根據游戲內容的需要準備好教具,使游戲形象、生動,更具有吸引力。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根據不同的意思表達出不同的聲音。如在《小兔乖乖》中說同樣一句話:“快開門!”如果用細柔的聲音較慢的語速及向上的語調說出來,能表達一種甜美、快樂、欣喜的情緒,可體現在兔媽媽的身上;用較粗的音高、較快的語速及向下的語調說出來,表達的是一種粗暴、野蠻、急燥的情緒,具體體現在大灰狼身上。讓孩子們通過模仿游戲親身體驗不同聲音所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通過此類具體、形象的例子,可以逐步使幼兒對聲音表情及正確運用聲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從而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六、使用規范的語言,幫助幼兒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內心感受,發展幼兒語言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進行著互動,其中尤其以與老師之間的言語和非吉語的交流最為頻繁。從只會用簡短的語言回答老師的問題、回應老師發起的談話,到自己學會提問題、主動發起與老師或同伴之間的對話、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從只會模仿老師的言行、按照老師制定的規則被動參加游戲,到創造性地使用語言、通過協商主動改變規則玩游戲等等,這些過程教師的語言起到了示范、指導和鼓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使用規范的語言,幫助幼兒學會正確運用詞匯、語調、語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內心感受。教師的語言要符合“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的規范,做到發音清楚、吐字準確,不使用方言,不念錯字,避免出現將“你要香蕉嗎?”說成“要香蕉不?”、將“這個字念什么?”說成“這個字念啥?”等。要做到不生造詞匯,慎重使用尚不穩定的“新詞”,盡量少使用像“很酷”、“帥呆了”等新詞,表意達情也要讓幼兒聽懂、聽清。
結語
學齡前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此階段,語言既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內容,又是他們進行自我表達和思維的工具。良好的語言教育不僅對幼兒一生語言能力的發展起重要作用,而且對幼兒的認知能力、社會性及情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從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家園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海燕.淺談幼兒教師的語言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J].未來英才,2015,第12期.
[2]張加蓉;盧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