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伴隨“互聯網+”的新浪潮,更多媒體人將目光轉向“互聯網+綜藝”,純網綜藝的概念由此而生。純網綜藝依托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億萬網民為群眾基礎,與傳統電視綜藝節目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線和節目定位,網絡節目盛行已經是大勢所趨。在眾多互聯網自制節目中,一檔由愛奇藝打造的說話達人秀在網絡自制綜藝爭奪戰中成功突圍,引起人們的熱議和廣泛關注,本文就以純網綜藝的杰出代表《奇葩說》節目為例,通過對該欄目的分析,探究純網綜藝節目的成功之道。
關鍵詞:純網綜藝;奇葩說;發展思路
《奇葩說》是由愛奇藝打造的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節目,旨在尋找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作為一檔純網綜藝,《奇葩說》首期節目上線僅半小時便登上微博熱門話題,上線24小時更是點擊量破百萬。節目第一季最終吸引了2.5億次點擊量。第二季于6月26日上線,播放僅過半,點擊量就已突破3.2億次。[3]
一、與眾不同的辯論話題
根據相關數據,目前年齡在15~24歲的年輕人是綜藝節目的主流收看群體。馬東指出,隨時娛樂、隨時表達、隨時生產,是愛奇藝年輕用戶最常見的行為模式。①因此,為他們量身定做的節目必須具備互動分享的傳播特點,而個性、趣味、有爭議的內容也會受到他們的追捧。《奇葩說》以辯論的形式探討年輕人關注的話題,節目組通過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問的數據后臺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業、創業等領域選取網友關注最多的問題,發動網友參與調查,投票選出討論話題。互聯網上投放的問題是否能夠成為節目中的辯題,取決于網友參與這道題的積極程度。而且相對于傳統的綜藝節目,純網綜藝的節目選題相對來說范圍更廣、尺度更大。因此,《奇葩說》的選題可謂是包羅萬象,不僅有類似于“沒有愛了要不要離婚”的情感話題,也有“你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的生活話題。這種多元化的辯題可以吸引不同興趣、愛好的受眾,擴大受眾分布的區域。此外,國內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綜藝節目多是真人秀,說話類節目多為脫口秀、訪談等,以辯論形式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實屬創新。
二、耳目一新的選手嘉賓
《奇葩說》采取“一主持兩導師一嘉賓+雙方辯友”的節目陣容,主持人由央視名嘴馬東擔任,兩季導師分別為蔡康永高曉松、蔡康永金星,所有的辯論選手經由網絡層層選拔,以“好好兒說話”為標準,篩選出一些極具個性的“奇葩”選手。《奇葩說》中的“奇葩”選手不僅有馬薇薇這樣的專業選手,也有肖驍這樣的“蛇精男”,亦有仍在讀書的大學生。每一類選手都代表了他們身后的一批人,他們所發出的聲音與自身經歷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受眾的認同感。不同于其他綜藝節目中千人一面的參與者,《奇葩說》的選手類型更加多元化、自由化,這也是純網綜藝脫離了傳統綜藝教育意義的一大選擇優勢。
三、獨特的受眾參與體驗
《奇葩說》最大的特點在于它充分考慮了受眾的“使用與滿足”需求,不僅選題源于當下的時事熱點,比賽結果也取決于受眾。《奇葩說》每場比賽分為正反兩方,雙方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辯論開始時,場上100位觀眾進行初次投票,辯論結束后,場上觀眾再次投票。比賽結果由觀眾投票數量決定,在比賽進行時,觀眾也可隨時改變投票意向。不同于正統的辯論形式,《奇葩說》辯論的輸贏完全由受眾決定,而且不需要考慮辯論技巧,只需要思考哪一邊的發言更觸動內心,這符合了當前青少年受眾不拘一格、隨性的心理基礎。這一新穎的比賽形式大大增加了受眾的參與感,強化了受眾對于該節目的黏性。此外,《奇葩說》用辯論的形式和戲謔的說話內容,將受眾引入有關倫理、秩序的核心命題之中,不僅符合了年輕一代拒絕虛妄、說教的獨特話語風格,也以其獨特的價值內涵引起了受眾的反思。[4]這還體現出主持人馬東對于節目的愿景:“希望這檔節目能夠傳達年輕人的語言方式、內心世界和價值主張,并通過娛樂的形式來傳遞價值,沉淀文化。”這種節目形式暗合了受眾有關價值的追求,增加了受眾對于節目的喜愛。
四、多元價值觀的傳遞
《奇葩說》打破了以往脫口秀節目“粗制濫造”的刻板印象,該節目創新性地將辯論賽的模式融入其中,這在中國脫口秀節目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奇葩說》以奇葩之名為“奇葩”正名,在節目中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傳遞奇葩的觀點。每個辯手都希望用自己所陳述的獨特的觀點和個性化的表達去說服評委和觀眾,并且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該節目在形式上看上去是娛樂的,但實際上是一個有內涵的節目,一個傳遞正能量,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的節目。馬東說過:“他們傳遞的理念也好,價值觀也好,就是倡導大家做一個正直的人,有一顆善良的心,勇于去擁抱新知。”他希望通過節目去傳遞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觀念、精神世界,讓更多青年人從這些年輕的辯論手的辯論中收獲些許感悟。
五、多管齊下的宣傳渠道
1.線上宣傳。愛奇藝著重推廣節目前期的預告片、幕后花絮、驚天爆料等,實質是吸引網友眼球,前期達到了很好的宣傳和預熱效果。節目組還在新浪微博申請了《奇葩說》的官方微博,定期發布節目的看點、導師的小趣聞、制作了選手的動畫和海報,通過粉絲的轉發大面積地擴散。而且節目組也經常制造微博熱議話題,與網友頻繁互動。百度貼吧、明星衍生品等宣傳方式也被應用其中。通過有影響力的明星導師轉發也能為節目助力。
2.線下宣傳。《奇葩說》團隊多次到大眾中召開發布會,馬東、蔡康永、高曉松,主持人導師團隊也親臨現場。為了體現節目個性,在服裝打扮上也用了不少心思。“奇葩”選手也在自己的圈子內進行不同規模的宣傳,引發熱議。
3.多維立體互動宣傳。《奇葩說》采用了“彈幕”新方式,更大程度上增加了節目的交互性、實時性,互聯網的個性體現得更加明顯,更加淋漓盡致。發表的評論可以直接體現在屏幕上,充分抓住了年輕受眾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突出自我的心理特點,很好地體現了“人人都參與”的節目宗旨,使節目本身更親民,更接地氣,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宣傳了節目的形象和特點。
作者簡介
宗宸(1992-),女,山東棗莊人,聊城大學文學院2015級廣播電視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新媒體。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文學院2015級廣播電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