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東 孫穎
摘 要:新的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引領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同時,新的發展理念立足于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發展不平衡、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等問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布局的支撐,進一步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拓展了治國理政的新內容,彰顯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關鍵詞:新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為了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切實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難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的發展理念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導方針。
一、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內容
1.創新發展是引領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
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面對著國內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日益強烈的國際競爭趨勢,能否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關系到我國能否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建議》提出要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們不只要推進科技創新,還要不斷深化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創新發展理念的提出著力解決了發展的動力問題。
2.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的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的發展仍然是不均衡、不協調的。城鄉發展差距大是我國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協調發展理念的提出重在促進城鄉區域發展,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正如木桶效應一般,我們的發展是要不斷完善短板,我們要建設一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文明型大國,我們要在改革攻堅時期,滿足經濟發展中的現實訴求。
3.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給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遭受破壞,使我們逐步開始重視對生態系統的保護。我們把生態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當中,為推進美麗中國的建設,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綠色發展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的理論支撐。
4.開放發展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愿意任何國家來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為世界貢獻一份中國力量。我們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合作共贏的開放戰略。開放發展理念的提出不單單局限于以前的引進來,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文化正積極的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唱響中國聲音。我們順應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同時,構建了廣泛的利益共用體,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了周邊國家發展。我們成立的亞洲基礎投資銀行,標志著我國正式轉變為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塑造者,我們的對外開放達到了新的水平。
5.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從共同富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到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心系人民群眾,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不僅是將改革發展的蛋糕做大,還要兼顧發展成果的享有問題。收入差距大、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資源不均等都是把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共享發展得以實現的保障,我們要在不斷補齊社會發展短板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民在共建共享中的獲得感,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二、新理念與黨的建設
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對社會發展有指導性作用,同時對破解黨在執政過程中的難題、新時期如何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也有著促進作用。
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黨的理論不斷創新,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起來,總結新的發展規律,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同時創新發展推進創新黨的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黨的執政方式。比如網絡問政,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將百姓關心的問題公開化、透明化,提高群眾滿意度;協調發展理念推動黨的建設與領導工作、內部工作的相互協調。比如推進城鄉一體化,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協調,進程才得以加快;對于黨的建設來說,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注重建設風清氣正的黨內風氣、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也使我們的黨贏得了更加廣泛的民眾擁護和支持;開放發展理念要求黨以開放的眼光看發展,我們要積極吸收其他國家的好經驗好做法,立足國情,切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我們倡導多黨合作,相互監督、肝膽相照,同時也要互相借鑒,共同發展;共享發展理念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需要,共產黨是為人民謀福利的政黨,正因為其沒有私利,才能全面貫徹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三、新理念的意義
新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致力于破解社會發展難題,是對過去的經驗總結,也是發展的現實反映。首先,新理念恰恰體現了社會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生產方式處于轉型中,我們的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其次,新理念符合人民歲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的發展旨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人民期待優質的教育、全面的發展、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環境,只有堅持新的發展理念,發展才有據可依;最后,新理念能夠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改革攻堅階段,破除固有的利益機制,沖破生產力的束縛,在于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優化發展結構、增強發展動力、化解社會矛盾,補齊發展短板。
作者簡介
孫穎(1992-),女,漢族,吉林長春市人,法學碩士,單位: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