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妮
摘 要:為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越來越多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在課堂上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教案的靈活設計順利開展語文教學計劃,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全面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本文結合《孔乙已》這一課程,主要深入研究“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語文課堂;孔乙已課程;實踐
初中語文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同時采取有效方式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新信息、新知識的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正是指教師以學案為教學載體,把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學習當作主體,對學生加以點撥、指導,實現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教學手段[1]。
由此可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能真正將教與學的優化結合,既能同時滿足師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又能全面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體現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實踐
從組織內容上分析,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可歸納成五步教學法,即組織教學、復習過渡、內容講授、知識鞏固和加強練習。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則是師生互動“教學合一”的教學方式,教師以“學案”來“導”學、以“導”促“學”[2]。下面綜合本人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孔乙己》一課來深入分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實踐,以作參考。
一、結合教材,設計學案
《孔乙己》一課主要表達出當時封建社會末期下層知識分子遭遇的悲哀,而對于學生目前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知識水平特點,為更好突出這一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學案時查找了大量資料,對教材內容及新課標教學目標作出深入分析,主動設疑,通過合理的問題情境創設,如提出問題:在封建時代,有錢人一般穿什么樣的衣服?貧苦大眾又是穿什么樣的衣服?讓學生從時代背景去了解該課文的創作初衷,并且注重教材內容和設疑內容的層次性和梯度,根據學生整體水平和差異設計教學課時,對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有重要意義[3]。
二、編制學案,明確目標
學案的合理編制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由于《孔乙己》這篇課文深度大、難點多,因此我在課前先將我做的學案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分發下去,讓學生提前預習,自行理解課文表達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
如學前教案上,我列明:①教學目標:深入理解課文塑造“孔乙己”這一鮮明形象所揭示的社會意義;掌握課文采用人物描寫的手法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了解課文對環境描寫的手法和作用;②課文重點:通過課文內容的表達理解當時封建社會的社會環境;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③課文難點:如何通過作者描寫任務所處的社會環境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此外,我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引入課文背景,讓學生觀看視頻、圖片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三、據案學習,引導探究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前后桌六人為一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形式據案自學,讓學生針對疑惑問題及時討論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就《孔乙己》一課,我先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輪流誦讀每一個課文段,讓學生畫出讀不準的字音或難以理解的詞匯,誦讀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再鼓勵同學嘗試將小說情節用自己的話講解給別的同學聽;接著,我會引導學生開展組間交流,讓他們針對我的問題共同探討答案,如我讓學生找出小說中描寫孔乙己的詞句,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點,有的同學根據“皺紋間常夾些傷痕”推斷孔乙己在生活中飽受磨難,經常被欺凌侮辱;有的同學根據“青白臉色”、“衣衫又臟又破”推斷孔乙己營養不良、家境貧困但又懶惰,不求上進;有的同學根據“滿口之乎者也”推斷孔乙己愛賣弄學問,熱衷功名……然后我再對他們的所述內容進行補充指導,強化教學質量。
四、科學總結,提升評價
除了重視學案的科學設計,我還十分注重教學總結和評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知識內容的關系,強化學生知識網絡架構的系統化、結構化,引導學生查補知識缺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思維。如在《孔乙己》一課中,本人在四個學時的課堂教學后,對本文作出深入分析,逐步引導學生一同歸納中心思想:文章主要通過一系列的人物、語言、動作描寫去突出孔乙己的悲慘一生,深刻反映了封建思想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另一方面,文章還赤裸裸地揭示出當時封建社會的不良風氣,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消極情況,側面反映出封建社會的腐朽不堪。
做好教學總結,我還注重對學生探究學習、互助合作的學習質量進行合理評價。對協作良好、分工明確、積極探究的小組給予一定的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引導學生自主對知識提高升華,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事實上,“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能有效轉變傳統的語文滿堂灌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從根本上緩解了課堂上教與學的矛盾。利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師生間友好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能充分體現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引導作用,因此,我們都應積極推廣“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榕. 淺論“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 理論經緯. 2014(03):13—15
[2]許亞冰. 中學語文學案導學的實踐研究[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03)
[3]楊文. 淺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雜志. 2011(06):87+151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馬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