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瑤
摘 要: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與提升對于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要開展多種形式教育,全面滲透幼兒自我服務教育力;要加強家園合作,充分發揮家庭在提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中的作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將會使幼兒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實。
關鍵詞: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
何謂自我服務能力?自我服務能力是指自己料理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這是每個人能夠獨立在社會上生活的基本的能力。而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則是指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如吃飯、穿衣、洗手、大小便等。相關研究表明:幼兒期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立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幼兒,接受能力強,行為可塑性大,心理和生理的發展已經為獨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提供了可能性。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幼兒自信心、責任感的樹立及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的提高,對幼兒未來生活及身心健康發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抓住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實施與幼兒發展相適應的自我服務能力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近幾年的有關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研究文獻中,涉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調查與思考、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途徑、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現狀等。筆者經過閱讀與分析發現,在近五年,關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研究文章甚少,只有近一百篇左右,關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數??梢?,關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研究基礎還相當薄弱,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問題應該引起更多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關注。
在已有的關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研究文獻中,作者研究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途徑、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現狀、幼兒自我服務能力不足的原因等。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途徑的相關研究文獻中,作者大多談幼兒園該怎樣去做,很少談及家長應該怎么做,家庭教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我認為忽視家長的作用是已有研究的不足之一。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現狀的研究中,大多談及幼兒生理上的自我服務能力的現狀,而較少談及幼兒心理上的自我服務意識,這一點也是我認為的已有研究的不足之一。還有一點不足的是,大多數相關研究只談及幼兒的生活自我服務能力,而忽視了幼兒的學習自我服務能力。由此看來,關于有我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研究是有待深入的。
一、影響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發展的因素
(一)從幼兒角度看
從幼兒生理角度看,3~6歲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之際,各方面機能還不完善,特別是小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動作協調性差,給幼兒的生活自立帶來了困難。從幼兒心理角度看,幼兒期感性認識占主要地位,理性認識才剛剛發展,因而自理意識未達到自覺的程度。
(二)從家長角度看
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現狀使家長往往特別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知識教育,而忽視對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殊不知,3~6歲是幼兒各方面能力和各種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三)從教師角度看
從幼兒教育現狀來看,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革新,教師的觀念和行為也在不斷改變,但仍然沒有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放到核心位置。
二、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幼兒自我服務意識
1.營造良好的幼兒園環境
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場所之一,幼兒園環境建設要突出幼兒自我服務教育,激發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具體來說,幼兒園環境建設主要措施包括校園、班級文化建設、教師言傳身教、自我服務時機創設等。校園、班級文化建設要滲透幼兒自我服務教育,在校園宣傳欄、教室、幼兒休息室等張貼幼兒自我服務的圖畫,強化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也可以借助圖畫對幼兒進行自我服務技能教育。幼兒普遍存在從師心理,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有利教育時機,以身作則,積極參與班級勞動,如與幼兒一同打掃班級,參與午餐服務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時機對激發幼兒自我服務意識也很重要,在保證幼兒人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師要盡量將幼兒自我服務所需要的物品擺在顯眼易取處,如就餐時將器具擺在幼兒面前,勞動時將勞動工具放在幼兒身旁,激發幼兒自我服務意識。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提升幼兒自我服務技能
家庭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家長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自我服務的機會,例如在為幼兒選擇讀物時要適當安排一些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圖畫書,強化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家長也可以言傳身教,通過指導,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務技能,如洗碗、洗毛巾、疊被子、收拾玩具等,幫助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在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時,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幼兒初學做不好就放棄。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勞動不僅能提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而且能夠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增進親情,提升幼兒家庭責任感。
(二)運用激勵手段,激發幼兒自我服務愿望
1.合理運用激勵性語言
幼兒的生理、心理都很稚嫩,他們的依賴性都很強,對于自己的行為評價大部分取決于外在評價,尤其是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性語言,引導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幼兒在自我服務能力提升活動中的閃光點,肯定幼兒表現,讓幼兒獲得成就感。教師要注意提升幼兒的價值意識,引導幼兒增強集體榮譽感,將幼兒自我服務意識與集體榮譽集合起來,拓展幼兒自我服務的領域。
2.引導幼兒自我賞識
幼兒自我賞識意識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強化幼兒自我意識。教師要積極開展幼兒自我賞識教育,如定期開展自我服務成果交流、展示活動,讓幼兒欣賞自我成果,并進行經驗介紹,激發幼兒的自我成就感,從而熱愛勞動,提升自我服務能力。
三、幼兒自我能力的培養是幼兒良好品質培養的關鍵
(一)家長要認識孩子自立能力和勞動的價值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幫助大人擦桌子、擦地板,讓孩子學習系鞋帶、穿衣服等,在這些簡單的勞動中既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和思維敏捷性,又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在生活技能的習得中,更是對幼兒良好品質的培養途徑,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思想,吃苦耐勞的精神、自主自強的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這些思想品質會遷移到孩子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當中,對其一生成長都頗有益處。
(二)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幼兒的精細動作還沒發育完全,在穿脫衣服、收拾玩具時,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有時孩子因為做不好而放棄,家長們也會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也有的家長性子急,干脆越皰代俎,這樣會失去培養的效果。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指導,鼓勵孩子堅持做事。當孩子完成任務時給予肯定和獎勵,強化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鼓勵孩子盡量延遲堅持的,鍛煉意志品質,也感受成功的喜悅,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也學會珍惜和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促進其獨立性的初步形成,培養不屈不撓的良好品質。
(三)尊重孩子的自我勞動意識,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3~6歲幼兒還沒完全具備生活能力,不能滿足自己獨立生活的需要,對父母或其他成人依賴性較強,但此時已萌發了獨立自主意識,干什么都要自己來。對生活對社會充滿好奇的孩子們,在嘗試自我服務時,還笨手笨腳,幫大人干活也往往“幫倒忙”,但是這種獨立意識是彌足珍貴的,成年人一定要予以重視、鼓勵和支持,切不可壓制孩子的獨立愿望,那樣可能會導致孩子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處事消極、自卑的人。家長和老師要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完整”的人,給予更多的扶持和鼓勵,孩子心中“我能行”的感覺尤為重要,有助于孩子從小樹立自信心,也是孩子一生快樂自信成長的原動力。
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追求好的習慣。”學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對幼兒自我能力服務的培養就是一塊重要的基石。要把幼兒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適應時代的要求,家長和老師就必須注重多方面的培養,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態度,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促進幼兒良好品質和習慣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將讓孩子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馮姍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路徑[J].科教導刊,2014(11).
[2]鄭曄.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探究[J].科教導刊,2014(12).
[3]陳堅瓊.淺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與策略[J].讀寫算,2015(10).
[4]李云艷.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初探[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5).
[5]蔣春嶺.如何培養3-6歲幼兒服務能力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8).
[6]李曉敏.淺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有效策略[J].求知導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