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金 恒
產業化住宅在中小城市的推廣及應用對策研究
◎王 星 金 恒
針對建筑產業化在中小城市的推廣問題,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討論推廣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對應之策,為在中小城市更好地推廣產業化住宅提供參考。
產業化 中小城市 可行性
近年來,建筑產業化在我國取得了飛速發展,建筑產業核心區域以北京、上海為中心,次核心區域是以沈陽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和深圳、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其余省會城市初步具備了形成產業化規模的條件,但很多經濟不發達的中小城市也迎來了這一生產方式變革的浪潮,面臨著資金、人才、地理條件的先天不足,中小城市應該如何在產業化改革中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現場施工存在生產連續性差、技術集成化水平低、生產機械化水平低、現場施工管理混亂、工人技能和素質低等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生產方式的落后。主要集中在質量、效率、效益、資源、環境等方面。在此背景下,建筑產業化應運而生。建筑產業化是指生產過程的連續化、生產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過程的集成化、工程的高度組織化、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技術與管理的一體化。目前,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城市產業化推進研究較少,本文針對在中小城市推廣住宅產業化進行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分析。
(一)優勢分析
1.中小城市宏觀經濟比較樂觀。我國中小城市數目已達2160個,56%的地級以上城市為中小城市。常駐人口在100萬以下的都歸屬為中小城市,除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多數地級以上城市都是中小城市。隨著大城市在人口、用地、行業競爭不斷的加劇,中小城市的建筑業發展前景非常可觀。據2016年不完全統計,一些中西部地區如貴州、山西、云南總產值分別實現了21.5%、34%、89%的增長,中西部產值總計增長了17.8%,而包括北上廣在內的東部地區增長僅為2.6%,這說明中西部許多欠發達的城市的增長空間是巨大的。
2.有利于形成區域產業化。產業化住宅的產業鏈長,能帶動城市里其他產業的經濟,從而實現城市的經濟增長。通過原材料采購-構配件生產-物流-設計-施工-質量監督-物業管理等一系列組織機構協同合作,整合了房地產、建筑、建材、機械、裝飾裝修、電子、物流等諸多領域,讓各方企業都參與進來。如由于經濟的限制,A城市的構配件生產企業并不能生產出客戶需要的所有產品,但B城市能生產A所需要的產品,遇到這種情況時可由政府或者大型的房地產企業牽頭形成資源整合、互取所需,這種區域化的產業聯盟解決了目前產能過剩的問題。
3.避免短命建筑。在設計上具有前瞻性,如經濟型,以最低的費用打造符合當時人們的收入水平、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建筑;環保型,運用環保材料,減少濕作業等能有效降低施工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符合可持續建筑理念;施工方面的材料及結構質量能得到保障,主體都是預裝件,與現場澆筑相比,在強度、耐久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
4.成本降低。產業化住宅主要采用裝配式施工方式,人工費、措施費以及裝飾材料費可以得到大幅度節約,主體部分人工費可節約8%-10%,裝飾部分人工費可節約80%-90%,主要是因為裝配式由機械代替現場人工作業,從而大幅度減少人工費;措施費節約50%左右,主要是因為材料回收率較高;裝飾材料費節約70%-80%,主要是因為預制構件將裝飾部分包含進去,節省了裝飾材料。
5.拉動就業增長。目前,我國建筑業勞動力老齡化比較嚴重,40歲以下的年輕勞動力相對較少,產業化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必將吸引相當一部分年輕勞動力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就業,年輕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加之我國今后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的政策有利于農民工落戶、子女教育、醫療、住房保障,這必然有利于農民工在中小城市落戶就業,進而有利于中小城市的發展。
(二)劣勢分析
1.設計施工信息流程受到阻礙。在施工中,施工方與供應方是分開運作的,如果供應方與施工方不能有效的交流協調,那么就會出現安裝尺寸偏差等問題。
2.成本難以控制。目前,由于產業化住宅較少,還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成本偏高。然而現行的2013版《建筑工程定額》主要針對的是傳統建筑編制,并沒有對應的構件設計研發費用以及部品、構件清單項目,不利于產業化體系推廣。
3.中小城市產業化認知度低。目前,我國國內對于產業化住宅部品的了解度低收入者為最少,中等收入者次之,高收入者為最高。
4.經濟限制,不利于傳統建筑業轉型。一方面中小城市的政府經濟預算有限,多數依靠傳統企業自身實力,而在這些城市里中小企業占多數,由于這些企業的組織架構老舊、經營方式傳統、資金預算有限,因此很難順利轉型;另一方面轉型需要政府、企業、銀行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的問題是資金不足,而銀行主要著眼于大型企業,忽視了中小型建筑企業,這些因素不利于對中小型傳統建筑企業轉型。
(三)機會分析
1.新常態下城鎮化加快步伐,產業化順應潮流。經濟新常態發展模式下要求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與城鎮化進行良性互動。也就是說,產業化要以城鎮化為載體,產業化的過程也是城鎮化的過程,二者的互動才能實現良性發展。隨著我國的城鎮化快速發展,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城鎮化仍將保持0.8-1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新區和郊區的建設給予了房地產開發企業大量的商機,這有利于產業化住宅的推廣,從而促進本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2.人均儲備較合理,購房需求呈上升態勢。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先后頒布了《930新政》和《330新政》,并六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四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降低了公民購買第二套房的首付,貸款成本明顯降低。另外,中小城市的人均投資和收入比能反映出中小城市未來的投資潛力。有很多城市人均收入很可觀,但由于城市經濟的局限導致人均支出較低,反映了這些城市的居民人均存款可能較多,而且有較強的房產投資欲望。一線城市人均GDP多為8000美元以上,房地產發展已較為平緩,而這些中小城市GDP多為4000-8000美元,因此產業化住宅會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
(四)威脅分析
1.設計標準的缺失。目前的設計標準太少,導致產業化住宅在多樣性上比較單一,但由于在國內應用較少,因此出臺產業化住宅標準短時間內難以實現。
2.政府支持少。房地產企業,構配件制作企業目前大多在持觀望態度,政府缺乏激勵制度,缺乏相應政策來鼓勵扶持各方參與進來。
3.項目各方的驅動力不足。項目的各方參與者包括業主、承包商、設計單位、材料供應商、構配件制作商、物業管理等其中需要業主的積極參與,業主對于住宅模式的選用是有決定性的,只有業主明確的對產業化住宅有需求,才能形成產業化,但目前由于資金或者時間的限制,導致業主的驅動力不足,從而阻礙了進一步推廣。
4.城市發展過快與土地穩定性的沖突。我國處于快速城鎮化的時期,人口、土地、經濟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產業化住宅建成后,一旦遇到規劃變更或者土地拆遷,違背了產業化住宅的初衷,這就需要協調好發展與規劃的矛盾。

表1 SWOT分析矩陣
(一)完善產業化住宅的設計施工標準
加快制定有關標準和規范,針對各部件以及地區氣候環境的差異,制作有針對性的方案,如氣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在構件生產階段要求保溫在生產預制混凝土外墻構件的過程中完成。
(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給予特權給地方企業,在融資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對這些企業提供創新和環保補貼,扶持其成長;積極的調動社會資本的參與,如金融機構或基金,融資平臺等;政府不能只以鼓勵為主,應實施操作性強的聯動機制,地方政府應組建統籌機構,各部門聯動起來,內部意見統一,外部才能更高效的服務于當地企業。
(三)控制成本
要加快新定額的編制,只有在有準確的計價規則下,企業才能準確核算并控制成本;合理的采用新產品新技術,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因為企業也要把研發成本考慮進去,既要考慮技術的成熟度,也要考慮企業的經濟水平。新技術可以循序漸進的開展,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調整研發策略。
中小城市數量眾多,經濟特點各不相同。在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的背景下,建筑產業區域一體化是一種趨勢,以北上廣深為核心區域,輻射周邊數百座中小城市,以大城市的資源推動小城市的發展,同時中小城市也要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建筑產業經濟,要做到面面俱到,循序漸進的推廣產業化住宅。
(作者單位:沈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司 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