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雨晴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語文教育的模式已經越來越傳統和落后。教育本身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而存在的,但就目前看來,不管是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語文教育,都不能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因而,在處理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時,一定要以最科學的態度去對待。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 語文教育 關系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156-02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要想使語文教育與新時代的背景相承接。就一定要處理好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系。實現它們的對接。要把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本篇文章先闡述語文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向大家介紹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特性。深度剖析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在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努力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實現二者的對接。
一、進行語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語文教育能夠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給他們提供交際的有效方法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最重要工具,也是人類所獨有的特性,有了它就可以區分出人和動物。語言作為最基本的交際工具,那么人類掌握語言的基本方法也就非常必要了。其中語文教育最注重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掌握運用語言的方法。有些人認為,人們可以在脫離語文教育的條件下使用漢語去交流。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語文教育不只是能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交際,此外它還能夠提供給學生使用漢語的方法。能夠教會他們在不同的場合下運用不同的漢語技能。這對于學生而言是可以增強他們的交際技能的。
(二)語文教育能夠擴展學生的思維
眾所周知,和他人進行溝通就是將自己的心中所想用語言給表達出來。所以,當人與人進行交流的時候,有時候會一邊思索一邊用語言表達。有時候則會先將要說的話組織一下再表達。這就能夠看出,讓學生學會使用漢語的方法會幫助學生擴展他們的思維。但是如果說話的人連自己的語言都組織不好的話,自然不會說出有條理性的話語,也就沒法正常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與他人進行交流。因而,在進行語文教育的時候。教師會多加注意學生的思維培養方面,以便他們能夠學會溝通的基本技能。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具有的特性
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時候,有兩個最基本的目標。第一個就是要展現人文的精神氣質和面貌,第二個就是要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養。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要注重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要明白其中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習的內容,尤其是要承接好國內和國外的優秀文化。如果用專業知識去分析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之間的關系,就能夠發現漢語言文學教育重視的還是從教育專業性角度對漢語言文學教育進行分析,與語文教育相對比。漢語言文學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很多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學生都在從事著文秘、文案等職業,這些職業都是人文性比較強的。然而隨著現如今市場競爭越來越強烈,人才越來越多,就業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在這樣的情形下,教育就要重點培養能力的實用性。這也是適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標的。
三、在處理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之間關系時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不能指出具體的內容
語文教育可謂是被普遍應用的,因為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階段,它都是重點教學內容。而等到了大學,凡是涉及文科的課程也都會有關于語文的課程:而漢語言文學教育則不同,并不是所有文科專業都會開設,雖然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小問題出現。語文教育是學生最開始接觸到的一種教育模式,而且它會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而隨時更新著,整個語文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一點一滴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漢語言文學教育則不是如此。它是一定要等到學生在學習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之后才能夠讓學生學習,因而其教育是沒有針對性的。因而。教師首先就要先了解學生的情況,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也就能夠自然地推進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發展進程。
(二)漢語言文學在實踐上缺少具體可行的步驟
漢語言文學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專業能力。然而。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實踐上沒有具體可行的步驟。雖然很多學生了解了一定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和手段。但是卻沒辦法將其運用到實踐,這就足以證明,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是缺少實踐性的。
四、處理好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二者之間的對接問題
(一)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育就是讓學生擁有最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從而成為為社會貢獻出自己力量的優秀人才。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在本質上都屬于教育領域,因而它們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生存,從而增強他們的綜合實力,能夠順應環境而發展自身。但是它們雖都同屬于教育類型的一種,卻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從整體來說,它們之間是既有差異又有相同點。為什么這么說,是因為漢語言文學教育是存在于語文教育之中的。因而它們之間有相似的地方。譬如,它們在教學內容上就有交叉的地方,在教學理念和方式上也有相似之處。因而它們之間是有著很多的關聯性的。所以在處理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的問題時,一定要注重它們之間的相似處,深切把握學生的發展潛能,增強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除此之外,它們二者在培養學生的發展方向上也是有相通之處的。因為無論是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語文教育。都會重視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因而若是希望二者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實現對接,就一定要注意兩點問題。第一就是要總結和分析語文教育的實踐經驗。增強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這方面的發展性和關注度,開設相應的實踐課程。從而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第二就是要為二者設置共同的任務和目標。
(二)要把握和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等先進科技也成為大勢所趨。而當前大熱的遠程教學模式也慢慢開始受歡迎。無論是對于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語文教育而言,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都是很突出的,這樣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就找到了能夠對接的相通之處。語文教育應該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今,在很多的小學中,都會應用到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先進的設備將漢語言文學教育滲透于語文教育中去。以避免漢語言文學教育斷層問題的發生。endprint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
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相似點的,譬如教學目標、教學觀還有教學方式等。其中最鮮明的就是都具有人文主義情懷。因為不管是二者中的哪一個,都會注重對人文情懷的培養。因為它們兩個都是與文學教育掛鉤的。此外,文學教育最重視的是思想的引導。因而,在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的時候,第一,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不能單純說成是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它其實是培養學生素養、提升學生品格的一個過程。因而,在進行教育時一定要注重對他們情感的引導,努力培養他們的人文情懷。第二就是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也有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針對性指導。此外,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也是將中國的文化向學生傳遞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
五、要努力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的對接
(一)要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突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文化的把握也就是對思想進行把握,而語文教育本身就有承接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能,是對我國優秀文化及遺產的傳播與繼承。因而一定要重視思想教育的作用,要深切把握學生的思想,并努力提升他們的思想層次。向學生傳遞知識就是給他們傳遞思想的過程。然而,我國在進行語文教育的時候。對基礎知識方面的教育有些過于重視,從而就忽視了思想的作用,結果就使得學生能夠基本掌握語文知識,但是卻對中國的文化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就會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冷落和質疑。因而,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想。此外還要隨時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并在學生發生問題的時候及時地處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除了要向學生講解基礎的語文知識外,一定還要向其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另外,教師的言行和思想對于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因而,教師首先要擁有正確的三觀。這樣他們才會對學生作出正確的引導。而漢語言文學教育能夠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然而,漢語言文學教育仍然處于傳遞知識的準備階段,仍然沒有關注到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師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之前。應該統一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教育方法的借鑒與融合
上面已經說過了,語文教育是一個較為完備的教育過程,它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和要求。因而,在處于不同的教育階段的時候。就要根據學生發展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這一點上也應該向語文教育學習。應該給教育分層,然后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會教育出具有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的優秀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提高我國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整體水平。當然,不管是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語文教育。對于它們還是要循序漸進,因為無論什么事都是由淺入深的。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基礎性的知識,然后慢慢增加學習的強度。中國文化本來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因而教師不可能一下就將這些知識教授給學生。需要一個緩沖過程,不能讓學生產生巨大的落差。
(三)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基本的技巧,要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這些技巧也就是教師要能夠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了解他們的接受能力,然后在教授的過程中采取適應學生基本情況的教授方式,從而增強教學的效率。這樣做實際上也是觀察學生學習動向的一個過程。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有效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是有相似的地方的,但是在實現二者對接的過程中一定要講求合理的技巧,努力把握好實踐的過程,處理好二者的對接問題。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