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劉海濤 陳曉軍
摘 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和職業教育機制改革的背景下,“互聯網+現代學徒制”呈現燎原之勢受到政府、企業、學校以及學生的廣泛關注。教學實踐基地是職業學校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進一步完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至關重要。本文從現代學徒制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項目出發,提出基于互聯網新技術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方案,并對具體實施過程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為職業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現代學徒制;教學實踐基地;電氣自動化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0.220
0 引言
“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教育”、“互聯網+現代學徒制”等概念不斷被提出來,而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必然是實踐型人才,因此,教學過程務必緊緊圍繞實際生產需要和實踐操作技能需要。現代學徒制就是順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而提出的一種校企合作的教育新模式,該模式下的教學實踐環節不僅僅局限在學校,開始轉向企業,部分課程根據崗位需要在企業開展,對應建立企業實訓基地,在企業實訓室完成工作本位課程的授課,這使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企業,實施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1 “互聯網+”對職業教育中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影響
“互聯網+”,即“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這一全新的社會形態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1-3]。顯然,互聯網+職業教育就是要求將來整個的職業教育教學活動要融入到互聯網中,如“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翻轉課堂”、微講臺、慕課等都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得傳統的教學活動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得到了突破,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自主學習能動性較差的職業學校效果更為顯著。
現代學徒制是學校和企業進行合作,實現教師與師傅的聯合傳授知識的一種培養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的現代教育制度[4-5]。“互聯網+”的出現即形成“互聯網+現代學徒制”模式,對未來的現代學徒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僅能夠找到企業參與的學徒制的核心利益點,更能實現政府、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多方共贏。
2 現代學徒制下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模式
教學實踐基地是學校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和基本技能訓練、深化理解并運用理論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獲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接受職業環境熏陶、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及獨立工作能力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6-7]。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目前,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實踐基地主要校內實驗室、實訓室和企業實訓基地,校內教學實驗室主要由學校創建學校管理,企業實訓基地主要由企業構建企業管理,校內實訓室主要是有企業出資和設備在學校構建實訓室,并由學校負責管理企業負責維護。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學校為主體構建的教學實驗室主要是完成學校本位課程的教學,而企業實訓基地和校企共建實訓室主要完成工作本位課程的教學,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中,學校本位課程與工作本位的課程基本是1:1的比例,可想而知,對于企業實訓基地的利用率是相當高,這就使得學校的教學過程更加依賴企業,而企業更多的是以盈利為目的,如何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盈利的雙贏至關重要。
根據現代學徒制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試點項目課程方案來看,學校本位課程13門,工作本位課程15門,“企業課堂”學時數比例明顯高于學校課堂學時數,企業實訓基地的利用率明顯較高,這樣就帶來很多問題:(1)工作本位課程原則上大部分在企業完成,訂單培養的學生必須頻繁往返于企業和學校,大多數校企合作的企業離學校較遠,帶來的不僅是學校管理上的難度,更提高了學生的安全風險系數。(2)企業教學原則上都以企業師傅教學為主,學校專業教師為輔,這樣企業必須安排員工進行教學,這與企業以盈利為宗旨相違背,無法實現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共贏。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有些課程并不完全能夠在實訓室或企業實訓基地完成,比如高電壓技術課程,往往需要去施工現場,實際操作大多流于形式,學生無法真正學到專業知識。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今,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實現校企合作項目的多方共贏是我們未來的研究關鍵。
3 “互聯網+”現代學徒制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互聯網+”核心的作用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各種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針對目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并結合互聯網技術,建議通過搭建實訓基地參與各方的溝通平臺、面向外界的開放平臺,完成資源共享和最優配置,實現政府的綜合效益、企業的經濟效益、學校的育人效益、學生(學徒)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3.1 實訓基地校企協同管理平臺
實訓基地校企協同管理平臺由校企共建共享實訓資源,不僅包括學校實驗實訓和企業實訓基地部分,還應考慮整個電氣行業的需求,將實訓平臺對外開放,共享學校實訓資源和校企合作項目中可對外開放的部分,同時也鼓勵其他電氣企業上傳相關電氣實踐視頻、音像或者其他能夠促進教學的專業資料。資源既用于學徒的輔助教學,也為行業從業人員培訓、社會學習、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服務,解決校企低層次機械化合作方式,以及校企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大大提高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
利用“互聯網+”技術,校企聯合開發“互聯網+”實訓管理系統,提高實訓管理的系統化和自動化,充分解決學生在企業學習過程中與學校即時聯系的時空限制問題及學徒實踐過程中的助學等問題,確保對學徒學習的有效監控。
(1)通過本系統實時了解學徒學習情況。學校在企業或學校學習期間,課堂學習過程可以通過監控系統實時或錄像后上傳系統。學校的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徒在企業中的情況,企業中的師傅也可以實時了解學徒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endprint
(2)借助本系統解決遠程教學問題。學生隨時可以在本系統中查詢資料解決問題,也可以上傳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教師和師傅及時進行解答。嚴格的教學管理意味著人才的高質量,最終這些學徒為合作企業所用,有效解決企業的用工難題。
3.2 專業實訓課程網絡資源開發建設
進一步完善電氣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豐富課程的網絡資源。本專業課程共包括13門學校本位課程和15門工作本位課程,在現有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整合教師資源,由專業課的專任教師(為主)和企業的師傅(為輔)合作,以課程為單位進行教學資源的豐富與完善,如增加微課視頻、出版立體化教材、網上在線考核、評價、移動設備終端應用等具體功能。下面就《電氣試驗》專業課程具體實施進行分析,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中教與學和課后復習三個環節。
(1)課前預習。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共同商議制定《電氣試驗》的課程標準,學校教師設計課程的任務書,一共分為8個實驗任務模塊,在每次上課之前將任務書上傳到實訓基地管理平臺對應的課程目錄下,并伴以微課視頻解說,時間限制在5分鐘以內,能夠讓學生對將要上課的內容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提出生活中常見的幾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樣會使教學過程的開展事半功倍。
(2)課中教與學。對于該課程應包括教、學、做,這里應以企業師傅教學為主,企業師傅以企業實訓基地為教室展開電氣試驗課程教學。為實現企業與學校、學生的三贏,企業師傅可提前拍攝實驗視頻上傳實訓管理系統,學校教師利用25課時的時間以試驗任務書為指導,實驗視頻為支撐進行理論教學,在學校實驗室每講完兩個實訓任務即安排學生統一進去企業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天的實驗操作練習,這里為保證學生的安全操作,必須安排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同時教學。
(3)課后復習。學校專業教師設計實驗報告,學生完成實驗操作后需上交實驗報告并提交實訓平臺,由企業師傅進行實驗報告的批改,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兩部分組成,學生也可通過平臺與企業師傅進行交流反饋。
依次類推,逐步實現電氣自動化專業所有課程中實踐教學部分的網絡資源構建,真正實現學校教學、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和學生有效學習的三方共贏。
(4)監督評價管理平臺。該平臺包括社會評價、企業評價、學校評價和學生評價。平臺上會公布現代學徒制的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資料,還包括課程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安排等等。將這些信息進行公開,一方面促進社會各界的監督和評價,讓學生和家長更了解學校的教育過程并監督學校和企業;另一方便也是對教師和企業師傅本身的約束,能促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必然要求學校專業課程認真落實,避免課程的崗位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做到老師和師傅認真教,學生用心學。另外,該平臺對現代學徒制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能夠極大地促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5)實訓管理平臺的擴展功能。該平臺除完成常規的教育教學,還為學生家長了解學生情況開通學生家長通道,不僅能夠查詢學校師資和企業信息,還能夠查詢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進步。除此之外,還為電氣行業企業人員和社會人員提供繼續學習通道,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實訓管理平臺功能進一步擴大,為其他專業的互聯網平臺提供參考,更為終身教育學習提供了新思路。
4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優質教學實訓資源可以真正地得到充實和豐富,學校、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理論和實踐資源通過互聯網得到了統一和共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任何他們所需要的資源信息。除此之外,企業員工等在職人員也可共享學校資源,知識獲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獲取成本大幅降低,這既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地方和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優質的技術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張祺午.為“互聯網+”與智能制造戰略提供人才支撐:轉型高校的重大使命——第三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綜述[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5):32-35.
[2]阮智斌.互聯網+時代下電氣控制技術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技教育/科技資訊,2016(27):114-115.
[3]華馳,顧曉燕.“互聯網+”背景下的實驗實訓教學體系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03):172-176.
[4]趙鵬飛,趙瓊梅,魏敢,李海東,王輝.現代學徒制智慧平臺構建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1):64-68.
[5]師偉,李曉東,黃麗莉,李建中.服務于現代學徒制的“互聯網+”實訓基地建設[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01):33-35.
[6]鄭翹,王子明.職業學院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7):422.
[7]駱金維,陳雪敏.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組織管理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9-10.
基金項目: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企業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編號:16-QN-10)
作者簡介:陳芬(1986-),女,江蘇阜寧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