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倩
從“高大上”到“接地氣”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談商業航天
□ 郭倩
近年來,商業航天浪潮奔涌,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下,軍民融合步伐加快,企業創新創業熱情持續高漲,商業航天的熱潮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8月30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表示,商業航天的興起代表著航天正在逐漸從傳統的“高大上”——服務國防、探索太空,轉變為“接地氣”——成為服務人類、促進經濟增長的新熱點。
“在這個熱門標題下,發展商業航天要準確把握其內涵,精準發力,進而尋求實質發展。”孫為鋼說。
縱觀全球,商業航天產值上升勢頭如雨后春筍般旺盛。數據顯示,近10年來,全球商業航天經濟累計增長近50%,而同期全球GDP累計增幅僅為30%。

▲ 風起云涌的航天業
與此同時,世界航天版圖不斷擴張。在國內,除了作為中國航天主力軍的航天科技集團之外,越來越多的公司涉足衛星制造、運營以及運載火箭研制等領域。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社會財富累積,商業航天也獲得更多資本關注。另外,科技的普及使進入航天的門檻降低,在人類探索太空欲望增強的情況下,在科技強國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愿望下,社會投入航天的資金增多,航天回饋世界經濟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可以看到,航天從服務國防、探索太空進入到服務人類、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熱點。”
“雖然現在產值僅占全球GDP的0.44%,但其增長速度是快的,并能帶動全球GDP增加和技術發展?!睂O為鋼說,“航天會越來越熱?!?/p>
本屆論壇上,孫為鋼提議,把商業航天定義為在法律準許范圍內,遵循市場規律,涉及航天領域商品交換的經濟活動?!斑@個商業航天的定義比較寬泛,涵蓋的范疇大,有利于促進商業航天政策研究,也有利于有志航天者介入航天,最終有利于航天事業的發展?!?/p>
在孫為鋼看來,理解商業航天應當“智知”,即智慧地去認知?!叭绻麅H把商業航天理解為航天的核心業務,即進入空間和空間設施制造,那么太局限眼界了?!睂O為鋼指出,航天領域可歸為五個方面內容,即進入空間、應用空間、航天技術民用、民用技術向航天融合發展以及航天服務。
“進入空間是航天之本,目前主要手段是運載火箭?!睂O為鋼說,60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形成了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等現役運載火箭系列,研制了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的長征五號、六號、七號、十一號等運載火箭。
應用空間主要指衛星、空間站等空間設施的研制和應用。目前,航天科技集團形成了東方紅系列、CAST系列、SAST系列等共計20余個衛星公用平臺型譜,適用于不同種類載荷,可滿足各類衛星需求。
航天技術民用是指將航天技術延伸到民用領域,或直接為其服務,或用航天技術解決其問題。孫為鋼把這部分稱為“航天+”。例如,太陽能電站就是利用航天技術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以供民用。

▲民用技術向航天延伸發展

▲商業航天中,越往產業鏈下游,經濟規模越大
民用技術向航天融合發展主要包括民用技術向航天延伸、為航天供貨、為航天提供制造設備,特別是民用技術轉化為航天技術。孫為鋼把這部分稱為“+航天”,如航天育種、遙感衛星就是育種技術、成像技術向航天延伸的結果。
航天服務則主要包括發射服務和為航天提供金融服務。
數據顯示,2015年,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僅占商業航天市場的1.3%,衛星制造業僅占2.5%。同期相比,地面設備制造占44.9%,衛星服務占51.3%,兩者合計2368億美元。“可見,越往產業鏈下游,經濟規模越大?!睂O為鋼說。
孫為鋼建議,有志于進入商業航天的企業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強項,以“+航天”的思路發展?!叭绻阌心撤N強項,仰望星空、開闊思路,可能會借助航天加強你的強項,甚至延伸到航天領域中獲得更大發展?!睂O為鋼表示,在商業航天的開放市場中,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要以己之強作利劍,探路航天拓發展”。
這種強項可能是技術、成果、標準、設施、產品、服務等。例如,很多類衛星是由地面民用技術向航天發展,“+航天”成為了各類衛星,比如從電子塔到通信衛星,從地面監測到地震電磁星,從芯片開發到導航地面接收。
孫為鋼表示,航天科技集團正在努力前行,成為國際航天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歡迎與社會各界精誠合作,共擎商業航天大旗。★
責任編輯: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