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紅十字中心血站(457000)樊新艷
血源性職業暴露是醫務人員最為常見的一種職業危害[1]。本文對我站2015年1月~12月期間血源性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我站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與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站2015年1月~12月期間血源性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分析,共31例。
1.2 方法 收集我站感控科記錄的血源性職業暴露登記表記錄的信息,包括血站各類人員職業暴露構成比、暴露環節構成情況、銳器傷的操作環節等情況進行分析。
1.3 防護對策 ①提高安全意識,規范安全管理。加強日常職業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員對醫療環境中職業暴露風險的認識,并進一步強化站內相關管理規范,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同時強化職業防護。②加強技能培訓,規范各項操作流程。定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業務能力,規范各項工作的操作,尤其強調銳器使用的安全操作。③建立職業暴露檔案,完善報告流程。接到報告后,立即指導醫務人員正確處理傷口,針對不同職業暴露源,及時進行血清學病毒抗原、抗體檢測,指導后續治療,并跟蹤隨訪,以減輕職業暴露對工作人員的危害[2]。
1.4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的資料整理后,采用Excel 2007工作表建立數據庫,并進行邏輯檢錯和嚴格篩查,并計算構成比,用百分率(%)表示。
2.1 職業分布及暴露地點 ①職業分布:采血人員18例(58.06%),檢驗師5例(16.12%),實習生4例(12.91%),清潔工人4例(12.91%)。結果顯示,采血人員的血源性職業暴露構成比例最多,其次是檢驗師。②暴露地點:采血處25例(80.64%),醫用垃圾存放處3例(9.68%),其他3例(9.68%)。結果顯示,血源性職業暴露的地點主要發生在采血處和醫用垃圾存放處。
2.2 暴露環節構成情況 暴露方式:針刺傷21例(67.74%),銳器劃傷3例(9.67%),污染眼結膜3例(9.67%),銳器切割傷4例(12.91%)。其中,銳器傷高達77.42%。職業暴露的病原體:乙型病毒性肝炎25例(80.64%),梅毒4例(12.91%),丙肝2例(6.45%)。其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體居多。
2.3 銳器傷的操作環節 31例銳器傷的操作環節中,發生在工作人員操作中20例(45.5%),操作后整理用物時7例(22.58%),處理廢棄物時4例(12.91%),詳見附表。
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分析:①職業分布及暴露地點 從事采血與檢驗操作的工作人員是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分析主要與有創操作集中程度有關。手術室和病房是職業暴露的高危場所,因為手術室及病房均是治療的主要場所,工作人員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物及醫療廢棄物的機會較多。②暴露環節構成及銳器操作環節分析,乙肝病毒(HBV)是導致工作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主要病原體。據報道被HBV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感染率為6.0%~30.0%。銳器傷是我站血源性職業暴露的主要途徑。分析是由于工作繁忙、防護不當、銳器放置不當或二次分揀時,極易被裸露的針頭、縫合針刺傷。

附表 導致銳器傷發生的操作環節構成情況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血源性職業暴露主要危險因素后,需通過加強工作人員安全風險意識、規范各項操作流程,并建立職業暴露檔案等措施,以更為合理地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