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523900)胡文軍 鄭楠 曹彭鋼 王有枝
目前膽管結石的術后殘石率仍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結石在肝內膽管分布廣泛的樹狀結構龐大,手術難度大。而選擇合理的影像引導方法對PTCS行術前PTCD十分重要。因此,我院隨機選取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我院肝膽外科2013年10月~2016年8月期間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3組每組各2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在27~65歲左右,平均年齡為(35.3±10.6)歲。將其分為單純DSA組(對照1組),單純超聲引導組(對照2組),DSA聯合超聲引導組(實驗組),每組各20例。三組患者在其他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均無差別(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前均采用B超、CT或MR檢查從而了解結石的位置、大小及數量等狀況[1]。
1.2.1 對照1組選用的方法為單純的DSA引導PTCD法,主要包括:借助X光線的引導透視作用進行穿刺。在X線透視下進針,針尖對應膽管的椎體水平面。當感覺有落空感時即拔出針芯,當發現膽汁外流的現象說明穿中膽管,當發現膽汁時即停止操作,在膽管造影后引入超滑導絲以置入膽道引流管。
1.2.2 對照2組選用的方法為單純的超聲引導PTCD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定位下選取擴張明顯的膽管作為穿刺點,彩色多普勒超聲探頭套于引導架上,在固定架側方的槽內置放PTC針,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進針,經檢查確定穿刺到位后拔出針芯,注射器在負壓下抽出膽汁,將引流管經導絲進入擴張后的目標膽管,通過再次回抽來表明引流順暢。
1.2.3 實驗組 患者選用DSA聯合超聲引導PTCD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和平板數字減影X光機(DSA)。在術前進行超聲復查擴張膽管來定位和標記穿刺點,并鋪消毒鋪巾,超聲檢測下適宜擴張的膽管來穿刺。
2.1 三組患者術后臨床取凈率狀況比較 在治療周期結束后,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實驗組20例,結石取凈率17(85%),殘留3(15%);對照1組20例,結石取凈率15(75%),殘留5(25%);對照2組20例,結石取凈率16(80%),殘留4(20%)。結果發現雖然實驗組的結石取凈率稍高于兩個對照組,但是沒有顯著差異(P>0.05)。
2.2 三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出血量的比較實驗組患者在住院時間、出血量兩個方面顯著優于兩個對照組(P<0.05),詳細情況見附表。對照1組與對照2組的所有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而實驗組在住院時間、出血量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附表 三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出血量的比較
肝內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病癥主要存在于肝內膽管系統、左右肝管匯合部,目前臨床上治療肝膽管結石的方法是外科手術,外科手術主要方法為PTCS治療肝膽管結石。本研究對超聲引導的PTCD、DSA引導PTCD和DSA聯合超聲引導PTCD等多種的不同方法進行了研究對比,經驗總結如下:①彩色超聲能較好的辨別血管系統,并探查肝內膽管擴張情況、狹窄部位,準確性極高。②X線透視和超聲相比受肺葉氣體和胃腸氣和肋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較少,對導絲導管走行的判斷更加準確。③DSA聯合超聲二者相互配合,可以使PTCS術更加安全、合理、快速的引流和穿刺。
綜上所述,本實驗為DSA聯合超聲引導在經皮肝膽道鏡治療肝膽管結石術前建立通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同時也提高了手術成功的幾率、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了醫生及患者接受射線的劑量,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