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張清淼
2017年10月20日,當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伊麗莎白區的霍頓汽車工廠當天班次結束的哨聲響起,意味著該廠使命的終結,擁有近70年整車制造經驗的霍頓汽車品牌于當日正式停產。作為最后一家停產的澳大利亞汽車制造廠,霍頓停產象征著澳大利亞長達百年的汽車制造業就此告一段落。
工業驕傲風光不再
具有百年歷史的霍頓公司是澳大利亞汽車工業的驕傲。早在1913年,霍頓就開始制造汽車零件,1948年澳第一輛自產汽車在這里下線。在澳大利亞街頭,霍頓品牌汽車隨處可見。由于霍頓汽車發動機擁有極為出色的性能,澳國內大多數警車都出自霍頓,《環球時報》記者自己的車也是霍頓品牌。
然而在澳大利亞市場上,這樣一個有歷史、有情懷、有產品的汽車品牌近年來一直遭遇虧損,令其不得不用停產來為自己長達百年的汽車制造業務畫上一個句號?;纛D今后將從汽車制造廠商轉型為汽車進口廠商。在此之前,在澳大利亞擁有91年汽車生產史的福特于2016年10月徹底停產。占有澳大利亞汽車市場最大份額的豐田也在今年10月3日關閉了其澳大利亞工廠,將公司業務的重心調整為銷售。
三大品牌的退出是對澳大利亞汽車產業的重創。政府統計數據顯示,澳汽車產業包括約150家企業,超過4.5萬名雇員直接受雇于汽車以及配套部件生產企業。停止生產意味著供應商體系的土崩瓦解和工作崗位的大幅縮減,這對于當地雇員而言不啻為一場災難。
阿德萊德伊麗莎白區霍頓工廠的品控經理保羅已經為霍頓工作了16年,也是目前該廠余下的945名員工中的一員。他在上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如果我早些離開,就好像船長拋棄了即將下沉的船,這讓我感覺離開是不對的?!薄拔液茉缇蜎Q定,我想在這,看著最后一輛車在廠里生產?!睋纛D的職業過渡中心公布的數據,自2013年以來,已有大約800名員工離職。
市場有限成本高昂
分析人士指出,澳大利亞人口數量2400萬左右,加之相對完善的二手車生態,使得澳大利亞的新車市場份額十分有限。更何況這一市場聚集了60多個汽車品牌,彼此競爭十分激烈。數據顯示,全部澳產的霍頓汽車在停產前8個月的月均銷量為6945輛,這樣低迷的銷量能否讓一個汽車廠存活下來是個問題。
此外,澳大利亞人工成本高昂,加之對進口車征收的關稅不高,大量來自泰國、日本等享受零關稅進口政策地區的汽車大幅搶占澳大利亞汽車市場。隨著運輸業的日益發達,大型車企可以更加靈活地協調全球資源。在澳生產汽車的成本居高不下,車企轉移制造廠是必然趨勢。
也有報道稱,為了保留澳大利亞的汽車制造業以及數千名員工的工作崗位,澳大利亞政府在過去15年中共花費了300億澳元來補貼本國汽車制造業,但該行業在澳大利亞GDP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所以制造廠全部停產或許也是國家層面的選擇。
從電動車中找機遇
雖然霍頓的正式停產標志著澳大利亞長達百年的汽車制造業的終結,但也有不少人看到了新的機遇。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0月18日以“電動汽車應當成為澳大利亞汽車制造業‘新開始”為題進行報道。報道稱,以中國、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為驅動力的電動汽車變革正在進行,電動汽車將成為必然的行業趨勢。報道稱,據霍頓員工透露,已經有一些霍頓離職員工前往美國受雇于特斯拉。
澳大利亞電動汽車協會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霍頓關廠并不一定意味著澳大利亞汽車制造業的終結,這可以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澳大利亞擁有眾多有技術、有經驗的人才,還有制造電池的礦產資源。維多利亞州商業汽車協會會長也表示,澳大利亞應該設計全新的汽車制造工廠用以生產電動汽車。他認為,先進汽車制造廠需要更少的人力,如果澳大利亞能夠建造使用新科技的汽車工廠,完全可以制造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汽車。
不過報道指出,澳大利亞過去一年中售出的超過100萬輛新車中,只有不到2000輛為電動汽車或混動汽車。人們的購買習慣需要逐步得到改變,然而這一過程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澳大利亞政府的支持力度顯然不夠?!?/p>
環球時報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