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
在醫院兒科急診常看到帶著高熱就診的患兒及家屬。孩子發高燒突然出現了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口吐白沫等癲癇樣發作,被嚇壞的父母趕緊急急忙忙抱著孩子往醫院跑。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查體以及病史分析,爸爸媽媽們才知道這是熱性驚厥。而不放心的父母又擔心起來,孩子高熱驚厥,會不會演變成癲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熱驚厥與癲癇。
為什么孩子會發生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好發于6歲以內的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之前多有前驅感染發熱的病史,并在體溫上升的過程中發作。年齡越小,發生熱性驚厥的幾率越高,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小兒處于發育階段,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如大腦皮層的抑制功能差,神經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處于高熱、電解質紊亂等情況,興奮容易泛化而引起神經元放電抽搐;
2.小兒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善,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同時,血腦屏障(阻止有害物質從血液進入腦組織)也沒有發育好,一些細菌、病毒、微生物及其毒素易透過屏障,引起各種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腦部癥狀;
3.部分患兒可能有驚厥或癲癇的家族史,該病發生率大約為3%—4%,這部分孩子可能帶有好發驚厥或者癲癇的基因;
4、嬰幼兒時期容易發生腹瀉、胃腸炎等疾病,除發熱外還經常伴有電解質代謝紊亂,而導致驚厥的發生。
熱性驚厥有什么表現?
熱性驚厥根據其發作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單純型熱性驚厥和復雜型熱性驚厥。
單純型熱性驚厥:典型的小兒高熱驚厥,又稱為單純型熱性驚厥,主要表現:①首發年齡在6個月至3歲,超過6歲后大多不再發作;②一般在體溫急劇上升后12小時內出現,發生驚厥時體溫多在38度以上;③驚厥時表現為全身性抽搐,兩眼上翻或凝視,牙關緊咬,口吐白沫,意識喪失,有的患兒還伴有面色青紫、渾身大汗、大小便失禁等癥狀;④抽搐持續時間短暫,數秒或數分鐘,多在5分鐘內終止,一般不超過10分鐘;⑤在一次發熱病程中只發生1次驚厥發作;⑥驚厥停止后全身精神狀況良好;⑦發作后腦電圖檢查通常正常,不遺留異常的神經系統癥狀。
復雜型熱性驚厥:如果小兒熱性驚厥發作時的某些表現,并不符合以上的典型經過,稱為復雜型熱性驚厥,如以下表現:①無熱驚厥:體溫不超過38.5度,就發生驚厥;②一次驚厥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50分鐘;③在24小時內反復發作超過2次;④抽搐呈局部性,而不是全身性的,發作中有陣攣和(或)強直成分,從一側開始,繼發或無全身性發作,頭和(或)眼偏向一側,發作后存在暫時性肢體運動障礙;⑤反復頻繁的發作,累計發作總數超過5次。
熱性驚厥和癲癇怎么區分?
熱性驚厥發作時的癥狀與癲癇十分相似,許多父母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演變成癲癇。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一般來說有反復多次發作的病史,且腦內有致癇灶的存在。通過腦電圖可檢測到大腦異常放電信號。而熱性驚厥轉化為癲癇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條:①發生抽搐之前體溫低于38.5度;②發病年齡小于6個月或大于6歲;③復雜型熱性驚厥;④癲癇病家族史;⑤首次熱性驚厥發作前,已有神經系統發育延遲或異常體征。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孩子容易轉變為癲癇,但是熱性驚厥發展成癲癇的概率只有約為4%。
孩子發生熱性驚厥時,家長應該怎么做?
孩子在家中發生熱性驚厥時,家長應冷靜面對,把握以下四個原則:
1.先將患兒擺至恰當體位。立即將患兒轉移至安全平地,去枕平臥,稍側身,頭稍后仰,松解衣物,拭去口鼻分泌物,以防窒息,保證周圍環境空氣流通;
2.物理降溫。多次測量孩子的體溫,記錄后邊進行物理降溫
①冷敷:在患兒前額、手心、大腿根處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換;將熱水袋中盛裝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兒的額部、頸部、腹股溝處或使用退熱貼。
②溫水擦浴:用溫水毛巾反復輕輕擦拭大靜脈走行處如頸部、兩側腋下、肘窩、腹股溝等處,使之皮膚發紅,以利散熱。
3.發作時切忌喂水喂藥。在熱性驚厥發作時,家長不要給患兒喂水、喂藥,防止誤吸誤嗆等導致患兒窒息。
4.及時就醫。一般情況下,小兒高熱驚厥3-5分鐘即能緩解,因此患兒發生熱性驚厥時,家長不要急著把孩子抱往醫院,而是應該詳細記錄孩子驚厥發作的起止時間、體溫變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以視頻等方式記錄孩子發作時的癥狀表現,等孩子恢復意識后前往醫院。即使患兒驚厥已經停止,也要到醫院進一步查明驚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兒持續抽搐5—10分鐘以上不能緩解,或短時間內反復發作,預示病情較重,必須急送醫院。就醫途中,應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