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娟
摘 要:中等幼兒師范學校鋼琴集體課教學走過風風雨雨,其不適應性日益凸顯,不做深入的研究和改革,很難走出“瓶頸”期,而師生關系作為課堂教學管理有效進行的基本關系、核心關系,對教學的順利開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將針對鋼琴集體課對學生關注度降低和教學目標單一的現狀展開剖析,初探其對師生關系造成沖突的成因。
關鍵詞:關注;目標;情感
傳統的鋼琴教學是以個別課的形式出現,“‘手把手的傳授技能,‘談心式的建立情感,教師可以對學生短期內就有很深的了解,也能較好的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心理發(fā)展過程。然而,集體課模式下,如果沿用個別課的教學理念,就不可比避免的產生了:時間不夠用、教學效果低、教師力不從心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一、對學生的關注度降低
個別課和集體課間,差異的關鍵點是:“關注”!——對學生的關注。目前中等幼兒師范學校鋼琴集體課教師的普遍這樣認為:個別課的關注度極高,集體課關注度減弱。
目前,鋼琴集體課中教師選擇相同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進度,相同的教學方法,都會導致學生興趣淡化、自信心削弱;再加之,教師不恰當的教學行為方式,就不可避免的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形成消極課堂。
所以,客觀而全面的認識“關注”,對重新構建健康師生關系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第一,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度降低,是產生師生關系間沖突的核心。
課堂管理中,是以“教學”為媒介所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在諸多教學因素促使下所形成的具有獨特性的關系。表現在:
1.只關注選擇教學內容的整體方向,未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個別課中的鋼琴教學因學生個性差異、能力差異、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學習動機的差異來進行針對性極強的教學。而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鋼琴集體課,則是在依據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科培養(yǎng)目標的綜合作用下,制定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學都是為培養(yǎng)目標服務的,教學往往忽略學生實際的能力差異和基礎知識的差異。
呈現出:①過分關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觀上知識的傳授。②過分關注課堂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③過分關注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④過分關注學生間的橫向對比。
2.只關注教師“教”的方法,未關注學生“學”的指導。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建的過程。而集體課會導致學生被動,教學滯后于學生的發(fā)展。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逐漸有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認識和教育觀,然而在實際操作時會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究其原因,其實也還是“不知所措”。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就存在著一些現象:①教師決定著教什么,也決定著學生學什么。②教師怎樣教,取決于教師的自身經驗。這是鋼琴集體課目前所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源,教師往往容易受到自己學習成長過程的經驗、以及往教學的經驗的干擾,不能客觀的分析學生的現狀,導致課堂管理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僵硬,是師生關系陷入僵化。③學生怎樣學,取決于學生主觀的興趣和動機。但興趣是不穩(wěn)定的,由興趣轉變到愛好,就需要讓學生體驗到快樂和成功感。
3.教師只關注知識的傳授,未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
教學是傳授知識、發(fā)展人能力、啟迪人心智的人與人建立起來的活動過程,一般的教學過程是由備課——上課——輔導——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在鋼琴集體課的教學中,備課是按照教學目標制定、上課是教師講解示范、輔導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對學生進行輔導,反思卻是將問題歸結于學生的過程。上課和輔導這兩個課堂管理中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管理中都失去了“學生”,只關注了學生對知識持有量的積累,而沒有將學習過程形成學生自我探究,自主體驗的過程,出現了學生可以彈奏很多樂曲,但卻無法表達自己,無法真正進入音樂的世界。
第二,在情感交流中對學生的關注度降低,將激化師生關系間的沖突。
1.只關注想教什么,未關注學生對學的心理需求。
因為課堂中有學生的互動,教學才顯得多姿多彩,充滿生機。
在鋼琴集體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講解,對學生在已有知識和技能層面上沒有進行過綜合的評估;因為絕大多數學生對鋼琴彈奏處于入門階段,所以教師往往將學生視為“琴童”,導致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選擇過低。殊不知學生雖然在鋼琴彈奏上顯現出來的是“一無所知”,但是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處于心理發(fā)育已經趨于成熟的青少年階段,他們有這對鋼琴學習有著極大的渴望,不僅體現在知識量的儲備上,甚至對于課堂管理中師生關系的要求、教師在情感交流中的方式方法都有極大的渴望,所以這也是造成師生關系沖突的原因。
2.只關注教師情緒情感體驗,未關注不良的情緒情感體驗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受到多種原因的作用,教師在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中都經歷著成長期、成熟期、倦怠期,但又因個體的差異,倦怠期的進入可能早可能晚。
鋼琴集體課教學,受到學生多課堂壓力大、考核嚴格教學壓力大,教師很正常的產生了不良的情情緒情感體驗。將這種不良的情感體驗帶入課堂,會使學生也被動接受著不良情感體驗。這也就成為制約課堂管理順利開展的因素,師生關系間的沖突也由此產生。
二、教學目標單一化
目前,在中等幼兒師范學校鋼琴集體課的課堂管理中,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呈現出單一化的傾向,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只關注教學目標的多級化,未關注教學目標實際意義。
目前的鋼琴集體課就存在,教師對目標的落實,是以“丟卒保車”為代價的。認清目標的意義,即: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在培養(yǎng)目標中的地位,以及對學生發(fā)展所起的作用處于什么位置;了解學生能力間的差異。教師要對教學目標完成情況有合理的客觀的評價能力。而一旦缺失這樣的對意義的理解,也就失去了課堂管理的活力和師生關系的生命力。
第二,只關注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不關注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沒有系統的分析和全局的把握,缺乏系統的規(guī)劃。多數教師對”能力目標“的認識停留在本學科、本章節(jié)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殊不知學生通過鋼琴學習收獲的不是手指手臂得到鍛煉,變得靈活這一層面的能力提升,更多的能力比如:聽覺、視覺、手眼協調、膽大心細、審美等等諸多方面對學生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造成課堂管理中師生關系緊張的原因。
第三,只關注整體教學目標的模糊達成,未關注教學目標在達成過程中學生個體目標的遠離。
當教師落實教學目標時,是否關注到學生個體小目標的實現,或者說學生個體能力和目標間的差異,是否得到了教師的充分關注,才是教師判定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目前課堂管理中,教師只是認為“只要我講完,也有學生會”,就模糊的認為教學目標達成了,其實這樣的評價過程,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隱藏了教學中師生關系間的矛盾。
第四,只關注目標達成的“效果”,不關注目標達成過程中的“損耗”。
在課堂管理中,由于管理體制的一些弊端,導致教師的教學過程,機械的運行,充斥著盲目達成教學目標的思想意識,教師不管學生用何種方法、采取何種方式,都要完成達成教學目標。教師也不顧學生長期發(fā)展,而是選擇短期見效的方法,使得教學目標的實際達成效果變得扭曲畸形。在這樣的管理過程中,充斥著不良的情緒,那么,這樣的達成是背離初衷的。
在這樣可悲的結果下,卻隱藏著更大的在學生身上悲劇——對學生興趣、能力的巨大損耗。師生關系間的沖突就會愈演愈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理念對鋼琴集體課教學有著諸多方面的不適應性,需要教育者不斷“自修”、“反思”,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始,夯實教學質量,真正達成健康的鋼琴集體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