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

摘 要:完美的彈奏一首鋼琴曲需要演奏者既有全面、扎實的彈奏技術,還要對“音樂”—及聲音的藝術,有很好的理解力和感應。全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曲式結構開展系統的研究分析;第二部分針對作品的實例進行多方位的彈奏分析研究;第三部分深入論文主題,將音樂的表現力與鋼琴演奏的技術相結合進行研究。
關鍵詞:清靜之夜;演奏技術;表現力
準備彈奏一首作品前,對作品進行準確的分析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對作品的創作背景、曲譜、主題、體裁、調性、曲式、節奏、節拍、力度、速度、踏板等方面的分析。而各個時代作曲家的風格也各不相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節奏感較強烈、常用裝飾音和顫音,曲式結構多為復調音樂;古典時期的音樂比較優雅,充滿想象性和創造性;浪漫的時期音樂注重韻律自由,和聲的運用與古典時代相比更復雜更多元化;二十世紀音樂就比較多元化了,比過去任何時期的音樂更有活力,變化更多。因此,為了能夠理解作品的音樂感情,演奏時需要在最初了解他們的作品的風格和背景以及作品本質的意義,以便解釋鮮明的表演的作品。
一、《五月—清靜之夜》
(一)創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偉大的浪漫樂派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也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如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等都堪稱經典。1875年,柴可夫斯基應圣彼得堡文藝月刊《小說家》主編貝納德之邀,請他每月按節令寫一首鋼琴曲,與從俄羅斯詩人的詩中選出十二首內容與每個月的節令相關并富于俄羅斯特色的詩歌同時發表。由于俄羅斯獨特的地理環境,每年長達五個月的冬季使得全國籠罩在冰天雪地之中,進入五月后才可以告別風雪,迎來復蘇的春天。而五月的俄羅斯有一幅特有的自然景觀“白夜”現象,柴科夫斯基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漫步在鄉村,告別嚴寒,迎接初春的到來。眼望著迷人的美景,腦海中動人的旋律也油然而生,此情此景下他結合阿·費特的一首詩歌“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籠罩著一切,謝謝你,夜半親愛的故鄉!從冰凍的王國,從風雪的王國,你的五月飛奔而來,她是多么新鮮清爽!”創作了《五月—清靜之夜》,將靜宜的冰雪初融的初春之夜描繪的淋漓盡致。
(二)曲式結構
《五月—清靜之夜》是“夜曲”體裁的標題化作品,復三部曲式。
(三)表現內容
俄羅斯音樂來自俄羅斯民歌,具有其獨特的、別具一格的氣質,旋律中充滿了美妙的曲調變化。俄羅斯民族性格貫穿在柴可夫斯基的許多作品,鋼琴組曲《四季》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四季》以變化的四季風光為創作背景描繪了俄羅斯春天的生機、夏天的濃郁、秋天的柔和、冬天的魅力,表達了他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俄羅斯風光的熱愛。而《五月—清靜之夜》就是其中一首深情婉轉、溫馨甜蜜的歌唱性主題的作品。柴科夫斯基曾說:“我借助音樂語言表露我的意境和情緒。”由此可見他的作品是著重于反映人們思想情感的,深入人們內心體驗的。曲中始終貫穿著若有若無的溫馨情景,第一部分和再現部分的安靜柔美與中部活躍跳動的音樂表現出初春的冰雪初融意境和萬物復蘇的情感,通過此種情感,我們也能看到柴科夫斯基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
二、樂曲中的重點樂句分析
(一)呈示部(1-19小節)
第一部分的調式以G大調為主,旋律節奏具有明顯的俄羅斯舞曲風格。以1-8小節為例:長琶音的出現就像豎琴在演奏,彈奏時注意模仿豎琴清澈明亮的音色,觸鍵時使重音在小字1組的d上上,這里出現的P意味著彈奏時不能太用力,突出小字1組的d即可,左右手一起彈奏分解琶音需要控制好速度,力求均勻。主旋律是小字1組的d b b、小字1組d b b、小字1組的e d d、小字組的f e d a。在彈奏琶音時要注意避免第一音過重,重音需落在最后一個高音上。接下來注意手腕呼吸均勻,旋律左右在移,注意左手力度不能太輕,第四小節左手稍微復雜些,注意雙音連接整齊,不要忽略休止符,注意中聲部的旋律線,另外保持音要做到彈夠時值。在第六小節出現術語“poco crese”持續漸強,右手主旋律在高聲部慢慢突出推向旋律高潮,但是需注意漸強推出旋律后要在雙P減慢中做嘆氣式的處理。
(二)中部(20-67小節)
第二部分是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調式由b小調進入經過八次轉調最后在D大調結束。以20-27小節為例:右手旋律是小字組的bg#a d,要強調b和#a,右手手指要靈活彈奏出雙音,整齊連貫,左手看起來復雜,其實不復雜,先將音看成四個十六分音符,其中一個十六分音符是空拍,彈奏時數清節拍(內心數1234分解小拍),只需注意均勻彈奏即可。第二小節與第一小節一問一答互相呼應,右手旋律突出小字組的b和#a,g和f則是要控制力度彈奏。右手提出旋律的同時要注意雙音整齊,左手的休止符也要數好空拍,注意左手的#g和#a不能碰錯音,需要合理安排好指法。接下來又要注意突出右手旋律,踏板不能踩深,踩淺一點或者點一下,這時出現的漸強減弱要注意一下處理,右手小字1組的g和f注意輕彈,左手不要拖拍,右手注意漸強減弱的處理,踏板放空,注意音的清晰度。
以40-47小節為例:右手小字1組的#f和#a彈奏時要整齊,踏板要輕點帶過,突出右手清晰的主旋律。右手出現了連音線的音要注意提出旋律小字1組的#f c c d c,右手旋律雙音部分要突出。右手主旋律到了一個歡巧靈動的節奏,但是需注意節奏不能慢下來,控制好速度,由于左手節奏型不變,仍需保持均勻的彈奏。右手在旋律的高潮,要輕巧避免彈奏時手指跳躍,要注意右手手腕的呼吸。旋律的走向在高聲部與中聲部之間交替進行,最后一小節突出右手中聲部旋律,開始準備進入pp和漸慢,但仍需要注意連貫彈奏和節奏。
(三)再現部(68-88小節)
第三部分是呈示部的原樣再現,再現二段體結構。以81-88小節為例:全曲的最后一個樂句,第一小節右手的#d到b需做嘆氣式處理,重音在#d,富有表情的彈奏。第三小節的bb因為有連線需要盡量保持,要注意高聲部右手g f e的旋律線的突出。第4小節注意出現了P,這時需要稍微漸強處理,左手的休止符要注意控制,慢慢過渡到pp,左右手要做弱音處理,右手的主旋律仍要突出a b c c b,這其中要有力度的起伏,最后一個雙音在ppp的狀態下仍要保持整齊,在結尾和弦處彈奏時同時踩下弱音和連音踏板,讓結尾的ppp得以呈現,以慢慢的漸慢和漸弱來結束全曲,意猶未盡……
三、將技術與音樂表現相結合
(一)加強技術訓練
鋼琴教育家霍夫曼也曾提出“鋼琴演奏必須取得操縱鋼琴的在主權,而這個操縱權就是技巧”,由此可見鋼琴彈奏技巧的重要性。下面就彈奏鋼琴曲常用的演奏技巧進行簡單分析介紹。Scale、Arpeggio、Chord是基礎練習中最重要的部分,鋼琴作品大都是由它們組成的。Scale要求顆粒感,需要手指的獨立能力;Arpeggio要求連貫和音準,需要手指的伸張能力;Chord要求整齊有力,需要手臂和背部的支持能力。這些都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Staccato、Legato、Portato則是鋼琴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演奏技巧,它們出現在各種風格各種體裁的鋼琴作品中。Staccato要求彈性,需要手腕放松手指觸鍵敏捷;Legato要求若有若無的連線,需要手腕貼鍵盡量的延長每個音;Portato要求手指獨立重力下沉,需要手腕下沉保持手指的顆粒性。在《五月—清靜之夜》里,這些技術技巧始終貫穿全曲,彈奏時注意這些演奏技巧的彈奏方法才能更好的演奏和表現樂曲的音樂內容。
(二)準確的分析作品
不斷重復的練習是不科學的,抽出時間仔細的讀譜,并注意各種音樂符號,合理的音樂分析是演奏好作品的表達方式。音符要正確,不允許有錯音,這個是彈奏的基本要求;節奏要正確,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指法要正確,錯誤的指法會導致不通順、錯音;表情術語要看清,全曲中出現了“Poco Crescent”(持續漸強)“a tempo”(恢復原速)“Tenuto”(保持時值)“Espress”(富有表情的)“Giocoso”(嬉戲地)“Poco Meno Mosso”(愈來愈快愈來愈強)“Rit”(漸慢)“Lento”(散板)“Senza Ped”(不用踏板)這些術語,彈奏時要注意依據表情術語控制全曲力度、速度的走向。踏板要合理分析運用,不正確的踩踏板會嚴重影響音樂的表現。樂曲是在第八小節最后一拍才出現第一個踏板記號并延續到第十小節才結束。中部第二十小節開始出現一拍一次的踏板記號來配合右手旋律的小連線,再現部也只出現了一次踏板記號,彈奏時不能任意添加或改動,要遵從曲譜上的標記彈奏。
(三)結合自己實踐經驗表現作品
任何事情都需要實踐才能進步,鋼琴演奏也一樣。演出時為了避免出現心慌緊張、難以自如演奏作品的情況,演奏者需要在實踐中累積豐富的舞臺經驗,訓練大腦的“有意識”和“下意識”,充分建立自信,做到從容的發揮。除了克服心理緊張之外,演奏者還要理解所演奏的樂曲,注入自己的思想及情感,做到演奏出來的音符都賦予生命。把自己帶入到音樂作品中去,想象自己就是主角并身處其中,努力使自己的琴聲既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又不失個人的理解和真實情感。根據我的演奏經驗來講,《清靜之夜》是典型的三部曲式,G大調,演奏時要注意拍的節奏特點與律動,用心聆聽,仿佛在初春的夜晚,聽著樹林里、山坡下融雪的細細流水聲,在溫馨靜宜的室外感受春天的氣息……有了這般意境,演奏時就要強調音樂的層次感,注意內心的哼唱,手指像撫摸鋼琴一樣去貼鍵彈奏,通過指尖控制鍵盤,把力量從一個指尖轉移到另一個指尖,用這種方法把線條旋律自然而然的“流”出來,再用心感受彈奏出來的聲音是否如意境。
通過對柴可夫斯基《五月—清靜之夜》的分析,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洋溢著深沉悠遠、美妙悠揚的民歌旋律,有的溫馨甜美,有的則充滿著孤獨和壓抑,表現出情景交融的畫面,因而他的音樂作品獨具特色,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他那細膩溫柔的詩人情懷。柴科夫斯基通過將和聲以及節奏進行巧妙的結合,加上細膩的情感,使得《五月—清靜之夜》其魅力深深的吸引著世人,也因此成為了經典名曲。
[參考文獻]
[1] 約瑟夫·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人民音樂出版社.
[2] 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M].人民音樂出版社.
[3]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
[4] 任紅軍.從《六月—船歌》看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的藝術特點[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