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穎
(萍鄉市衛生學校,江西 萍鄉 330007)
本科護生臨床實習效果的調查及分析
郭文穎
(萍鄉市衛生學校,江西 萍鄉 330007)
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實習效果
臨床實習是護生理論聯系實踐、訓練各種基本操作技能、培養臨床思維和職業道德品質、為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打基礎的關鍵階段,也是護理教育的重要階段。此階段的鍛煉可使護生在學習效果上有質的飛躍。為了全面了解本科護生畢業實習效果和實習醫院帶教情況,便于找出實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加強護生實習管理和提高護生實習期間的學習質量采取相應措施,我們對本科護生進行了臨床實習效果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調查了4所醫科大學2015年進入上海某“三甲”醫院實習的76名本科護生,其中女性66名,男性10名,學制4~5年,年齡 21~25歲。
(1)問卷調查法。由筆者負責解釋,采用統一、解釋性語言,指導護生填寫問卷。問卷采用不記名的方式由護生獨立完成,填寫完畢隨即收回。共發放問卷76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2)對76名本科護生在實習前后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在密閉式靜脈輸液、鼻導管給氧、口腔護理、為臥床患者更換床單4項中隨機抽取兩項)。
問卷共分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共22項。第二部分是專科護理基本技術操作,共13項。根據學生在醫院實習的具體情況采用計分制評價,0分為沒有動手操作過也沒見過;1分為沒動手操作過,只見過;2分為操作過。第三部分是開放性問題,請學生反映畢業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給出建議。
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戴寶珍、余劍珍主編的《臨床護理教程》中的臨床基礎護理技術評分標準為藍本對項目進行評價,每個項目采取百分制,≥60分為合格。
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用χ2檢驗。

表1 22項基礎護理技術的操作率

表2 13項專科護理技術的操作率

表3 護生實習前后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考核結果比較(人)
表3結果顯示:護生通過醫院實習,在操作中的指導、操作后的處置、操作的流暢性及愛傷觀念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實習后合格的人數明顯多于實習前(P<0.05)。在操作前的評估、完成操作的時間方面實習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操作過程的完整性、操作的規范性、無菌觀念方面,實習后合格的人數反而比實習前少(P<0.05)。
護生所實習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他們普遍反映患者數量多,疾病種類多,這為提高護生各項護理操作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調查結果顯示,各項操作基本達到實習計劃的要求,但與文獻[1]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經過調查分析,護生在臨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綜合醫院科室的劃分更細,致使護生實習時間分配不均、科室輪換過勤,造成某些操作護生的動手機會少;因護理工作量大,帶教教師常常忙于應付日常工作,導致帶教時間和精力不足,護生看得多、實際操作少,特別是在特殊情況下,如搶救患者時要爭分奪秒,怕護生出差錯,不讓其參與搶救,這使護生失去鍛煉的機會。從表1~2可以看出,操作率達100%的只有15個項目,有相當一部分護理技術的操作率還未達到60%。比如女患者導尿、洗胃法,有的護生只見過,沒有動手操作過;床上擦浴、床上洗發、心肺復蘇、尸體護理,分別有82.0%、86.0%、56.0%、80.0%的護生既未見過也沒有操作過;在手術室時間較短,護生剛熟悉環境和器械就輪換到別的科室了。
護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當現實的護理工作與理想發生沖突時,對所從事職業的發展喪失信心,表現為對護理專業不感興趣、對職業前景產生困惑、對從事該職業產生動搖。對76名本科護生進行護理專業就業意向調查,只有54.0%的護生表示愿意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同時由于怕累、怕苦、怕臟的思想作祟,因而缺乏學習主動性,實習期間不愿主動動手操作。
實踐中本科護生對操作容易上手,在教師的幫助下能掌握一些較復雜的專科技術操作。但從實習醫院的反饋發現,本科護生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2],表現為理論知識基礎扎實、學習理論的積極性高、接受能力強、喜歡跟醫生查房,但忽視了對基礎護理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
從表3可以看出,在操作過程的完整性、操作的規范性、無菌觀念方面,實習后合格的人數反而比實習前少(P<0.05)。這是因為護生實習的醫院都為綜合性醫院,醫院患者多、病種多、分科細、護理工作量大、護理人員相對不足,如果帶教教師都按規范操作實施,護理工作難以完成,這對于培養護生規范的操作習慣和理念存在客觀而又現實的問題。
從調查中發現,實習帶教教師存在以下問題:(1)學歷層次低。根據我國衛生部要求,高等護理教育部門的師資至1995年應有90%以上具有本科學歷[3],但當前臨床護理教師的組成離此標準還有一定距離。(2)教學方法單一。臨床帶教教師實踐能力較強,但知識的更新不及時,授課能力欠佳。(3)教學時間不足。帶教教師除帶教之外,還要完成大量護理工作,致使帶教時間和帶教精力不足。(4)教學態度欠佳。在教學過程中,帶教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實習護生專業方面的培養,而對實習護生的教學態度欠佳。作為實習護生,他也是屬于社會的一個人,也有被尊重等多方面的需要[4]。針對帶教教師的這些問題,我們應注意提高帶教教師的自身素質。
(1)本科護生應在護理技能方面做好準備。首先帶教教師進行操作示范,然后護生反復練習,達到熟練程度[5]。(2)讓護生取得患者的信任。護生在與患者溝通時,大多會產生緊張、害怕、害羞心理,因此,帶教教師應循循善誘,多給護生提供與患者溝通的機會,使護生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據各科患者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護生進行健康教育。
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對護理專業的熱情降低了,因此,穩固專業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1)護生初到臨床實習,對醫院的環境、人員、工作都比較陌生,開始時常表現出心理緊張、工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差等特點[6]。加強崗前文化教育,對醫院環境、病區特點、帶教教師和實習要求進行講解,使護生有目的、有目標地完成任務,盡快完成角色調整[7]。(2)注重培養護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其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如發現帶教教師在護理操作中有不規范的地方,應及時指出并積極與帶教教師探討。還應鼓勵護生在實習過程中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的合理化建議。(3)運用激勵機制。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受到激勵以后,其能力的發揮可由原來的20%~30%提高到80%~90%。所以我們應該對護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對護生的學習活動予以肯定,以激發學習動力。
(1)調整課時安排,適當增加臨床實踐學習時間,采用“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的教學模式,使護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和強化。(2)補充教學內容,把最新的護理理論、科研成果、前沿知識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來。(3)授課教師與臨床教師進行互補。授課教師能真正深入臨床,對護生的實踐進行指導和示范;臨床教師在做好實踐教學的同時,積極解答護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護生學習到書本之外的新知識。
(1)重視臨床帶教教師的選拔。在選拔臨床帶教教師時,除了重視學歷外,還必須選擇愛崗敬業、作風嚴謹、綜合素質全面的護士擔任帶教教師[9]。(2)提高教學能力。組織帶教教師觀摩護理學院優秀教師講課,提高帶教教師對授課內容的組織和表達能力。(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師生感情,減少隔膜,拉近心理距離。對護生應持友好、接納的態度,應對所有護生一視同仁;充分體現對護生的信任,培養其自信心;在思想上、生活上多關心了解護生。
[1]唐維新,鄭必先,李少東,等.實用臨床護理“三基”操作篇[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曾友燕,王志紅.護理本科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方式[J].護理研究,2005,19(7A):1204-1206.
[3]孫紅,鄭淑梅.對護理本科生臨床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2006,16(5):53-54.
[4]姜安麗,石琴.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徐翠榮,李國宏,夏友雯.影響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2):365-367.
[6]魏靜蓉.提高護生實習質量的幾點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2):118.
[7]劉曉芹,楊瑞貞,范翠萍.實習護生角色適應的方法探析[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3(24):72-73.
[8]高云.關于縮短護理教育中理論與實踐差距的思考[J].護理研究,2006,20(2):367-368.
[9]顏琬華,馮衛紅.帶教護士的師資結構與帶教效果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5(16):1487-1488.
G526.5
B
1671-1246(2017)20-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