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
受美國總統特朗普邀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2日將啟程對美展開工作訪問。19日,他在行前接受美國CNBC專訪,談及新美關系、地區和國際議題、新加坡下任總理人選等問題,并憶起父親李光耀,回應了同弟妹之間因父親故居而發生的糾紛。中國以及新中關系是李顯龍在專訪中用很大篇幅談論的問題。他說,新中關系良好,同時也與時俱進。新加坡希望不用在美中之間選邊站。CNBC評論稱,很多國家都在美中間進行微妙平衡,新加坡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李顯龍在這個專訪中闡述了在地緣政治變革背景下,夾在巨鷹和巨龍之間的獅城如何做平衡。
根據新加坡方面發布的消息,李顯龍將于23日在白宮與特朗普舉行會晤,并在此行中會見一系列美政府高官和國會領導人。25日,他還將參加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一場對話會。訪問行程于26日結束。本周末,CNBC將播出對李顯龍的專訪。新加坡總理公署則提前公布了采訪全文。
李顯龍說,新美享有非常牢固的雙邊關系——在全球和區域的戰略性課題上,兩國的看法是一致的;在經濟、貿易與投資、防務與安全方面,兩國多年來也有深入的合作。CNBC稱,新加坡決策層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在軍事上與美國合作,因為他們相信,美國在亞洲的強大軍事存在有利于亞洲穩定。李顯龍表示,希望美國繼續關注亞洲。
而對于中國,李顯龍被問到“去年新中關系因南海問題和裝甲車事件變得緊張,又在上個月他訪華后回暖,他會如何形容目前的兩國關系?”李顯龍說:“新加坡和中國是兩個不同國家,各自主權獨立,因此肯定會在一些課題上持有不同看法。不過,在主要課題上,我們看待事情的觀點沒有根本的沖突。”他重申在南海爭端中不選邊站,但強調“按照國際法享有航行自由、和平解決糾紛”。
“對小國而言,與大國為鄰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李顯龍形容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的感受說,如果你的鄰國當中只有一個大國,那已經不容易了。如果你有兩個鄰國是大國,你或許會有更多朋友,不過那也意味著你必須做出更艱難的決定。他坦言如果中美關系變得緊張或不佳,新加坡就比較為難,他們可能會要求新加坡選邊站。“我們希望不用選邊站,因為我們和兩國都有深厚的關系。”
CNBC評論說,自建國后,新加坡就與美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建立聯系,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與美國政治人物保持著密切的私人關系。而李光耀1976年才首次訪問中國。幾十年來,李光耀一直就中國問題向西方提供建議,與此同時,他塑造了新加坡在中美之間搞平衡的政策。
為什么李顯龍此次訪美格外重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丹尼爾·蔡20日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分析說,一個原因是亞太目前的戰略態勢,另一個原因是50年前的1967年,李光耀也是在這個時段訪問美國。“50年后,世界已經大不相同”,他認為,在訪美期間,李顯龍可能被問及對中國領導層以及對中國參與地區事務的看法,包括“一帶一路”的規模和可持續性。在19日的專訪中,李顯龍說,新中在重慶的合作項目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兩國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
CNBC稱,靠著強大的政府之手,新加坡用一代人的時間完成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躍升,也給人留下“保姆型政府”的印象。即使現在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發達國家,新加坡人依然對政府有高度期待。當被問到“新加坡現在是否還需要一個保姆”時,李顯龍說,新加坡人對政府抱有很高的期望,這沒有錯,因為政府是他們選出來的,他們當然希望政府能有所表現。65歲的李顯龍稱,已經做好幾年后卸任的準備,“內閣中已有下一任總理人選,問題是誰是最適合的人選,而這需要全體內閣團隊來決定”。
在專訪的最后,李顯龍還談到因為父親故居問題同弟妹發生的糾紛。他稱感到傷心,認為事情已經暫時平息下來,但不確定是否完全解決了。“我們近期沒有聯絡。”▲
環球時報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