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播出的《輝煌中國》《我和我的祖國》等紀錄片,展示了中國近些年來建設的“超級工程”。隨著紀錄片的熱播,中國的“超級工程”在網絡上“走紅”。網民認為,中國的“超級工程”編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華夏兒女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外媒認為,中國“超級工程”背后是讓世界贊嘆的中國速度,代表著全球創新中心正向東方轉移。
輿論認為,“超級工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強大實力。網民“Yesky天極”說,十八大以來,一個個“超級工程”展現出中國基礎建設的強大實力。整個世界不僅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強大力量,更驚嘆于“中國創造”的迅猛速度。
網民“盤和林”說,《圓夢工程》紀錄片真實展示了隱藏在“超級工程”背后令人驕傲的中國技術,說到底,中國技術發展的力度、速度才是最令人震撼和打動人心的。這也告訴我們,支撐起“超級工程”的絕不僅僅是鋼筋和水泥,背后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技術創新力量。網民“rmrbwx”說,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圓夢工程編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美國《紐約時報》刊發題為《中國超級工程令美國人汗顏》的文章說:“在中國各地,造價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項目陸續上馬,比如世界最長的大橋、世界最大的機場以及世界最長的天然氣輸送管道。看看中國青島的跨海大橋,長度超過26英里,而這座大橋的建設時間,只有塔潘齊橋(TappanZeeBridge)替換工程的一個零頭。我們的基礎設施已經破舊不堪,風頭已經被中國搶去了。”
有輿論認為,全球創新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說,中國重啟科技大國抱負,中國認識到科技競爭力將是奠定超級大國地位的重要支柱,因此對外加緊投資引援,對內著手重構產業政策。“中國崛起成為量子及相關新興技術領域的領導者,標志著創新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說,去年6月,世界超算500強榜單中登頂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投入使用——其運行速度為93千兆,比連續六次排名全球第一的前冠軍“天河-2”又快了近3倍。對中國人來說,“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寶貴之處就在于:它是首個沒有利用外國元件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也實現了100%的國產化,包括操作系統。它將在2020年左右部署完成整機系統。世界最強計算機已能確保中國在許多“敏感領域”的優勢。其中包括現代軍隊發展、大量核試驗、導彈和飛機制造中的超聲技術的模式化,以及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預測等。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2017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來自中國企業的“強化學習”和“刷臉支付”兩大技術強勢上榜。網民評價,《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這一榜單,標志著騰飛的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科技應用大國。
《紐約時報》刊文說,創立于30年前,旨在填補軍用和民用技術方面空白的“863計劃”,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在歐美,曾經的技術領頭羊看到,一個不但擁有雄厚資金而且正集中強大力量發展科技實力的國家正在沖擊他們的地位。
輿論認為,中國靠自主創新創造了“超級工程”,中國的“超級工程”正向海外輸出。輿論認為,中國的自主創新成就“超級工程”。以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項目——港珠澳大橋為例,該橋全長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這一超級工程.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胡麻嶺隧道二號洞被視為“鬼門關”。固定隧道泥沙極為困難,即便是一年前,帶著頂級設備和施工團隊來到這里的德國隧道專家也束手無策。中國工程師通過不斷摸索,用多項創新工藝解決了世界難題。
“德國之聲”報道說,中國也在為世界打造更多“超級工程”,在非洲,需要修建新的鐵路,中國早已成為首選。目前為止,中國人承建的最大項目位于尼加拉瓜。一家中方企業贏得了造價500億美元“大運河”的競標,這是又一條將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2019年,這一將近280公里的運河就能修建完成。這意味著,美國人在巴拿馬運河百余年的壟斷權將被打破。如今的情況證明,除了中國人,沒有人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融資和建設的過程。▲
(新華社訊,記者肖思思)
環球時報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