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森
摘要:目前全國大學生就業人數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在于當前的教育體制,教學與實際脫節,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應以理論培養為基礎,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社會實踐能力,適合企事業單位的需求。
關鍵詞:應用型音樂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
目前在國內有700多所本科院校,30多所獨立院校。除了少部分是以研究為主的學術研究型大學,發展應用型大學教育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共同選擇的辦學定位。2004年教育部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指導方案提出各地方院校進行特色化課程改革的要求。然而大多數地方高校的藝術教育卻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隨著大學生就業人數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畢業生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在于當前的教育體制,教學與實際脫節,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應以理論培養為基礎,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社會實踐能力,適合企事業單位的需求。
一、以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為核心,改進高校的課程設計
應用型音樂人才,其知識結構必須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就業加以設計,因此,地方高校音樂課程設置和音樂教材建設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把握音樂學科體系特色,做到實用性與前瞻性的有機結合。
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構建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教學模式。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將專業教學與地域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音樂教育人才專業教學體系。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分為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在課程體系設計上要區別對待。師范類音樂教育的課程設計要突出師范性,如教師技能訓練,教育學和心理學等課程。師范教育要以教書育人為基礎,以音樂審美為統領,音樂表現為載體,形成各自的重點、但是又互相關聯相輔相成的課程體系。而非師范類音樂專業如表演、舞蹈、電子編樂等不能照搬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要在保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通過課程設計避免課堂學習和就業脫節,防止出現非師范專業生學之廣而學不精的現象。還應該大量開設樂團合奏課和合唱課,讓學生從琴房走出來進行舞臺教學。
二、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要通過課堂教學、第二課堂以及實習基地的鍛煉等多種途徑。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要要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通過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通過第二課堂及實習基地的鍛煉,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以做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要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當前,社會需要的音樂人才是能夠把所學音樂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表演、演唱、演奏實際中去,地方高校要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得講臺、登得舞臺的高素質應用人才,借助校內實踐平臺和校外實踐平臺,探索學演練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校內實踐平臺通過學校內部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制度,形成逐層的教育實踐設計,主要有試講與教學觀摩、學術講座、教學成果匯報演出等實踐教學形式。校外實踐平臺是通過實習基地的進行目的性明確的實踐教育。針對地方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實際,師范類可以通過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建設實習基地,以保證高校教育不與之脫節,也能為畢業生提供教育實習的場所。非師范類可以通過聯系當地的群眾藝術館和演出團體構建校外教學實踐平臺,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的文藝演出。
三、發揮任課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
高校具有三大核心職能: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以及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支持。因此,大學教師不僅要做好自己所任學科的教學工作,還要承擔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才能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支持。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成為應用型人才。教師要堅持為地方的經濟社會實際,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于本地文化建設服務,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演出活動,尤其是本科生要積極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要敢于改變高校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完善的管理制度,構建教、學、研一體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地方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培養合格的應用型音樂人才。要以學生為中心,分別為師范類和非師范類音樂生做出不同的教學計劃,把音樂知識轉化為工作技能,學習目的從應試教育轉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奠定思想基礎。其次提出創新模式,把企業和學校以實踐基地模式引進學校,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這樣就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項目名稱:藝術類院校薩克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項目編號:CWYB201522
項目等級:校級一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