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麗++顧志昊
摘要:本文就區域化黨建的基本內涵進行全方位解析,并以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為例,對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區域化黨建;創新;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
黨的十八大對于加強基層黨建資源整合、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統籌設置基層黨組織,統一管理黨員隊伍,整合各類政治資源,拓寬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途徑,成為新形勢下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一、區域化黨建的基本內涵
早在 1996年,中組部就印發了《關于加強街道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用于應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基層管理體制的轉型。近年來,中組部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基層黨建工作。
按照中組部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大膽進行探索創新,不斷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從不同角度對區域化黨建進行了界定,或是認為區域化黨建是一種工作理念,或是認為區域化黨建是一種工作平臺和網絡架構,或是認為區域化黨建是一套具體工作方式,都從其中一個方面對區域化黨建進行了總結,體現了黨建工作者對區域化黨建的實踐總結。
本文綜合基層黨建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和關于黨的建設及基層組織建設的理論,認為區域化黨建是指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按照區域統籌的理念,以區域性黨組織為核心,以農村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企業黨組織、駐區黨委黨組織為基礎,以區域內全體黨員為主體,區域內各類組織共同參與、相融互動、共建共享的一體化基層黨建工作體系。
二、區域化黨建的特征
區域化黨建是黨的基層組織在實踐中的探索和創新,它與其他基層黨組織和傳統的街道社區黨建相比,具有鮮明的自身特征。
一是區域統籌性。在區域化黨建情況下,區域內各基層組織的黨建資源由區域化黨組織統一籌劃,實現組織資源強的組織幫助帶動組織資源弱的組織,實現通力合作、互幫互促、資源共享。
二是組織系統性。傳統的基層黨組織相互分離,垂直隸屬,同一區域內的基層黨組織幾乎不相往來,而區域化黨建是以某個基層組織為核心,其他基層組織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在同一區域內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體系。
三是社會性。傳統的基層黨建主要是按照層級權限,做好“條條”之內的黨務,區域化黨建則是打破條條限制,統籌各種資源,以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為核心,全面考慮區域內的區域環境、區域治安、區域文化,協調區域內不同利益群體、不同階層的關系,化解各種矛盾,引導和組織區域內的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特別是注重關注社會在某一時期內的突出問題。而突出社會性,也符合中國社會從單位制到社區制轉型的需求,是區域化黨建的突出特征。
三、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區域化黨建工作案例及啟示
精武鎮位于天津市西青區中南部,地處天津市第三高教區,是著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的故鄉,全鎮有18個行政村,4個社區,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座落在鎮域之內。為進一步推進區域內黨建資源有效整合,實現黨建工作的全覆蓋,2015年以來,精武鎮黨委按照區域內黨建工作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的原則,將鎮區內政府機關、企業、學校、農村、居住區共五個方面政治資源有效整合起來,組建了“精武紅色聯盟”,通過組織設置、黨員教育、資源配置、志愿服務、特色活動、工作推進方面的“六個一體化”,構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服務、共駐共建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幾年來,天津師范大學美設學院和精武鎮黨委共同探索的“精武紅色聯盟”區域化黨建新模式真正實現了“政、企、校、村、居”五個方面政治資源的有效整合,構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服務、共駐共建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搭建了黨員服務群眾的新平臺, 切實提高了群眾對黨的工作的滿意度。但是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區域化黨建工作中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區域化黨建工作理念還沒有完全確立, 部分基層黨組織對區域化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區域化黨建共建程度不夠高,一些駐區單位參與區域化黨建熱情不高、不主動;區域化黨建工作思路不夠開闊, 特別是在擴大黨在基層工作的覆蓋面, 增強黨建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區域化黨建長效機制不夠完善,街道社區黨組織如何處理與沒有行政隸屬關系的駐區單位的關系, 仍然是一個實踐中的難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遍性的,已經成為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制約性因素。
區域化黨建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新課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創新,找出其中規律,以更加科學、務實的方法來推進。精武鎮以“精武紅色聯盟”為依托的區域化黨建模式具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要注重思路創新。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不斷深化思想認識,牢固樹立構建區域性大黨建工作格局的新理念,在組織設置上,黨組織要從封閉、各自為政的單位黨建模式,向開放共享的網絡化黨建模式轉變;在組織功能上,要從以往通過行政手段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向通過系協調和服務方式來整合各類資源、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轉變;在工作方式上,要從體制內轉向體制外,從依賴權力手段向非權力手段轉變。
二是要注重載體創新。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既是激發基層黨建活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黨建工作水平重要手段。在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中,要高度重視載體創新,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目標,廣泛開展各類務實有效的主題實踐活動,搭建服務群眾平臺,把基層黨建的內容方式、目標任務,融合于具體的載體之中,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使黨建工作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三是要注重機制創新。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創新機制,探索規范科學的區域化黨建運行模式。要完善區域化黨建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互訪、重要事項共商、日常信息溝通、支部結對共建等制度;要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保障機制,采取基層黨建經費、黨費補充、社會籌措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各類社會資金對區域發展予以支持,多渠道解決區域化黨建工作和活動經費;要建立職責明確的評價監督機制,把群眾關心的社會公共服務、社區建設、社會保障、矛盾化解等納入區域化黨建工作的綜合評價體系,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的整體水平。
注:天津師范大學黨建專項基金資助(52WY1502)
作者信息:
1.孟小麗(1987— ),女,漢族,山東青州人,天津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黨務人事秘書,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黨建。
2.顧志昊(1978— ),男,漢族,天津人,天津市西青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主要研究方向是黨建、公共管理、人力資源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