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蓀古麗·艾熱提
摘要:中、小學科學新課程在其功能、內容和結構等方面的創新和突破,均以實驗教學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驗室不再是與教室相分離的特殊場所,而成為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實驗更不再是與教學無關緊要的輔助手段,而成為科學教學密不可分的重要手段。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已成為衡量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本文從三大方面對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創新與實踐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創新
近年來,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需要,加快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建設,和實驗室的建設,教育部陸續頒布了《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和《小學數學科學教學儀器配備標準》等一系列法規性文件,以此來加快中小學實驗室規范化建設的步伐。實驗教學不僅要完成對自身的改革,還擔負著推動和促進素質教育改革整體深化的重要任務。為了能切實加強學校的實驗室規范化建設,提高實驗教學、管理水平,我作為實驗儀器管理人員,對小學科學實驗室規范化建設進行了積極地創新性探索。在此,將我的實踐加以歸納總結,希望能拋磚引玉,給中小學實驗教學與管理者有一定的啟迪,為提高學校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做出一點貢獻。
一、掌握實驗室工作原則,明確實驗室工作任務
學校科學實驗室是辦學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實施教學大綱、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開展科技活動的場所。實驗室工作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從實際出發,執行規范,制定制度,并組織實施,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水平,使實驗室與教育的發展相適應,并做好實驗室日常工作。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必須進行課堂演
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并創造條件開放實驗室,開展第二課堂和課外科技活動,盡可能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開展科學普及活動。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改進和研制儀器及自制教學器具活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教學儀器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的可用狀態,保持科學、文明和安全的實驗教學環境。
二、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實驗素養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科學實驗能力
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全過程的教學讓學生在獲取或鞏固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運用實驗手段處理問題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合作探究的品質,端正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學生不懈求索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價值觀,注重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實驗教學中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讀數、記錄得出結果就可完成,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已背離了實驗教學的初衷。如何在實驗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面臨的課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
(一)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
針對小學生動手能力差,實驗誤差大且儀器損壞率高等問題,我們在實驗中特別注重對學生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強調實驗操作的規范、準確。如通過強化試管、燒杯、測力計、溫度計、天平、酒精燈、顯微鏡等常用儀器的使用,來提高學生規范使用儀器的觀念和技能,強化學生安全、規范意識。同時,我有意將一部分本應由實驗員完成的實驗準備工作作為實驗內容留給學生完成,如有些簡單的儀器的組裝及分解,實驗儀器的清洗、分類、擺放等讓學生完成,以此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體驗科學創新的艱辛與快樂。
(二)加強綜合實驗能力和素養的培養。
實驗不僅要幫助學生獲取直接經驗、鞏固所學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全面的綜合實驗素養的培養。所謂綜合實驗素養,主要包括實驗設計意識、實驗準備意識、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能力、誤差分析能力、實驗報告撰寫能力及實驗創新意識。為達上述目標,要求學生在進行分組實驗前預習實驗內容并填寫實驗報告;在實驗過程中注意操作過程并真實記錄數據;在實驗結束后認真處理數據并對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三)注重科學態度與實事求是精神的培養。
1.樹立正確的實驗觀念。
在實驗過程中,我并不強調實驗的成功或實驗結果與理論值相一致,而是強調實驗過程的科學、規范。其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通過實驗獲得已知的實驗結果并非實驗的目的所在,實驗的成功與否也不能用實驗結果來衡量。“規范操作、尊重事實、發現問題、查找原因、得出結論”才是實驗最大的收獲。
2.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通過規范實驗行為及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對自己及學生的實驗行為進行了全面、具體的規范。我在準備實驗時力求做到實驗室環境整齊、潔凈;實驗儀器擺放整齊、規范、有序。在上實驗課時堅持做到提前侯課、衣著整齊、行為恰當、要求明確。學生上實驗課時必須做到課前有準備、課堂有記錄、課后有檢查、實驗有報告、實驗結束后及時整理、清潔實驗器具。將實驗室日常管理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發揮實驗室功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價值觀,實現三維目標
實驗室不僅是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主要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良好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不僅有利于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價值觀念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實驗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諸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得益于實驗教學的直觀與真實,它不像理論教學那樣抽象、概括,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實驗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不將預計的實驗結果強加給學生,無論實驗結果與理論值有多大的差距,都是學生實踐的真實記錄,教師應尊重這一事實,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合理的分析,塑造學生實事求是的價值觀念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實驗室的教育性表現為環境、過程、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注重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充分調動學生注意、觀察、記憶、想像、思維等智力因素,與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強化知識、提升技能、了解過程、學習方法、陶冶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實驗教學真正實現了課程改革三維目標的要求,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如何發揮好儀器設備、動植物標本的使用效益?如何讓科學教學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如何進行科學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這些是我們從事科學教學和實驗室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