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江·達吾提
摘要:小學數學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但目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教師加以關注,并通過多種途徑加以改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水平;對策
應用題教學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又是重點。小學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占比重很大,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較差,在解答應用題時很容易出現障礙和困難,需要教師多加指導。
一、影響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水平的因素
通過多年的教學發現,影響小學生數學求解應用題解題思維水平的因素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一)文字理解能力。應用題的特點是用語言、文字敘述日常生活、實際事情,一般由已知條件和問題兩部分組成,解題的過程就要理解題目中表達的意思,并對所含數量關系進行分析整理,最終正確解答題目。教師要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學生在應用題文字中逐字分析、逐句思考從中提取已知條件、未知條件、隱含條件,最后找到解決應用題的最佳方案。
(二)問題分析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在解答應用題過程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生解答應用題錯誤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對問題的分析能力的不足。學生思維缺乏邏輯性,不能根據題意來明確解題思路,不會安排解題步驟。
(三)解決問題能力。部分學生在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上存在問題,表現在評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確定和選擇適當的解題思路、對計算結果的檢查等方面。學生在解題思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表現在思路不清晰,無法確定題意以及應用題的已知未知因素。
(四)數學計算能力。在長期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計算中卻經常出現錯誤,有的列出的算式正確計算出現問題,還有的由于書寫的不規范、不工整導致計算失誤。
二、提高小學生解題水平的對策
(一)注重興趣的培養。數學源于生產勞動,應用題更是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體現,創設一定的情境呈現給學生。創設一幅生活場景,或用圖表、文字敘述等形式呈現數量關系。通過這種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數學,激發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概念的理解。學生開始接受小學教育的年齡在6周歲左右,該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故事的興趣比公式的興趣大的多,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課程開始之前讓學生先了解該節課程涉及到的歷史故事,讓學生不要認為數學是很難理解的課程,讓學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態中去完成教學任務。傳統教育中,數學教師都會給學生大量的題目來鞏固知識點和公式,部分學生在還沒有完全理解課堂內容時就開始做題,答案準確率肯定很難得到保障。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先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再開始做習題。同時,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提問和解疑的時間,教師在和學生的問答互動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度和敏感度。
(三)營造解題的氛圍。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就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從談起。在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會產生好奇心,激發自己的求知欲,進而形成創新意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展開想象、開闊思維,激發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創新能力的形成。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能是客體。新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當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寬容的心態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意識,在這種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創新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積極思維地空間和時間。教師把自己放在指導者的位置,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互相交流思想,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而激活自己的解題思維,促進解題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鼓勵學生探索多種解題思路
要想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礎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異向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實踐,激發他們積極思維,探索多種解題思路。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舉一隅能三隅返”的能力,即讓他們通過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就有能力通過這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培養審題習慣。準確解答應用題的首要條件是細致地審題,弄明白題意。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解應用題時,可引導學生找出題所含的直接、間接條件,建立起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從而確定數量關系。審題時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初步解題思路。
(二)學會分析方法。傳授解題過程中,許多學生不明白怎樣解題,很多學生習慣于模仿例題和教師的解答方法,遇到練習過的類型能解答,換新類型就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很多學生可能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難以表述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借助于表格、情境圖和漫畫等方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
(三)掌握解題步驟。應用題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同時檢查驗算和寫好答案的習慣至關重要,要注意引導學生按正確的解題步驟解答,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強化對的解題方法,找出錯的原因所在。列式計算只解決了“如何解答”的問題,“為何這樣解答”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檢查驗算的方法,最終發展成學生獨立完成。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根據數學應用題的特點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應用題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而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潘海燕.探究小學數學數與代數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72.
[2]王粉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6.
[3]孫良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畫報,2014(3):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