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摘要:新課程提出“以學論教,教促進學”的口號。“以學論教”需要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反應上,考慮相應對策。這就需要教師轉變過去“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教學理念,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學生,思考課堂,不是單純地將教材再現于課堂中。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通讀教材,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資源,整合多項教學研究的內容,完善教學設計,巧串流程明晰思路,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等多種方法提高備課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備課教學:有效性
引言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備課決定著課堂的教學質量,是課堂有效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上課前,通過備課活動,使教學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在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時才會有條不紊,教學也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如何立足教材,有效開展備課呢?
一、備課要整合多項教學研究的內容,不是單純的撰寫教學案
備課是老師進行教學工作之前必做的一件事。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跟老師的備課效果有著很大關系。而備課主要包括:研究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設計教學思路,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寫教案等環節,可以說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其中,撰寫教學案是備課中的最后環節,教學案是分析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進行整理、記錄下來,是歸結整合的過程。教學案是授課的“藍圖”與“備忘錄”,明確了教學目標與任務,而且還規范了教學的思路與步驟,預設了課堂教學任務達成的結果,可以說是建立高效生本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故此,要給予備課正確的認識,不能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就是寫教學案。
二、備過程,完善教學設計
備課需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科學合理地規劃課堂教學步驟,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嚴格把握三維目標: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需要注重整合這個三維目標,逐漸提升學生的素質。教師也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在設計教學流程時,也要重點突出幾個特點:備課要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還要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體驗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再者,教師也要精心設計問題。可以說,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關鍵一步,在教學中,教師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定能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所以,在備課時,語文教師一定要重點設計有效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等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自學、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教師也要精心設計作業。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把作業的作用定位于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使學生常常陷入題海戰術的誤區之中,而且作業的形式呆板枯燥,內容單一,嚴重禁錮著學生的思維。這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作業,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巧串流程,令思路更明晰
備課環節,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應該學什么,能學會什么,該解決什么問題,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能力……教師要在頭腦中有一個教學預案,將教學的整個過程像放電影一樣預演一遍是非常必要的。備課時,也要做到心中有學生,目中有學生,要能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設計好導入環節,讓學生盡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語文教學就是一種情感教學,因此,語文課堂也應該是朗朗書聲,濃濃情意的場所,要引導學生去感受“七情”,即“喜怒哀樂愛惡欲”;設計好需要賞析的段落和句子,設計好問題,同時也要設計好如何去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學生活動除了常規的“聽說 讀寫問”外,也要用“畫一畫”還是“唱一唱”“演一演”?課堂教學如何上得好玩有趣?都需要在備課環節加以強化,拓展延伸。要設計好板書的內容,將以圈點批劃的方式標注于課本上的字里行間中,在空白之地做記號,而且還要清楚地知道這些符號所表示的意思,慢慢形成一個適合自己的預案,從詳到簡,熟能生巧。這樣的備課會使教師的教學思路更明晰。
四、備課重難點內容
備課時一定要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一節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清楚這節課授課目標,但是,很多時候,有些是自己心里明白的方向,可是上完課,學生仍舊不知道這一堂課要干什么。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備課時,教學目標不明確、不集中,重點目標被次要目標沖淡。一篇文章如果反復肢解,面面俱到,全作重點,這節課也就無重點可言。重點是一節課中最重要的內容,因此,不能混同于一般的知識點。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突出重點是關鍵。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多在這方面下工夫,多想辦法。比如,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創設情境,如何有效啟發引導學生等。一節課,重點突出了,目標自然就明確了,效率自然也就高效了。與此同時,還要解決教學難點。那么,如何解決這些難點部分呢?首先,要明確難點,難點是由兩部分決定的,一是教材的難度大,教材本身從內容、形式到語言都有難易之分;二是由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接受能力決定的。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教學難點,指的是新授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間存在較大的落差。因此,備課環節要突破難點,首先需要認真研究和分析難點,理清楚學生為什么會感到“難”,“難”在哪里?再結合難點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一一解決。
總而言之,備課,說到底,不管是從教材的角度,學生的角度,還是教法、學法的角度,都有值得探究的價值。備課是教師創造的源泉。備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上好課,并不是為了寫教案。備課是教師的責任心、文化底蘊、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備課環節凝聚著老師鉆研的心血,準備的汗水。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不應該給備課限定框架模式,也不能要求所有教者千篇一律,要大力提倡有創意的、獨特的備課風格,使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因為備課環節更加有效,使語文課堂教學因為備課環節更加鮮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楊海琴.淺談小學語文備課技巧[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12):70.s
[2]陳陸玉.和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談談怎樣備課[J].新疆教育,2014(10):34
[3]柯鎮林.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