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杰
摘要:結合工程實例,對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的操作要點進行分析,首先從下部結構上施工準備出發,在分析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的同時,對該技術的施工工藝進行論述,實踐可知,在施工時嚴格的控制施工材料、做好施工工藝的控制,并且做好施工質量管理,能夠切實的提高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橋梁工程;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探討
橋梁工程的下部結構對于整個工程來說主要起到了支撐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承載路面的載荷,從而可以提升結構的穩定性。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如果橋梁基礎結構出現了下沉、傾斜或者滑移等問題,就會導致橋梁的墩臺結構出現裂縫的問題,從而導致橋梁無法正常的運行。因此,在橋梁施工中,必須要加強下部結構的質量控制,切實提升橋梁的質量和穩定性,滿足交通運行的需要。
一、工程案例
某橋梁施工項目的設計寬度達到了31.5m,根據設計方案的要求,兩側懸臂的長度為4m左右,下部高度尺寸為14.25m。在施工中,應用的是現澆混凝土施工技術,支架結構中采用的是鋼管、碗扣件等組合的方式來進行,由于該工程處于我國的南方地區中,施工人員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調價選擇合適的地基施工方法,對于存在的彈性變形的問題,要進行預壓處理,以保證底模的線形達到設計方案的要求。
二、施工前的基本準備
下部結構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如下兩項準備工作:第一,要確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要充分的考慮到現場的施工環境,保證施工方案與現場的環境高度契合,同時還應該做好工期和質量的控制;第二,合理的安排施工設備與材料,組織人員,明確施工技術。
三、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
(一)常見公路橋粱基礎分析
1、擴大基礎。這方面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結構基礎的條件下進行擴大,在實際施工中,利用基礎底板建設到承載地基結構中,進而可以將橋梁上部所承受的載荷直接傳輸到地下位置上,通常都是采用明挖施工技術。
2、沉井基礎。井基礎,主要就是一種沉井的基礎結構形式,可以將橋梁上部的載荷傳遞到地基結構中進行擴散。在該基礎施工的過程中,具體包含了下沉、清理與封底等施工環節。該基礎是一種深基礎的結構形式,因為其承載性能比較強,抗震性能非常好,所以多數都使用在深的持力層或者河床結構上。
3、管柱和樁基礎。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如果持力層比較深,那么淺層的土質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差,在深一點的基礎上該技術的效果會比較好。在樁基施工的過程中,要從穩定性的角度出發,從而可以確定地基的強度性能。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根據不同材料進行分類,主要為鋼樁、木樁、鋼筋混凝土樁與預應力混凝土樁,通常情況下,在施工中無論是選擇哪種結構形式,都要考慮到工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充分的保證結構性能達標。
(二)橋臺施工技術應用
1、開挖橋臺基坑。本次工程中橋基坑開挖施工階段,首先需要使用測量技術來進行橋臺基坑方位的確定,然后再使用人工挖掘和機械挖掘配合的方式來進行開挖施工。此時應該注意的是,機械開挖施工到距離樁基30cm的位置上就需要轉換為人工挖掘的方式,從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機械挖掘方式來損壞地基的承載性能。橋臺樁基礎施工的過程中,樁頂挖出之后就需要將樁頂的厚度鑿除,此時需要預留一定的厚度。基坑挖掘施工完成之后,要對地基結構進行平整處理,將周邊的雜質清理干凈,然后就是在混凝土模板上來進行砂漿的鋪設施工。
2、鋼筋的施工與安裝模板。鋼筋施工的過程中,對于不同型號的鋼筋需要進行焊接性能與力學性能的測試,并且在施工前應該對設備進行調試,保證鋼筋綁扎施工技術達標。鋼筋結構的焊接上,搭接一側應該折向中間的軸線位置,雙面焊接搭接尺寸至少為5d,單面焊接的搭接尺寸至少為10d,同時應該保證焊材的性能不低于鋼筋的性能。模板表面安裝施工之前,應該將模板表層涂刷一層漆,在該環節中需要保持環境的清潔性,不會存在灰塵等雜質,如果有條件,可以搭設臨時棚來進行施工;涂刷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將模板平方,然后應用滾筒帶來進行涂刷;模板的連接使用的是螺栓,保證其緊固效果達到要求。模板接縫的位置需要使用海綿膠條填充,保證其不會出現滲漏的問題。
(三)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當鋼筋施工和模板施工全部結構之后,經過工程師全面的檢測合格之后,就能夠開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該環節中,應用泵車進行澆筑施工,同時應該詳細的觀察天氣條件,并且保證材料的運輸距離合理,在現場中檢查塌落度參數是否達標。混凝土運輸到橋墩施工位置之前,應該確保出料口與澆筑面至少保持2m的距離,嚴格控制塌落度,切實提升工程的質量。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對稱澆筑的方式,下料與澆筑的位置應該保持其距離在30cm以下,嚴格控制澆筑環節,混凝土材料不會存在離析的問題,同時也應該避免出現單面積料的情況存在,保證膜內四周受力的均勻性,確保模板不會出現變形的問題,提升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達到工程的質量標準。
(四)橋墩的施工
橋墩結構部分是整個橋梁的主要承載結構,在施工中通常有鋼筋混凝土與柱式兩種基本的形式。通常來說,填土比較薄且河床位置比較窄的情況下選擇使用鋼筋混凝土薄壁墩臺的結構形式,這主要是因為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墩臺下部的支撐結構設置成為框式的結構形式,而柱式結構形式的橋墩則能夠應用在更多的場合中,并且使用相對來說更加的方便和簡單,施工效率也比較快。鋼筋骨架在制作施工的過程中,根據測量所獲取的數據來進行確定,然后才能開始進行鋼筋的綁扎施工,緊接著就需要按照焊接工藝的要求來實施焊接施工,焊接結構需要搭接設置,搭接尺寸要符合設計方案的要求。鋼筋施工完成之后,應該全面的檢查結構質量,達到要求之后再運輸到使施工現場中。上述步驟完成之后,可以進行安裝施工,同時還要檢查各個結構部分的質量是否達標,全部合格之后才能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的過程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工程質量的控制,各個環節都是質量控制的要求,任何細節都不能忽視,尤其是混凝土的澆筑環節。混凝土結構施工完成之后要進行養護施工,防止出現裂縫的問題,從而可以保證工程的質量,滿足交通運行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何福林,王孟. 道路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中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 2016(21).
[2]徐松.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J]. 江西建材. 2016(23).
[3]朱明江.淺談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3(10).
[4]李程,朱林超. 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樁柱橋臺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 2016(25).
(作者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