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軍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高校教育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分層教學法科學應用作為現代高校體育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課堂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能否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綜合體育素質。因此,高校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分層次教學法的優勢作用,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和愛好需求,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促進各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本文將進一步對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法 高校體育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046-02
基于教育體制深入改革的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師要創新教育理念,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不再實施統一化管理教學,對于每個學生都制定執行相同的教學方案,這樣不利于大學生體育學習的個性化發展,嚴重打擊了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此種教學現狀,體育教師要積極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將相同愛好的學生或者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分配在一起展開體育教學,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學習指導,這樣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挖掘學生的潛能。
1 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1 實現高校體育因材施教
由于高校的學生組成是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習成長環境和生活習慣,在體育學習上勢必會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愛好需求。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科學考慮到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方案[1]。通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踐應用分層次教學法,能夠有效實現高校體育因材施教,教師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興趣,合理制定教學方案和內容,明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1.2 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效果
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關鍵點在于,通過結合不同學習層次和水平的學生,將他們科學合理地分為不同學習組別,然后體育教師針對不同組別優化調整設計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這樣能夠確保每個組別的學生都能跟上教學節奏,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相應的進步。與此同時,由于大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存在著明顯差異性,他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難題,通過分層次教學能夠集中解決同一組別遇到的問題,促進體育教學順利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促使學生體育學習的全面發展。
1.3 培養高校體育教師專業性
在教育新改革制度下,高校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充分掌握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體育教學的世界效果,這樣才能夠不被社會所淘汰。與傳統體育教學方法相比較,分層次教學法應用更能夠體現出體育教師的專業性,實現現代高校體育教師更加科學進步的發展。基于分層次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不同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合理制定相對應的最佳教學方式和內容,幫助全體學生完成自身要面對的各項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時間能力。在分層次教學中,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改進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創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自身的綜合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各個教學環節有條不紊地開展,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
2 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踐應用措施
2.1 優化設計體育教學目標,并將其分層
在展開體育教學前,高校體育教師要充分掌握了解到全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水平,這樣有利于教師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計劃和目標分層工作,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高度注意的是自身設計的教學目標必須在學生能力承受范圍內,能夠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和接受,滿足學生的相關學習需求[2]。
例如:在組織學生開展分腿騰躍山羊活動中,教師要結合不同體育能力的學生,對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合理制定學習目標。對于體育綜合能力較差的學生,前期只需要學生簡單越過山羊,無需過于注重過程技巧,先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這樣有利于該部分學生培養起終身體育學習意識;而對于體育綜合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要提出與之相對的要求,指導學生注重騰躍技巧、拉開跳躍距離,確保過程中的動作優美協調性。這樣因材施教的有效實施能夠促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學習能力,爭取在自身努力下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2.2 科學設置體育教學內容,按照難度進行分層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愛好需求和學習能力,科學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并按照內容的難度進行合理分層工作,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水平以及學習動機等因素。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出難以適度的學習考核標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完成任務,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興趣,從而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穩定持續的發展。
跑步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核心內容,積極開展跑步活動有利于提升的身體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例如:在長跑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其內容難度,科學進行分層教學。對于身體耐力偏低的學生,教師前期只需引導其完成1~2圈的跑步任務,在一段時間訓練后,該部分學生體能有所上升,教師在逐漸加大他們的跑步距離,爭取他們更大的學習進步;而對于身體耐力高的學生,教師要讓其完成3~4全跑步任務,在長期訓練后,指導其慢慢加快跑步節奏,提高跑步速度[3]。而在短跑訓練活動中,教師要融入更多難度適應的跑步游戲內容,按照游戲內容難度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在“追逐跑游戲”中,教師要將跑步能力相差不大的學生分配一起進行游戲比賽,促使他們進行良好的相互競爭,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同時又能夠提高他們的體育學習能力。
2.3 注重體育學習考核,對其進行分層
高校體育教師在分層次教學法實施后,要注重到對學生過程表現的分層考核,及時掌握到學生當前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改進措施。體育教師要結合當前班級學生的體育學習整體水平,科學制定出完善的分層考核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適時優化調整考核標準,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考核標準,以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對于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則要適當提高考核標準,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促使他們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例如:在羽毛球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不能簡單地按照學生身體素質或者運動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考核層次標準制定,而要綜合考察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動機以及學習能力。對于過程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制定難度更高的標準,不能讓學生自我滿足、止步于現狀;而對于過程表現怠慢、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要降低考核標準,注重教學的循序漸進,展開分層評價,這樣有利于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區別對待下認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高效應用分層次教學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分層制定,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學習能力,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穩定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山,張士春.體育基礎課“分層教學”模式實驗側評[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21-123.
[2] 王坤.高校體育教學中分層次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6(6):25-28.
[3] 裴廣,楊乃彤,王五追,等.淺談普通高校籃球專選課“分層次教學模式”[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4(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