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軍
摘要:道路橋梁的建設使得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目前建設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問題在于路橋使用后病害較多,路橋表面常有裂痕出現,在影響美觀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路橋的危險系數,增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當前最重要的是明確病害類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處理,采用性能較好病害處理技術,同時還應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施工處理技術
路橋建設所采用的施工技術較多,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處理,確保路橋建設質量達標。如果在建設過程中材料選擇不合理或施工人員綜合素質較低也會影響建設質量,埋下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對施工過程嚴加控制,采用先進技術及工藝,并對人員進行培訓,將病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至最小。
一、常見病害
路橋常見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是路面裂縫。與施工不到位及車輛超載磨損直接相關。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外界溫度處于不穩定狀態,導致材料熱脹冷縮并產生裂縫。尤其是在橋面結構多為半剛性的情況下更容易因為溫度的不穩定而產生裂縫。此外,如果混凝土配比設計不夠嚴謹,就會影響混凝土的配比質量,應用在橋梁建設中必然會因質量問題而產生裂縫。
第二是鋼筋銹蝕。鋼筋銹蝕后會產生氧化物并迅速膨脹,嚴重影響周邊混凝土,引發開裂問題,導致路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路橋的承載能力。另外,銹蝕后會縮小鋼筋面積,影響其抗彎性能,并且會導致銹蝕物外流,在路橋上出現銹痕,在影響路橋美觀性的同時也不利于車輛的安全出行[1]。
第三是墩臺基礎病害。與車輛荷載、風力、水力等因素有關,并且目前隨著人們的出行越發頻繁,導致墩臺基礎需要承受比以往更高的壓力,進而導致墩臺基礎出現病害。
第四是混凝土碳化。混凝土中的Ca(OH)2會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CaCO3,降低混凝土酸堿度及強度,使其無法保護鋼筋,導致鋼筋被嚴重腐蝕。
第五是剝蝕,主要指蜂窩麻面、起皮、剝落等病害,會嚴重破壞路橋外觀,加快鋼筋銹蝕速度,縮短鋼筋使用期限。
第六是地基不均勻沉降因素,其所引起的病害會導致橋面裂縫、塌陷、損毀,與施工環境、打樁深挖施工不當、設計方案不合理、材料質量較差、未能規范施工并做好現場管理等因素直接相關,導致地基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必然會出現病害。
二、病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預防
第一,確保基層施工質量達標,應對松鋪厚度、材料含水量進行控制,確保與施工要求相符。在初壓結束后施工人員應進行修整,尤其是邊緣處,這與路橋整體的穩定性密切相關[2]。另外,機械處理難度較高的區域應采取人工壓實的方式,有效保障基層質量。第二,配比時必須嚴格按照配比要求進行處理,確保材料規格、性能符合施工要求。第三,對于基層中不平整的區域應盡快整平,攤鋪前徹底清理基層。如果下封層脫落,則應在清洗后補做下封層。第四,對瀝青混合料的配比及拌和階段加強控制,確保混合料密實度級強度達標;做好拌和階段的監控工作,促使拌和足夠均勻且溫度處于合理的范圍內;避免礦料中細長顆粒用量過多,否則就會影響拌和料的抗壓強度。
(二)橋面加固
橋面加固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是修復鑿補法,做好鋪裝層的找毛工作,直至露出骨料,并徹底清洗斷面,保持濕潤度,而后涂刷砂漿,結束后考察路橋承載能力,合格后鋪設混凝土鋪裝層,厚度控制在10到50厘米之間即可。第二是補強層加固法,指的是將混凝土加鋪于已有路面上,可避免路面出現裂縫。如果僅通過鋪筑無法預防病害,則應加入鋼筋并澆筑混凝土。第三是加大截面,可采用配筋加固界面,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增加橋面板厚度或主梁肋的尺寸、高度及寬度。此種方式操作簡便、技術成熟,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第四是錨噴法,需要采用錨噴技術,只需加入速凝劑即可,其凝固性及強度均符合施工要求。錨固技術可高效利用機械化設備,提高了維護效率,并且此種技術可設計性較強,能夠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特點進行針對性噴射,可選擇的噴射類型較多,適用于多種不同的施工情況。
三、病害處理技術
(一)混凝土裂縫處理
此種技術針對的是路橋鋪裝層裂縫,主要以表面修補技術法為主,適用于深度小于20毫米的裂縫。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涂抹水泥漿,間隔時間為五分鐘,涂抹結束后測量厚度,超過1毫米則需要進行防腐處理并涂抹瀝青,之后覆蓋玻璃纖維,起到保護路橋表層的作用,使其不會因外界因素而受到影響[3]。此外,裂縫處理技術還包括填充封堵法,指的是將膠結物壓入裂縫中,并且可沿裂縫開槽并注入橡膠,起到填充裂縫的作用。
(二)錨噴技術
錨噴技術主要針對的是橋頭破損的情況,錨固穩定性較強,凝結速度較快,可將硅膠快速填充于裂縫部分,然后用模板加固,促使橋體與硅膠粘接。之所以選擇硅膠,主要是因為其柔韌度及強度與其他材料相比優勢較為顯著,能夠使橋梁模板的銜接質量更好。
(三)鋼筋銹蝕處理
混凝土對鋼筋具有保護作用,但如果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導致鋼筋脫離混凝土保護,必然會出現銹蝕問題,因此銹蝕問題處理的要點是確保混凝土質量不會受到影響。在具體應用銹蝕處理技術的過程中,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砼的厚度,并在砼表面涂刷砂漿,對鋼筋形成保護。
(四)后期養護
除了合理采用施工技術外,維護工作與路橋質量也密切相關,因此在工程建設結束后應與施工單位、交通部門保持溝通,結合施工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避免路橋被過度碾壓。另外,施工單位在工程結束后應對路橋進行裂紋抗震試驗,檢測各項指標[4],如果偏離施工要求,則應及時進行整改。此外,在養護階段如果發現裂縫等病害,則應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處理,以免因處理不當導致裂縫越發嚴重。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車輛通行量在持續增加,因此應對路橋質量加強控制,確保其能夠滿足車輛通行的需求,避免在路面承載力不足的情況下因重壓荷載而被嚴重損毀。
參考文獻:
[1]劉麗娟.試論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工藝[J].居業,2016,(2):93-96.
[2]楊興朝.橋梁工程常見病害與預防措施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8):20-21.
[3]李幼蘭.高速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及防治手段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8):148-149.
[4]范鑫.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及其施工處理[J].江西建材,2016,(7):76-78.
(作者單位:云南第二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