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民 王維力 楚曉亮 劉海霄 賈海哲
摘 要:體育教學是教育事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是未來學習、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基礎和保障。基于學生的職業特點,改變觀念,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意識,為學生的未來做準備。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進行分析,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及學生的體質狀況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質 體育活動 學生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073-02
當下我國高職院校發展迅速,社會上也需要更多的職業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技能性人才的重任。體育教學是教育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職業自身的特點,改變學生目前的體質現狀,應提高學生的各項職業身體素質,使學校體育教育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而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體質高于其他職業,而高職院校學生體質直接影響到為輸送合格職業技能人才的目標,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
1 國內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發展概述
2014年8月19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南京青奧會舉辦期間做了一次題為“讓體育回歸教育”的演講,他說,“在很多國家,體育在教育體系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沒有受到重視,體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師和家長所低估,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甚至可以說這種狀況在中國更為嚴重”,可見體育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當下正在進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的改革,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與普通高校同步開展。體育教育將培養人的終身體育運動意識,把健康的觀念納入體育教學之中,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2006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面臨嚴峻考驗與發展機遇。國務院與教育部門陸續頒布教育方針政策,促進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全國范圍內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的發展現狀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方面雖有所突破,但在教學體系上仍以傳統教學模式、內容、理念等為主。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與西方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保證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顯得至關重要。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國內某幾所高職院校2014級與2015級學生進行體能測試與問卷調查。其中男生296人,占總人數比重為47.5%,女生327人,占52.5%,共計623人,以抽樣法產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以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相關文獻為主,包括期刊、報告、論文等;(2)數據統計法,將統計整理出相關數據資料;(3)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500份,采用當場隨機發放并回收的方法,回收495份且全部有效,回收率與有效率達99%。
3 結果分析
3.1 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分析
3.1.1 身體形態發育水平
對身高標準體重學生所占比例進行調查發現,身高標準體重2015級男生占48.6%、女生占到39.2%;2014級男生占72.8%、女生67.5%。可見2015級與2014級的學生身高標準體重平均都在標準范圍,偏輕與超重的學生2015級所占比重在50%以上,而2014級學生所占比重明顯較低,超重學生與偏輕學生在逐年增加,女生體重偏輕人數高于男生,男生超重肥胖人數高于女生,標準體重人數在減少。
3.1.2 身體機能水平
在對兩個年級進行肺活量體重指數進行統計時,2015級男生肺活量平均指數在57.21,女生46.78;2014級男生55.32、女生49.08。2015級與2014級的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平均水平總體都在及格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身體機能的提高而有所提升,2015級男生標準體重人數相對較少,因而總體肺活量體重指數增長緩慢。
3.1.3 身體素質水平
在對各年級學生身體素質測試項目指數進行統計發現,2014級學生在各項目的指標指數都高于2015級學生,但整體維持在及格水平或者偏下,調查研究發現學生的上肢力量較差,2014級學生引體向上達標為33.3%,2015級學生引體向上達標為28.5%。
3.2 影響體質健康水平差異因素分析
第一,高職院校學生在生活上較少受到約束,未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不規律,作息不正常,體重偏輕的學生漸漸增多;另一部分學生則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大量高熱量的食物并且不進行正常的體育鍛煉,活動量不足導致肥胖的學生在增多。
第二,對于學校設置的體育課程認識不足,學生上體育課大多流于形式,以教程的要求內容為主,在保證學分的基礎上不做其他的體育活動,運動量達不到鍛煉身體的要求。
第三,學校體育教師知識更新不夠,學生的評估體系不夠科學,致使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出現錯誤的認識,致使學生的運動項目單一,未能夠激發學生的激情和活力,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大打折扣。
4 改進策略
4.1 轉變觀念
改變以往人們對傳統體育教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了解體育知識,為生活工作而服務,使體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同屬一個體育項目,在中國是專屬少數運動運的體育項目,而在國外卻是真正的大眾項目,導致這種巨大的反差的深層次原因正是中外對體育認知的差異。改變對體育的認識,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參與其中,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讓體育教育深入到基層,進入到每個家庭,觀念的轉變為體育改革指引方向、提供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對體育教育明確指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高職院校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強健的體魄。讓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和職業化。
4.2 教學內容改革
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要體現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要為學生的職業做好準備。根據學生的職業特點,改變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職業生涯中應具備的各項身體素質、職業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該職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包括職業病應注意的事項、產生、預防等;職業所需的身體素質、營養保健及鍛煉方法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一些競技活動,為更好的、長遠的發展所具備的競爭能力和終身鍛煉意識,學習更多運動技術、技能。從多個方面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之中,培養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體育教育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門學科。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為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為適應新世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快速發展現狀,應把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的建設重視起來,強化體育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加強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學習,提升業務素質。培養其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意識,不斷地學習新的體育教學理論、教學改革理念,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4.4 改革評估制度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成績評估主要依靠技術考試,致使學生對學習體育的價值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也對學習體育失去了興趣,評估手段單一,未能體現出學生個性化特點。從公平性和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來看都缺乏客觀性、針對性。因而建立科學完善的體育教育評估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將學生的終結性評估和體育課程過程的學習評價結合起來,不僅要看學生的技術技能,對知識了解的程度,還要看學生的參與度與認真程度,養成的習慣等,從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定,給出科學合理的評估。
5 結語
該文就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質狀況進行了研究,發現學生的體質狀況部分呈下降的趨勢,并對其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高職院校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強健的體魄。改變觀念,重新認識體育對健康的影響,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改變評價機制,基于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的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教學觀念,“讓體育回歸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使體育鍛煉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程真真,夏露.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對少兒體質的影響[J]. 青少年體育,2012(1):110-112.
[2] 趙洪波,孫荑茜,馬丹丹.少兒趣味田徑在黑龍江省中小學開展的SWOT分析[J].運動,2012(20):116-117,122.
[3] 余江大.少年兒童田徑訓練中速度訓練的研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8):29.
[4] 張峰.高職田徑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205-206.
[5] 孫斌.基于職業準備的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田徑,2016(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