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俠 孫瑩
摘 要: 當前時代已經是一個多媒體共同發展的時代,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縣級廣播電臺應該怎么樣才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的不斷變化,加快自身創新的步伐?本文中,筆者就如何發揮縣級廣播電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基層媒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進行試論。
關鍵詞:調整節目內容; 節目互動;本土;人才隊伍建設。
廣播作為最基層的傳統媒體,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有高峰,也有低谷,特別是在新興媒體的沖擊下,其前景受到業界關注。從目前看,雖然受到的挑戰巨大,但仍然是老百姓獲取本土資訊最為重要的渠道之一。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最為基層的新聞媒體,確實有其它媒體無法替代的優勢。
一是權威性強。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喉舌,采訪時政新聞等相關信息具有權威性。
二是覆蓋面廣。通過無線發射、光纖和微波傳輸、有線電視信號分配入戶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擴大了縣級電視臺在當地的覆蓋面。
三是本地熱點多,關注度高。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縣級電視臺傳播迅速、影響力大,使其成了縣城里最受關注的主流媒體,黨員領導干部喜歡了解當天的時政親聞,百姓愛看本地的民生新聞。而這些新聞絕大部分都是關于當地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等方面,與群眾比較關聯,自然關注度高,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以及各個階層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在縣級電視臺都可以得到滿足。
雖然縣級廣播電視臺確實有許多優勢,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處在最基層的縣級廣播電視臺,和中央、省、市傳統媒體相比,無論是人、財、物,還是軟硬件,都不可同日而語。縣級廣播電臺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揚長避短,走出低谷,立足本土實際,以新聞宣傳促進經營發展,走出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這是縣級廣播電臺應該長期思考的問題。
為切實發揮縣級廣播電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基層媒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是在新時期面臨的一個新任務。筆者認為,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調整自辦節目內容,提高自辦節目質量。
縣級廣播電臺要想在節目上吸引觀眾,只有多辦有意義的自辦節目。轉播中央和省級臺的節目只能作為一種補充。作為縣級廣播電臺,以低成本去開辦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自辦節目,才是提升本土媒體影響力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之一。比如,我臺蒙古語文藝綜合類節目《彩虹綜藝》在播放蒙古族歌曲、相聲、好來寶等文藝節目的基礎上選播一些蒙古語文學作品和用漢語演唱的蒙古族歌曲,成為本土最受歡迎的王牌節目,生命歷久不衰,也成為了廣播電臺廣告黃金資源。所以,縣級媒體創造條件開辦老百姓喜歡的自辦節目,與群眾息息相關,讓群眾積極參與,在堅持黨性原則和正確輿論導向前提下,成為報道的主角,是提升收視率的重要法寶,也是提高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二、增強節目互動,發動更多聽眾參與節目互動。
除了傳統的開設熱線外,還應當與新媒體融合,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增強與受眾的互動聯系。同時,搭建起群眾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梁,強化幾者之間的互動,擴大影響力。筆者所在媒體不但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還將一些本地的熱點話題發布進行討論,受眾參與互動性比較好。為更好提升影響力,廣播電臺開辦的《91團購》和《一路有我》節目都收到了比較好的傳播互動效果,這兩檔節目在當地的影響力也比較大。總之,傳播不是單一的一對多,點對面,而更應該是交互式,互動更多,影響力就會更強大。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激勵機制常態化。
人才是最為核心的資源。傳媒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業,專業性比較強,人才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媒體的發展情況。比如,我臺近年來采取臨時臺聘和人才引進,事業單位招考等方式招聘編輯記者。再者多數記者缺乏專業性以及機制不健全,縣級廣播電臺受到一些原有的舊體制的限制,人事任免和人員招聘依然需要上級部門決定。要切實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破僵化思維,引進和使用好人才,用人單位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要求廣大干部職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加大局意識、樹立團隊精神,鼓勵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員,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能力得以最大發揮,創造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提升新聞宣傳效果。
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弘揚和發展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廣大蒙古族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我臺積極運作爭取開通以蒙古語播出為主,以弘揚民族文化為核心,以反映民族藝術精品、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的廣播蒙古語頻率,滿足蒙古族聽眾的收聽需求,促進蒙古族民族語言廣播事業發展。
總之,制約縣級廣播電臺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才,資金,技術,創新等,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縣級廣播電臺只有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多形式豐富自辦節目,以體制作保障, 把人才隊伍建設好,切實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縣級廣播電臺也能實現逆襲華麗轉身。
(作者單位:前郭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