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工作的現狀大有改善
自《精神衛生法》實施以來,各地積極將精神衛生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精神衛生立法工作也得到有效推動。至2016年底,全國超過90%的地市已建立精神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或部門協調機制。以往衛生計生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有所改變,多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公安部等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多個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相關政策文件。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等6部門聯合建立40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共同探索創新,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也在不斷加大對精神衛生的投入力度,其中省級投入經費比2014年增加1200余萬元,有效保障了工作的開展。
《精神衛生法》要求加強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近年來,各級衛生計生部門積極會同有關部門,以世界精神衛生日為契機,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社會和諧”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傳播精神衛生知識,引導公眾科學認識精神疾病。2016年底,我委會同中宣部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實現歷史性突破,文件的出臺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指出了方向。
按照法律要求,我委于2013年印發文件,要求各地加強綜合醫院精神(心理)科建設。2014-2015年,民政部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資助80所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各地也加大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設力度和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精神衛生專科醫院較2012年底增加25.5%;全國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2.7萬余人、精神科護士5.7萬余人,分別較2012年增加20.2%、30.8%。心理治療師5000余人,有107萬人次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全國廣泛開展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總體上精神衛生服務可及性逐步提升,專業人員呈多元化發展。
《精神衛生法》實施后,精神障礙患者診療行為日漸規范。截至2016年底,全國登記在冊以精神分裂癥為主的6種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有540萬,較2012年增加262萬人;管理率達88.7%,較2012年增加29.3%;服藥率達61.6%,已達到“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要求。
各地衛生計生、民政、人社、殘聯等部門,通過基本醫保、大病醫保、專項補助等方式,減輕患者醫療負擔。近年來,中央綜治辦會同國家衛計委等有關部門,出臺“以獎代補”政策,落實患者監護責任。各地也通過制定門診治療保障政策、推行“一站式”服務等工作,不斷提高貧困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救助水平。
發展心理健康服務事業:勢在必行
心理健康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可見國家對于發展心理健康服務事業表現出了勢在必行的決心,并且必須作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建設健康中國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
《意見》提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落實需要“黨政領導,共同參與”,也就是說,要強化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從對各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將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作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工作機制和目標責任制,從而督促工作的開展落實。
心理健康服務涉及各個行業和部門,需要多部門共同配合,全方位促進該工作進行。《意見》由國家衛計委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并對各部門進行了明確的職責分工,足以表明各部門對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重視。相關部門要根據文件內容制定實施方案,切實將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多管齊下,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應從源頭抓起,重在學歷教育的不斷完善和心理健康服務專業隊伍的專業化發展,結合我國專業人才培養基礎薄弱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
1打造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教育部門要完善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相關專業,針對社會需求培養本科、碩士、博士等不同層次的人才,并且逐步形成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學歷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同時,建立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的實踐教學基地,并建立實踐督導體系,讓各類心理健康服務人才能夠在醫療機構、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等廣泛了解掌握相關知識及技能,滿足服務對象的多元化需求。
2建立規范化的人才管理體系。一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進一步完善心理咨詢師的資格鑒定工作,提高心理咨詢師考試的報考條件,加強實踐技能考核,同時建立完善繼續教育和督導制度、倫理審查制度等,確保從業者的職業能力與職業操守。二是建立心理健康專家組,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下一步將依托專家組和行業組織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管理體系,建立行規行約和行業自律制度,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規范發展。
3拓展服務范圍,激勵人才發展。一是鼓勵創建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通過向各類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社會公眾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擴大服務覆蓋面。二是鼓勵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培養和使用,引進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人才,加強綜合服務團隊建設,強化醫療服務能力。三是通過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暢通職業發展渠道,根據行業特點分類制定人才激勵和保障政策,增加心理健康服務的崗位吸引力。同時,要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體現心理健康服務的勞動價值,幫助專業人才實現自我成長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