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卿
【摘要】隨著高校擴招以及高校規模建設的擴大化,各高校對經費的需求持續增長,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有限,借助市場經濟條件,部分高校嘗試從銀行貸款、社會融資等方式彌補經費短缺的窘境,這對高校擴大和配套建設有一定的積極刺激作用,但也應看到高校的經營和發展能力的現況和局限性,需要從源頭和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控制研究。基于此,筆者嘗試從高校財務活動的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必要的風險預警干預,構建高校風險預警指標,進行應用性分析。
【關鍵詞】高校財務活動;高校負債;風險控制;
風險預警指標
【中圖分類號】F647.5
當前,隨著高校擴招以及軟、硬件建設規模的擴大,對經費的需求愈來愈加速,除財政補貼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經濟來源呈現多樣化趨勢,經濟活動頻繁,高校負債率呈現遞增勢頭,對高校財務風險的預警與控制勢在必行。
劉小嫻(2010)認為隨著高校財務內外部環境復雜度的加深,在高校財務風險問題日趨明顯的背景下,構建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是保障高校財務安全的基本點,以近十年來的高校財務活動來看,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需要從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發展潛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指標的設計。筆者從現階段高校擴大建設中的幾個風險模塊入手,結合劉小嫻觀點,從償債能力、經營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等三方面進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探索與構建應用分析,嘗試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進行財務風險的可控操作。
一、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所的課題《高校負債問題的專題研究》(2007年)報告顯示,我國高校負債從1999年開始出現,截至2005年底,中央直屬的76所高校貸款總額已高達336億元,校均貸款額4.4億元,平均年度增幅達到76%。但這些高校的總收入是656.66億,校均收入達到8.64億元。數據表明,在2005年,高校貸款規模占據高校收入的一半多。同時,從2007年7月的全國政協報告發現,全國高校負債總額達2 500億,并持續在增長。
此后,從2005~2015年,伴隨高校擴大化發展,高校整體預算在遞增,銀行負債率也在躍升。2015年,年度預算的33所985高校來看,校均預算強度為49.5億元,總計為1 929.31億元,基本呈偏態分布,且兩極化程度比較明顯。其中,高于100億元的高校為4所,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大,絕大多數高校總預算在25~75億元,仍有2所985高校的年度預算低于25億元的高校,分別為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從2005~2015年的高校負債數據遞增趨勢來看,高校負債是伴隨其預算規模擴大而增加的,負債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償還貸款的方式主要通過學費收入和外部資金的籌集,往往出現了貸款占據學校收入的大部分份額,財務效率低下,對財務風險自上而下的預警指標構建不完善或沒有建立起來,對自身正常運營的財務狀況警覺性不高,一旦造成財務風險,勢必轉嫁到政府的公共財政補貼,加大政府財政困難,基于這樣的風險趨勢,筆者探索性的從風險預警的幾個重要指標入手,進行對應性的分析。
二、高校財務風險分類
雷振華、鄒果(2014)認為高等教育改革后,高校已經取得了法人地位,為了彌補辦學擴大后經費的不足,進行負債方式已經成為各高校的主要出路,雖然增強了高校辦學實力,也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有必要從內部控制出發,構建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防范高校財務風險,確保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正常運行。
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與其主體行為相關,現階段,高校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三類。
(一)學費收入風險
2000年后,高校進入擴招期,大量適齡學生的進入,使得高校高負荷運轉,學費收入給高校帶來大量的經費。2013年前后,由于全國高校擴招比例還在上升,加之大學適齡學生比例的下降,在生源減少的同時,自然學費收入明顯降低,加重了高校的收入風險。
(二)債務風險
與擴招相對應的是“舉債”,2000年前后,舉債之風在全國高校盛行,一方面是滿足擴招學生群體的教室、寢室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另一方面是滿足師資力量等軟件實力需要,但在實際需要之外,盲目攀比,缺乏科學實證的上項目,逐年加大了高校債務比例,這種情況在2010年已經凸顯,在2013年前后已經開始進行對策實施。
(三)校辦產業風險
由于高校已經具備獨立法人地位,校辦企業作為高校派出單位并沒有實際的法人地位,其公司結構、人員安排、戰略制定、政策執行等都需要高校進行“包攬”,在具體運行中,校辦產業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和監督制度,缺乏監管,高校一手包辦,自然需要承擔校辦產業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三、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構建及應用
高校雖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但與企業經營的盈利行為還是有區別的。因此,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一般來說,可以概況地從償債能力、經營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等三個方面來探索,進行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構建
蒙文翰(2015)認為高校已經是市場經濟下特殊的經濟主體,其發展自然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研究高校財務風險還需要從源頭出發,探索現金收付實現制、教育事業經費和教育基建投資分離核算和校企不分等的制度缺陷。如前所述,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挖掘,最大程度降低來自收入風險、債務風險和校辦企業風險的威脅,通過深度探究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發展潛力來進行綜合性的構建。
1.償債能力
雖然進行了改革,高校仍然不能像企業一樣進行負債經營,但高校由于進行大額的持續性的負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流動資金的運行,深度上影響正常的工資、經費開支等,基于此,進行風險預警,也就需要探索高校的償債能力,一般來說可以從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等四個角度來評估和預警高校的償債能力。endprint
評估償債能力、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還需要對高校的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學校負債總額/學校資產總額)、現實支付能力(學校年度貨幣結存額/月均支出額)以及潛在支付能力(年末結余資產-年末債后資產)。通過常規的比率計算進行有效評估預警,流動比率高,說明高校短期償債能力強;資產負債率低,說明高校有能力進行長期償債;而現金支付標值大則表明高校有較強的變現能力;潛在支付標值大表明高校有較強的支付能力。實際操作中,可根據高校的這些比率和標值進行有效計算評估,進行有效預警提醒。
2.經營能力和發展潛力
由于高校是獨立法人主體,其籌集資金的渠道已開始多元化,諸如學費收入、銀行貸款、社會籌集捐款、財政撥款和校辦資產進行多途徑收入。因此針對高校的經營能力,需要從學生經費收入能力、自籌資金能力、基建投資能力等方面進行衡量,從實際操作來講,學校綜合實力強,生源充足,學生經費收入就良好,收支可以平衡,經營與發展潛力值就越大;自籌資金包含學校事業型收費、校辦產業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自籌資金率(自籌資金率=自籌收入綜合/學校總收入)越大,說明學校經營能力和發展潛力都比較強。
(二)風險預警的相關配套措施
1.建設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系統
常園(2017)嘗試從理論研究出發,建立高校財務風險評估模型,從高校財務風險影響指標(流動比率、凈資產增長率、收入增長率、招生人數增長率、經費自給率等5個指標)來研究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值,進一步探索高校的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發展潛力等風險預警指標,通過量化的方法科學檢測高校的財務狀況。
現階段來看,在高校負債率全面上升的背景趨勢下,有必要全面建設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從內部控制出發,加強高校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做好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和長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展開高校財務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財務分析監控指標體系的建設。
2.加強高校財務預算的管理與監督預警
從2000年后,高校全面“升級”,帶來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過度預算、盲目發展的惡性循環,債務率年年增長,亟待從源頭著手,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于高校財務預算來說,第一要進行分類規劃處理,一般細分為經常性預算、建設性預算和償債性預算等三個層次,經常性預算要保持平衡,建設性預算要因地制宜地從實際發展需要出發,最后對于償還銀行等償債性預算要安排充足,有的放矢;第二,高校財務預算要從保持學校正常運行的角度出發,預算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保障師資穩定開支、重點學科學位建設以及各項基本開支,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做到財務風險預警的提示;第三,同時加強各類事業收入預算維護和處理。
3.加強融資籌資拓展,確保高校財務供給平衡
隨著負債比例的上升,高校已經逐步認識了財務風險的威脅和危險性,除財政補貼和正常學費收入外,高校要進一步多元化進行融資籌資渠道的開發,可以從高校自身的科研優勢出發,從研究成果產業轉化出發,進行市場化融資平臺設計,探索校辦產業的多角度化,與此同時還可以與第三方聯合辦學的方式,進行獨立學院的創辦,多方面的增加學校收入,促使滿足學校開支的平衡需要。
四、結束語
高校擴招至今已經十多年,從各高校的升級、合并等來看,辦學規模的擴大和集中,一定程度增強了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科研實力,對于高等教育培養來說,有著一定的正面意義。但是也要看到,隨著高校負債規模的擴大,給高校自身的正常運行帶來了威脅,由此有必要進行制度、政策性制約,從高校自身來說,進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構建和應用,是亟待從內部控制著手開展的,有效地構建和應用,可以降低財務風險的比率。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小嫻.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0,26(8):67-68.
[2]雷振華、鄒果.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務與會計.2014(10):57-58.
[3]蒙文翰. 建設風險預警體系提升高校財務管控能力[J].經濟研究參考.2015(35):63-68.
[4]常園.高等教育規模擴張下高校資金安全風險評估實證研究[J]. 經濟問題.2017(3):95-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