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緒峰

摘 要:結構主義分析方法是一種旨在勘破文本表層現象而挖掘深層表意的文本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過該方法在影片敘事結構、符號矩陣等方面來分析《撞車》,以期更好地解讀電影的深層意蘊。
關鍵詞:結構主義;符號矩陣;撞車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7-0108-02
結構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潮,在語言學、人類學、心理學等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它也幾乎蔓延到文學藝術的所有領域,從理論到創作,從小說、戲劇、詩歌到電影,可謂無孔不入。結構主義把各種文化視為系統,并認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加以分析,本文便基于此對電影《撞車》進行分析。
一、敘事結構分析
電影《撞車》故事發生在美國洛杉磯這個多外來移民、文化交融碰撞激烈的大城市。影片由一起看似平常的撞車事故開始,伴以主人公對撞車的感慨:懷念碰撞。然后,鏡頭將我們帶到這次撞車事件發生的前一天,并分別向我們展示了這幾個主要人物在幾十個小時中所發生的事情。洛杉磯警察局的警察,希望能給自己患病的老父親找到更好的醫療救助。但是,在HMO,卻遭遇黑人職員的無情拒絕。隨后,他在處理交通堵塞的時,便將自己心中怨氣爆發在一位黑人和他的妻子身上。另一方面,地區檢察官與地位顯赫的妻子簡被兩個年輕的黑人用槍指著頭,無奈地看著他們搶走自己的林肯SUV?;氐郊抑螅闹锌謶秩晕聪说暮?,無緣無故地對上門為他們換鎖的墨西哥裔修鎖匠丹尼爾大發雷霆。而可憐老實的丹尼爾在當天的晚上,又一次讓一名波斯裔的商店店主奪去了他的尊嚴。黑人偵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尋找著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脅,去面對黑洞洞的槍口·……一個個角色在生活的撞擊下,不知不覺地進行著正義到邪惡、被傷害者到施暴者的轉換。
縱觀影片,可將其敘事結構歸納如下:
1.整個社會氛圍處于種族歧視的灰暗中,白人與黑人互相敵視。
2.被歧視的人群努力奮斗并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積極抵制種族歧視。
3.白人群體中一部分人同情黑人,并提供幫助。
4.白人群體中的一部分人由于被黑人傷害,更加歧視黑人,傷害黑人。
5.被傷害的黑人變本加厲地反擊。
6.一次偶然的機會,雙方達成和解,局勢得到緩和。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沖突還在繼續。
種族歧視與反種族歧視是電影的兩個矛盾面,它們的互相碰撞是情節發展的動力。另外,還有處于優勢地位而同情黑人的白人、處于被歧視地位而同樣歧視黑人的中間力量作為補充,隨故事情節的進展而搖擺。最終,矛盾的對立面通過溝通、碰撞,達到和解。而由于矛盾雙方并未真正勢均力敵,所以和解是短暫的。
二、符號矩陣的解讀
格雷馬斯認為“結構主義語言學中意義只有通過二項對立才能存在”, 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擴充,提出了解釋文學作品的矩陣模式,即設立一項為X,它的對立一方是反X,在此之外還有與X矛盾但并不一定對立的非X,又有反X的矛盾方即非反X,通過不是對立就是否定的行動素(文本中構成事件行動的要素)來說明敘述的普遍模式和敘述的語法本質,“由此產生的行動素的矩陣模式雖很簡單,但可以在‘增補投資的壓力下生成任何可以想象的表達方式”。 也就是說文學故事起于X與反X之間的獨立,但在故事進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從而又有了非X和非反X,當這些方面因素都得以開展,故事也就完成。符號矩陣基本模式如圖1所示:
細究文本,可以發現X是種族歧視,與之構成對立的反X是反種族歧視,非X是人道呼吁,非反X是無動于衷的大眾。
首先,警察隊長、黑人導演、修鎖匠構成了反對種族歧視的主題,也是影片想要倡導的主題。
他們都是經過努力并取得成績的被歧視者代表,然而事業的成功并不能種族歧視、對立給他們帶來的不公。警長會為了保全自己的職位而對白人手下的歧視事實諱莫如深,會因保全弟弟、保護自己而輕易放棄自己的處事原則;黑人導演會因同事的壓力而輕易否定自己,會因擔心無理由的傷害而忍受警察無端的侮辱……他們最能體現深受歧視而又隱忍抵制的人群。
其次,檢察官與妻子、探長、商店老板則代表了種族歧視的一類人。
他們或許是由于直接的或間接的經驗,產生了對黑人甚至所有有色人種的歧視,他們拒絕溝通,統統抹殺。檢察官與探長視黑人生命為保全自己的犧牲品;商店老板會因無端小事而大肆辱罵。殊不知正是像自己一樣的這些無數行為,累計起來使得種族敵對的局面更糟糕。
搶車黑人代表非X。電影中兩個搶車的黑人青年有他們自己的原則:從不搶劫黑人。由此可以推向他們曾經遭受的不公。實際上兩個黑人青年的犯罪活動同上述X的本質一樣,只不過合法性存在問題。最后,大個黑青年受到黑人導演的感召,在忙碌的街頭若有所思之后,開車將亞裔難民送到唐人街,并掏錢給她們吃飯,實現了心靈的蛻變;而小個黑青年也因玩笑被誤解而被誤殺,但他死后緊緊抓住的耶穌像,則傳達了他本性善良的事實,也在心靈和認識上給原本存在誤解的警員以教訓。
反對種族歧視的警員則構成了非反X。一開始他在街頭例行檢查時,目睹了施虐警察的無理與荒謬,他的內心是抵觸的,在接下來的行動中他也踐行自己的原則。但是,因為一次搭車中不愉快的交談與黑人青年發生了沖突,并且將其沖動殺死??梢?,他的內心的高地實際上也被種族歧視的陰影所籠罩,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平淡中沒有顯現罷了。于是,在緊急關頭,潛意識的意念還是戰勝了理智。
三、整體性原則
結構主義十分強調有序組合的重要性。例如語言上的表述:“我吃飯了”這件事情,是由我、吃飯、了三個組合段組合而成。挑出其中任一部分都不能有效表達“我吃飯了”這件事。而且,在進行組合時順序也極其重要,假設把我置于吃飯之后,便語義不同。更糟糕的是,有時會造成誤解。比如“我撞了車”與“車撞了我”的分歧。推演到電影中,也是如此。
電影《撞車》的敘事并不是傳統的線性結構,而是一種交叉的、非時間線的結構。電影從警察隊長同亞裔女子撞車引出了五對故事組合段,而貫穿的主線是種族歧視與反種族歧視的斗爭。檢察官的妻子因被黑人搶劫而產生了對有色人種仆人的歧視;伊朗父親因為槍店的不公待遇而對黑人修鎖匠發泄憤怒;在福利待遇面前忍受黑人官員不公的警員轉而對黑人導演夫婦亂施淫威;原本反對種族歧視的警員因臨時的厭惡而對黑人青年沖動開槍·……每個主人公的轉變都有前因,從受害者到施虐者的轉變,每個人的善惡都互為因果:傷害別人也就是傷害了自己。
參考文獻:
[1]陳犀禾,吳小麗.影視批評理論和實踐[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