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滬川
摘 要:本文以挖掘地域元素,將校園舞蹈注入“地域特色”進行編創,在編創中結合實例分析、闡述應注意的問題,拓寬了中小學生藝術活動開展的途徑,同時對于民間舞蹈和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地域性;舞蹈;中小學生;編創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7-0203-01
一、中小學生舞蹈創作現狀
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小學生舞蹈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審美、情感的培養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以南充市順慶區為例,在中小學生舞蹈編創中大多數是反應校園風采或者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各市、區的學校參加中小學生舞蹈演出、比賽大多數是以學習作品為主,真正創作出好的舞蹈也有,但很少。有的所謂的創作舞蹈好多都是成人化,或者以拼湊為主,一味突出技術技巧,也不管跟作品風格符不符合。在今年第十一屆南充市順慶區中小學生文藝匯演來看,有部分學校對藝術活動開展很重視,進行了大膽地嘗試與突破。挖掘地域元素結合各自學校的特點編創舞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地域特色”之中小學舞蹈編創應注意的問題
中小學生的舞蹈編創應以“校園為空間”,學生與老師參與為主,反應校園的精神風貌與學生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結合地域元素,編創的舞蹈更具藝術魅力。如何實現將校園舞蹈更好地融入“地域特色”的編創,我認為在編創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地域元素”的選擇與運用要合理
就拿前不久舉辦的南充市順慶區第十一屆中小學生文藝匯演中的創作舞蹈《傳承》來說。這個作品充分利用了地域元素,表現了師生學藝。老師教,學生們學習木偶表演,以傳統文化進校園,來傳承民間藝術的一個舞蹈作品。編導老師選擇了人偶結合進行創作。將極具特色的川北大木偶結合學生編創的快樂學藝的舞蹈。川北大木偶屬于杖頭木偶,杖頭木偶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作用桿,靠表演者的手、步伐等操控木偶的表演。操作是有一定難度的。木偶演員的操作學習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編導在大木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把它改變成學生們可以運用自如的小木偶,在木偶的造型上選擇了風趣幽默的小七品芝麻官的形象 ,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再如,舞蹈《錦繡》, 編導老師抓住具有南充特色的絲綢文化,在“繡”字上做文章,利用道具凳子、繃子和鳥指套展開的一段舞蹈。地域元素的選擇與運用很合理。
(二)舞蹈語匯的編創要適合學生
在舞蹈的編創過程中,選擇動作語匯時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和舞蹈基礎等方面的特點選擇舞蹈語匯,一定要好看、簡單、易學。例如:舞蹈《傳承》演員是涪江路小學年齡較小的小學生,編導老師運用了川北燈戲和皮影的舞蹈元素相結合,在動作上選擇了詼諧幽默的“動脖子”、“聳肩配合前后擺胯”、“搖頭晃腦”等典型而簡單動作演繹了風趣、幽默、愉快、輕松的學藝場景。又如:舞蹈《錦繡》是南充市第十中學的高中生表演的。該舞蹈通過演員的手穿針引線,方位變化、動作快慢、力度的強弱、對比,身體各部分的配合以及川妹子在刺繡時的活潑、俏勁等方面來體現“繡”。動作簡單、好看,因而同學們表演起來得心應手,同時也體現了編創者的意圖。
(三)作品的創意要“新”
創意就是藝術創造的靈魂。所謂創意要“新”就是要創造新意,打破常人的思維模式,離開自己的習慣創作思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獨特”。根植在本土獨有的文化基礎上,做到真正的創新,獨具特色。否則,我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舞蹈《錦繡》,它的創意“新”就在于道具的成功運用。首先是凳子的運用。首先是凳子的運用,18根凳子放一排,18個小姑娘坐在凳子上,以手為主,表現 “繡”。再是鳥指套的運用。將鳥指套套在右手食指上與手指配合,其余手指上下扇動形似一只活靈活現的鳥兒。將鳥兒放在小繃子里,好似繡出了一幅活靈活現的畫。最后是繃子的運用。眾多的小繃子聚在一個大繃子里加上鳥兒的靈動,呈現出一幅百鳥爭鳴的畫卷,給人以小清新的感覺。舞蹈《傳承》,它的創新之處則是將川北大木偶進行創新,一是木偶造型。老師的木偶和學生的木偶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是人物形象的設定以七品芝麻官的形象出現。三是人偶同臺表演,打破了以往木偶的表演。人模仿偶,偶似人,人偶交流,幽默、風趣、生動無比,體現了孩子們跟著老藝人快樂學習。
三、地域特色舞蹈編創在中小學生藝術活動中開展中的重要意義
中小學生舞蹈融入地域特色的編創,讓學生們充分接觸、認識、了解本土的民間文化與舞蹈,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故土的情懷,促進學生們全面發展。將本土文化藝術資源納入到中小學生藝術活動中,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藝術資源更好地為學校的藝術教育服務,拓寬了中小學生藝術活動開展的途徑,對于民間舞蹈和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積極地作用。
參考文獻:
[1]樸永光.舞蹈文化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2]張薇.挖掘地域舞蹈文化 創建特色舞蹈課程——粵東地區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
[3]全柱.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J].哈爾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