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趙芳
摘要:對絲綢之路的經濟帶以及海上的絲綢之路進行構建乃是我國針對世界形勢的變化,依照國內真實國情而制定的重大決策。在“一帶一路”這一倡議當中除了設計產業合作、貿易投資以及基礎設施方面建設等硬實力,同時還涉及了人才、文化以及政策等軟實力。在“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人才是其中的支點以及關鍵。本文主要針對“一帶一路”這一倡議具備的人才支撐以及教育路徑進行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教育路徑 人才支撐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G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021-02
在對“一帶一路”整體建設進行推進期間,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對實踐問題進行推進,還是對“一帶一路”的倡議構思現有理論問題予以解決,其中的關鍵都是人才。構建“一帶一路”期間,民心相同是其中的根本,而培養出大批的復合型的人才是其中的核心。同時,教育成敗直接與人才最終成敗有關,進而關乎“一帶一路”相關建設最終的成敗。所以,在構建“一帶一路”這一倡議期間,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以及教育路徑的探索。
一、“一帶一路”這一倡議具備的人才支撐
(一)創業創新型人才
對“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進行推進,必須加強對創業創新類型人才的培養。第一,培養創業創新類型的人才能夠緩解青年就業壓力。當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當中青年失業這一問題十分嚴重,而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以及能力,能夠緩解這一壓力。而且,對學生的整體創業能力進行培養還能發掘其潛能,進而提升效率。第二,對創業創新類型的人才進行培養能夠提升青年整體創業品質。最近幾年,因為青年創業類型的人才十分短缺,存在研發和市場脫節這一現象,科技成果的使用率較低,致使創業品質較低。第三,對創業創新類型的人才進行培養能夠推進國際合作,加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二)國際組織型人才
伴隨全球化不斷發展,國家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逐漸加深,國際組織在世界政治當中有著重要治理作用。中國在國際組織當中扮演著貢獻者、建設者以及參與者的角色,“一帶一路”這一倡議的提出,能夠促進我國進行深入發展,為構建多邊合作創造新的機遇。如今,國際組織的競爭當中,各國實力進行博弈可以歸結為人才間的競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這些重要機構之中的負責人一直以來都被歐美國家壟斷。哪一國家擁有更多國際組織運營的人才,哪一個國家就擁有對國際規則的話語權。對“一帶一路”這一倡議實施的過程當中,只有加強對這類人才的培養,才能提升中國在國際組織當中的參與度,進而實現世界與中國的雙贏。
(三)高端海外人才
推進“一帶一路”這一倡議,能夠提升我國當前擁有的軟實力,尤其是對高端海外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最近幾十年來,各國來華留學生的規模在穩步擴大,而且來華留學的學生所在國家與地區的數量逐漸增多,專業選擇趨向于多樣化。然而根據“一帶一路”整體建設的目標,生源國的結構以及專業結構還需要優化。很多國家位于“一帶一路”這一沿線,其空間十分遼闊,但是政治、宗教、文化、歷史、民族以及地理的差異較大,并且國情民意十分復雜,此時需要既熟悉以及了解中國文化,又了解本國政治、宗教、文化、語言、地理以及歷史的高端人才。
(四)急需領域的專業人才
當前,急需領域當中的專業人才涉及了眾多領域,其中包含法律、金融、貿易、管理、經濟、技術以及工程項目等。按照世界銀行相關數據計算,從1990年開始,全球貿易以及跨境直接進行投資每年都在持續增長。特別是“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其增長率高于平均水平。相關報告顯示,在2010年到2020年這10年之間,亞洲各國投入基礎設施的資金將高達80000億美元,68%都是新建項目,而32%是更新的維護項目,其中涉及衛生、水務、交通、電信以及能源等多個領域。由此可見,對于“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進行構建期間,急需領域當中的專業人才,以此來實現對各領域的協調發展。
二、“一帶一路”這一倡議具備的教育路徑
(一)內生路徑
1.對國際意識以及能力進行強化
共同對“一帶一路”進行建設,不僅是中國提出的倡議,同時還是沿線多國共同愿望。若想把互利共贏、互學互鑒、包容開放以及和平合作這一理念做到深入人心,真正打造出命運與利益的共同體,必須借助教育來對學生現有國際意識以及能力進行培養。為了適應“一帶一路”整體建設實際需要,高校必須加強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認識到自身與他人對問題看待的角度有所不同。此外,高校還需積極對學生國際交往期間所需專業精神進行培養,幫助其與他人相互建立信任,有能力勝任管理工作,進而帶動“一帶一路”整體建設。
2.對課程教學現有改革進行深化
對“一帶一路”有關人才建設進行推進,需要高校重新審視以往人才培養方面的方案,按照國家倡議以及現實需求對課程教學進行深化。第一,積極對不同類型的大學以及不同學科當中人才培養有關協作進行探索。對專業的人才進行培養,必須對跨學校以及跨地區人才教育這一平臺進行構建,每個學??梢园凑諆瀯菀约白陨聿蛔?,在語言、法律、貿易、管理以及工程等專業中聯合開發培養項目。第二,培養復合類型的人才,必須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以及融合,敢于打破現有學科間的布局分類,對理工、經濟、政治、地理、歷史、宗教、文學以及語言等專業進行整合,進而對“一帶一路”相關學科進行開發,實現人才多角度的培養。
3.對出國留學以及海外實踐進行鼓勵
位于“一帶一路”這一線路上的國家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式各異,并且歷史文化具有多樣化,若想保障人才培養具有時效性以及適應性,必須派遣留學生以及訪問學者到沿線國家以及地區進行長期的生活以及學習,這樣才能對當地風土人情以及社情民意進行深入了解,進而更好地為“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進行服務。此外,高校也應該將國際人才方面培養的有關實踐基地當作主要渠道,利用財政的專項資金以及學校自身所籌金錢的支持,與專業培養的計劃以及課程安排進行結合,針對性地把高校在校學生派遣到沿線國家當中的相應機構、國際組織以及企業進行實習。endprint
4.對高校和產業界間的合作進行加強
進行設施聯通、資金融通以及貿易暢通乃是進行“一帶一路”相關建設期間的重點,并且對領域人才進行培養無法實現高校與商界企業、行業協會以及商會的分離。實際上,對復合類型的人才進行培養如今已經被劃歸到一些央企對于“一帶一路”這一倡議的規劃當中。例如,從2014年開始,中交集團便開始進行萬人人才計劃,在五年的時間當中對百余名企業當中的領軍人才、千余名青年骨干、七千名的項目管理方面優秀人才、萬余名技術人才進行培養。位于“一帶一路”相關建設的一線產業界才對沿線國家當前經濟需求以及人才需求最清楚。[1-2]所以,對二者間現有合作進行加強,除了產業界需要及時和高校對人才信息進行傳遞之外,還需高校主動和產業界一同對人才標準進行制定,聯合對人才進行培養。
(二)外延路徑
1.對高校和產業界間的合作進行加強
最近幾年,來華留學發展十分迅速。據有關調查,2014年一共有203個國家以及地區大約377萬名國外的留學生到國內775所大學進行學習。對于來華留學人員現有規模來說,占據世界留學人員8%的份額,我國成為英國以及美國之后全球第三大的留學輸入國。在這一發展趨勢當中,沿線國家有著很大來華留學的需求。[3-4]如今,我國高校必須緊抓這一時機,對留學生現有的教育規模進行擴大。此外,高校還需要對教育服務、產品開發以及提供予以重視,借助對外語授課、專業教育以及學歷教育進行加強,通過多種渠道對“一帶一路”線路上的國家的學生需求給予滿足,進而促使來華留學健康并且持續發展。
2.開展多層次的海外辦學
“一帶一路”相關建設給國內高校制訂的“走出去”計劃提供難得的海外辦學的機會。高校在對沿線國家當中的留學人員進行吸收的同時,必須對國內高校教育有關資源以及渠道進行更好地利用,加大海外辦學的力度,在沿線的國家當中建立大學,并且開辦分校,擴大國內高校影響力。同時,高校必須對沿線國家當中高層人才方面交流培養予以重視。[5-7]高??梢酝ㄟ^高端項目的設立來培養人才,例如社會精英以及政府官員等,以此來提升沿線國家當中精英人才對于“一帶一路”這一倡議的整體認同感。
三、結論
綜上可知,在構建“一帶一路”這一倡議期間,必須對人才進行大力培養,其中包含創業創新、國際組織、海外高端以及急需領域當中的專業人才。同時,“一帶一路”構建期間,還必須對教育路徑進行探索,對國際意識以及能力進行強化,對課程教學現有改革進行深化,對出國留學以及海外實踐進行鼓勵,對高校和產業界間的合作進行加強,同時還要開展多層次的海外辦學,這樣才能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孫占東,劉嘉,曾慶琪.“一帶一路”背景下衛生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初探[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7(2):70-72.
[2]胡英芹.“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鐵路職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基于耦合理論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1):31-35.
[3]周龍英.“一帶一路”倡議人才需求效應下的高等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4):39-41.
[4]周艷芳.“一帶一路”倡議下“以需求為導向”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149-151.
[5]孫麗莎,閻軍.“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國際合作培養路徑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116-118.
[6]戴仁卿.“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蘇北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87-188.
[7]胡茂波,謝麗麗.“一帶一路”我國內陸節點城市職業教育差異化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7(1):28-31.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