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瑛
摘 要:從小學升到初中以后,由于題型和難度的更上一層樓,學生很難對語文產生興趣,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廣大的語文教師。我為此也深深的苦惱,并對此作了一點思考和嘗試,與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語文教師;使命;語文課堂;探究措施
尋根溯源:
1.語文課改變的僅僅是教材,學生是不是真正會喜歡呢?一篇好的文章,在教師的“精心”分析下,就會變得索然無味。語文課上,特別是老教師憑借經驗,還是老調重彈,孔子啦,孟子啦,魯迅啦,茅盾啦,這些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天天提及,也會讓學生喪失興趣。是不會讓學生親近生活,親近語文的。
2.教師與學生存在著年齡等的差距。其思想、興趣、價值取向都與學生不盡相同,對學生因為特定時代、環境、傳媒、思潮而形成的精神特征不是很理解。很多教師開始工作以后,好像是一心撲在教學上,或者成家后被生活所累,讀書的時間很少,只會躺在自己讀大學或者中師時學過的理論甚至過時的知識。據權威機構調查,語文教師的閱讀并不多。老師更多的是埋頭教學。其實他們并不知道學生在讀什么書籍,愛讀什么書籍,也不屑于關心學生喜愛讀什么書籍。另外,電視劇以它喜聞樂見的形式充斥在學生的生活當中,他們是看著電視長大的,他們愛看電視劇,愛聽、愛唱流行歌曲。但是,老師卻不去并且不屑于了解這些,認為粗制濫造,不入流。所以,造成了學生和老師的代溝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不少學生覺得老師是老古董,不能親近,所以對語文課也就失去了興趣。
3.新形勢下的新課堂的展開只是流于形式,教師只是為了應付各種學習和各種檢查。
探究措施: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讓學生不喜歡語文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老師,而不是學生。由此可以得出:要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親近語文,親近語文老師,就要靠老師的改變,老師的心靈感化,這才是真正的改變之道。
1.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關心學生愛好,積極認真推薦好的,適合孩子們的書籍、視頻,讓他們深刻體會到語文中其實是有生活的。
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我們肯定要談到四大名著,肯定要談到孔子、孟子。因為它們是人類文化中的寶貴遺產,是需要我們弘揚的,是語文課上應該多傳授的內容。關鍵是怎么弘揚和傳授。在上語文課時,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多穿插一些中學生非常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材料,如郭敬明,楊紅櫻,莫言的作品等;電視劇,廣告詞,流行歌曲也不是不行。只要是學生感興趣,有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有益無害,我們何樂而不為呢?這不是事半功倍的大好事嗎?
在教授《詩經·蒹葭》時,我知道這是一篇極具感染力的詩歌,但是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太遠了。怎么才能把學生的心拉到幾千年前,跨域歷史呢?所以我就從教師從瓊瑤的小說《在水一方》說起,播放歌曲,通過情節和形象,理解主人公上下求索的情感歷程,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在反復聆聽其幽幽凄切的樂曲中,理解《蒹葭》一詩的內涵,感受其藝術的魅力。
此外,一段電視鏡頭的攝取,一句廣告詞的引用,一個足球名將的臨門一射,一位電影明星的燦爛一笑……只要援引恰當,無不起到調節氣氛,加深理解,增加趣味之功用。
值得重要的是,我們面對的中學生是抱著電視長大的一代。我們也許忽略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人類生存的大背景——電視傳媒對人們沖擊。人們對電視機的依賴愈來愈大。人們更愿看電視新聞而非報紙,常常先有電視劇火爆,才有該作品的暢銷。成人如此,何況孩子!“幸運52”、“歡樂總動員”“綜藝大觀”“正大綜藝”以其豐富的內容,尤其是其活潑的形式,深受中學生喜歡。當我們反對一味的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反對把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時,當我們更重視語文的閱讀而不是分析時,語文課就走樣了。沒有了學科的特點,沒有了語文的教學含量,甚至語文成了閱讀課,這種現象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2.擴大教師視野,掙脫教參的桎梏,讓學生覺得語文不只是藝術也是科學。
調查顯示,不少教師完全依賴教學參考,只有不到50%的教師購買相關學科的報刊雜志,上課只是照本宣科。要知道大多學生熱愛學習,已經主動購買和閱讀了諸如《課文解讀》類的資料,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向他們傳授的與他們手頭資料一模一樣,長此以往學生就厭學語文,教師也覺得教書乏味。筆者耳聞“前身殺了豬,今身來教書;前身殺了人,今身教語文”,就是語文教師深感教學力不從心的真實寫照。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心中有教參外,還必須購買閱讀相關學科資料,初略了解邊緣學科常識,博學自廣,才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他們親近語文的熱望,讓我們的語文課重見生機。
筆者前幾年聽了一堂《死海不死》的語文課。其中一個環節我還記憶猶新。老師課前讓學生查閱地圖,熟悉死海的地理位置后,設計了這樣一個趣味性很強的問題:死海真的會死嗎?由學生在第二課堂語文上“高談闊論”。他們爭先恐后急于表達,有的說:約旦河既然是巴勒斯坦、約旦兩國的母親河,那么政府肯定會想方設法保護她,而把海水中的鹽類提取出來作為工業用鹽,以此淡化海水。只要約旦河不會干涸,死海就不會干涸。有的說:死海位于大裂谷中段,既然是裂谷,那就會像衣服的裂縫一樣愈撕愈寬,到時還會與周圍兩大洋相連,成為蔚為奇觀的海峽,哪里還會干呢?有的還說:根據吸管原理,當約旦河的輸入量等于死海海水的蒸發量時,死海水面雖有所下降但終不至于干涸。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在已知的文本的信息的組合中延伸到了未知的知識領域,使他們在一定程序上嘗到了創新的喜悅。假如這位老師局限于教參,又完全不懂環境知識、物理常識,怎么能迸濺出這樣的思想火花呢?
3.確立教師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地位,就是在教學中親近學生。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體現了語文教學新的導向。這就是,“在著力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特別注意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宗旨自然是好的,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普遍性的問題。那就是探究合作式學習流于形式。教師要么滿堂跑,要么袖手旁觀,以期待學生精彩的發言,有新意的思維而任其自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青少年學生自控能力教差,需要教師的監督和提問來引導思路,教師的講解來提綱挈領,教師的想象來打開學生的發散思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你時刻在他們身邊,時刻在他們心里,尤其讓一些差生深深地體會到老師壓根兒就沒有放棄他們,從而產生一種親和力,讓厭學者減低到最低限度。
在我們的語文新課堂中,教師只要主動親近學生,更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把生活中最新鮮,最營養的東西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會愛上初中語文的,這樣,他們學習語文就會事半功倍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