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進
和諧課堂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高效的基本前提。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永恒追求,是和諧課堂的最終目標。“和諧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教學過程中教學各要素的協調、和諧,強調師生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溝通、思維的碰撞,實現學生高效學習、自主發展。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構建和諧高效課堂,談談我們的一些嘗試。
一、創設生活情景
課堂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而創設生活情景是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一個有效手段。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用生活情景再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再次體驗生活,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的體驗。
如在教學“珍愛生命”一內容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尊重生命,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的認識,我組織學生排演了情景劇《野味餐館》:小林一家周末外出郊游,中午時分,爸爸提議去一家當地有名的野味餐館吃野味,小林和媽媽積極響應。在餐館中,小林因發現菜譜上有多種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而提出疑問,老板回答,“我們都賣了好多年,……”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小林一家的行為反映出哪些社會問題?我們該不該吃野生動物,為什么?如果有人請你吃野味,你怎么辦?如果你發現有人在捕殺或販賣國家保護動物又會怎么做?在求知欲的驅使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較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學習的文本上來,同時也為學習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在課堂教學中再現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引發學生體驗的愿望與需求,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這種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探索,進而達到自我感知、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內化效果。
二、利用幽默語言
教師的幽默能夠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把注意力轉向和集中到學習上:一個風趣的比喻、一個富有哲理的笑話、一句膾炙人口的詩詞、一則詼諧的寓言故事、一條言簡意賅的歇后語……都可能產生幽默,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這些都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得課堂氣氛由沉悶至活躍,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使其領會哲理,提高能力。如我講述“教條主義的危害”時,跟學生講個笑話:糧店的職工對經理說:“經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經理問:“你把它撈出來了嗎?”職工回答:“沒有,我把貓放進去了。”學生在笑聲中理解了教條主義的危害,用這些幽默詼諧的語言很快就引起學生會心的微笑,課堂氣氛活躍濃厚,教學效果尤為明顯。
三、保持良好態勢
這里的態勢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適用的身體語言,包括教師講課中的態度、表情、姿態等。它反映了一個人喜、怒、哀、樂、愛、憎等豐富的情感。在講“矛盾”這個問題時,一上課我就說:“同學們,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船夫在很急的河水中駕著小船,船上坐了一個哲學家,在航行中,哲學家問船夫:‘你懂歷史嗎?船夫答:‘我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過一會兒,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夫答:‘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當哲學家與船夫繼續交談時,一陣巨風把船掀翻,哲學家和船夫都被拋進河里,這時,船夫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回答:‘不會。船夫說:‘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生命”。等我繪聲繪色地講完后,同學們都笑了。我趁機開導學生:同學們,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像船夫和哲學家,正確看待自己,才能臨危不懼,轉危為安。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一分為二就是矛盾。”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有聲語言外,還恰當運用身體語言,用親切和藹的語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適當的手勢動作,來發揮態勢對口語的深化補充作用,使教學有張有弛,富有節奏,有聲有色,妙趣橫生,使學生把政治課不再看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四、進行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指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反復觀察、實踐、練習,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未必能夠言說的知識,掌握某些技能,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如講“環境污染與破壞”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環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壞造成的影響,一般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我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墨水并加以震蕩,然后想各種辦法將清水與墨水分離。這個小實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紛紛動手實驗,想各種辦法將清水與墨水分離,但均以失敗而告終。有的學生說:“在清水中放入鹽,然后滴入墨水,清水和墨水是分層的。”緊接著有學生反駁:“墨水滴入清水后震蕩,再加入鹽是無法把清水與墨水分離的。但我們用84消毒液以1∶3的比例清除墨水的藍色。”我適時總結:環境正如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被破壞就很難恢復原狀,即使你想辦法改造,治理了被污染被破壞了的環境,也與從前完全不一樣了。以直觀的實驗和演示的方法,創設環境,營造體驗的氛圍,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而且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學生在認知體驗的氛圍中獲得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和技能,為他們未來的深入探索積累情感體驗。
五、運用媒體教學
思想品德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與藝術,它的教學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觀點,付諸行動的復雜過程。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采用教師灌輸的“填鴨式”教學,課堂缺乏民主平等的氣氛和活力。多媒體教學介入課堂,打破了原有的“粉筆加黑板”的模式,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唱獨腳戲,可以將授課內容和學生協調、融洽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回歸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從中獲得學習樂趣與成就感。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和諧,意味著師生關系的融洽、學習氛圍的民主、學習方式的自由以及師生創造個性的積極展現。“和諧”不等于呆板,也不等于散漫,不等于循規蹈矩、隨波逐流;也不等于漫無邊際、熱熱鬧鬧、莫衷一是。和諧的思想品德課堂是喚醒學生生命活力的基礎,是我們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沃土。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這是教學的規則、規律。只有構建和諧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良好的興趣,有利于師生共識的達成,提高教學效益,增強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高效”。endprint